×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265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84页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68026567 ; 978-7-5680-2656-7

本书特色

《简明中国茶文化》简要梳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介绍茶叶的基本知识,评述文学、哲学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总结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民俗学的关系,阐述基本茶艺尤其工夫茶艺,描述中国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路径。 本教材既注重教材的系统性,也强调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力求比较规范、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茶文化,为拓宽和加深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与文化素养助力。 本教材适合高等学校素质教育课程、茶艺师培训使用,也适合茶文化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梳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脉络, 介绍茶叶的基本知识, 评述文学、艺术、哲学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 总结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民俗学的关系 ; 阐述基本的茶艺尤其是工夫茶艺术及茶文化产业体系, 介绍中国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路径。

目录

**章 茶文化概论1 **节 茶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 第二节 茶文化的性质和特点2 第三节 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6 第四节 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历程11 第二章 茶叶的基本知识15 **节 中国:世界茶树的发源地15 第二节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的国度19 第三节 茶叶品类与中国十大名茶22 第四节 茶叶在中国和世界的传播30 第三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35 **节 秦代以前:中国茶文化的萌芽时期35 第二节 秦汉南北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时期37 第三节 唐宋:中国茶文化的兴盛时期38 第四节 明清: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43 第五节 1978年后:中国茶文化的复兴时期47 第四章 中国茶艺52 **节 茶的冲泡与品饮52 第二节 茶艺的分类63 第三节 茶艺的要素66 第四节 茶艺表演68 第五节 中国工夫茶70 第五章 中国茶馆84 **节 中国茶馆的演变历史84 第二节 中国古今茶馆的类型88 第三节 茶馆的性质与功能92 第四节 当代著名茶馆(茶楼)介绍96 第六章 科学饮茶101 **节 茶:主要成分与营养元素101 第二节 茶:保健美容的绿色饮料107 第三节 茶:行道会友的文明饮料113 第四节 茶:润泽身心的和谐饮料115 第七章 中国茶俗118 **节 民俗与茶俗118 第二节 北方地区茶俗120 第三节 华南地区茶俗122 第四节 西南地区茶俗126 第五节 江南地区茶俗130 第八章 中国茶文学艺术135 **节 茶文学概说135 第二节 中国茶文学简史136 第三节 中国茶诗种种145 第四节 小说与茶文化161 第九章 中国茶道阐释165 **节 什么是茶道?165 第二节 中国茶道的内涵166 第三节 茶道的哲理表征169 第四节 中国茶道的诗性170 第五节 中华茶道精神171 第十章 茶文化旅游173 **节 茶文化旅游的概念173 第二节 茶文化旅游的类型175 第三节 茶文化旅游的开发180 参考文献182 后记18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圣弘,湖北洪湖人。武汉商学院教授,武汉商学院中国茶文化与产业研究所所长、茶学工作室主任。兼任中国大红袍研究院院长、中国沔阳三蒸研究院院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1985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文学作品100余篇。出版《中国茶文化教程》《中国茶文学的文化阐释》《武夷茶:诗与韵的阐释》《陈德华与大红袍》《魏荫与铁观音》《接受诗学》《接受与批评》《家中的风景:阿弘散文选集》等著作10余部。主持各类课题16项,经费500余万元。策划、担纲大型茶事活动、茶文化讲座50余次。 罗爱华,湖北南漳人。湖北大学学士,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现任武汉商学院图书馆馆员,兼任武汉商学院茶学工作室、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历史文献与茶文化。 曾参与“武夷茶文化研究”等6项科研课题,发表《朱熹茶诗述评》等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中国茶文化教程》(主编)、《历代武夷茶诗选注》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