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

包邮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

¥37.0 (7.7折) ?
1星价 ¥37.0
2星价¥37.0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03616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51页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65036163 ; 978-7-5650-3616-3

内容简介

本书即是以传统社会中的义庄为研究对象, 并以被誉为“江南**义庄”的无锡华氏义庄为个案进行“解剖”, 对其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与监管、组织方式、运作方式等进行阐释, 通过这一具有典型性的义庄来展示传统社会慈善救助的风貌, 以期对当代的红十字运动发展有所启迪。内容包括: 义庄的历史演变 ; 华氏家族述略等。

目录

绪论
**章 义庄的历史演变
**节 宗族宗法的发展
第二节 范仲淹首创义庄
第三节 明清义庄概况
第四节 近代义庄变迁
第五节 近代义庄的消失

第二章 华氏家族述略
**节 无锡华氏源流
第二节 华氏家族家风
第三节 华氏文化成就
第四节 华氏家族仕宦

第三章 华氏义庄的变迁
**节 明代华氏三创义庄
第二节 华进思建老义庄
第三节 华存宽创新义庄
第四节 华鸿模扩建义庄
第五节 民国荡口诸义庄

第四章 华氏义庄的功能
**节 祠堂祭祀
第二节 义塾助学
第三节 义冢助葬
第四节 救助事业

第五章 华氏义庄的运作
**节 义庄管理
第二节 义庄经营
第三节 义庄分配
第四节 义庄维持

第六章 华氏义庄与传统社会
**节 义庄与家庭
第二节 义庄与宗族
第三节 义庄与地方
第四节 义庄与官方
第五节 义庄与役田

第七章 义庄与传统及近代慈善机构
**节 传统慈善机构述略
第二节 义庄与传统慈善机构
第三节 红十字与近代社会
第四节 义庄与红十字会比较
第五节 现代视野下的义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华新义庄的创办,源于华清莲。华清莲,原名清琏,字芬远,是荡口始祖华惊(韦华)之孙华宗康的后裔。华宗康,字思淳,号三省,系华兴叔季子,此支后人称三省公支。华清莲秉性尚义,笃念宗亲,一直想创办义庄,但力有所不逮。道光二十年(1840),华清莲临终之前,目睹诸多族人沉沦,对家人道:“睹此惨容,何忍坐视?”便立下遗嘱,命4个儿子,若是日后有余力,定要创办新义庄,帮助族中贫困之人,稍解老义庄之困。华清莲长子华存恭,字廉终,号春亭。他毕生辛苦,以勤俭起家,继承父志,与兄弟一起筹集良田千亩,创办新义庄(也称华芬义庄)。华清莲次子华存宽,字豫安,号耕乐,平生乐善好施。华存宽与弟弟华存吉在无锡城中从事商业,将兴仁堆栈捐出,以每年收益,作为义庄经费。至临终之时,华存宽又捐出义田500亩,创办“怀芬义学”。  创办华新义庄的过程中,华存宽出力*巨。在《华氏新义庄记》中,名士沈汝奎对华存宽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华存宽青年时代曾有志于科举,但在科举上并未有所收获,转而投身于商业,至晚年则精研《周易》。沈汝奎住在通州,与金匮隔江相望,久闻华存宽仁义之名,几度想要拜访,却未能得见。至光绪九年(1883),沈汝奎得到华存宽去世消息后,便为其写下《华氏新义庄记》。“先生风望,至于地方诸善举,若修桥梁、治道路、掩骸、施衣。他人之称为难能者,犹先生之小节焉,兹不复赘。”①华存宽之妻钱淑人,身处华家,受其世代孝义精神感染,也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据《华氏宗谱》载,钱淑人素性仁慈,每见戚族邻里受苦,不啻身受,晚年以生平积蓄,置办义田赡族。除了帮助本族穷困之外,她另辟蹊径,捐置“广辅田”,救助异姓穷人。  华清莲去世多年,华存恭兄弟一直未敢忘记乃父遗愿,筹划创设义庄。可义庄的创设、义田的购置、族中关系的处理,却是千丝万缕,需要多年的精心准备,积蓄充足的财力。至咸丰十年(1860)正月,华存恭、华存宽、华存吉等72名华氏族人,汇集一堂,商量创设新义庄。  咸丰十年的年初,因受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江南地方上情势复杂,而清军更是在江南战场上处于劣势,节节败退。受战事影响,地方上民众生活困苦,诸多族人嗷嗷待哺。此时经过多年准备,华存恭兄弟已购置一定数量的田亩,每岁可收田租375石。手中有了一定数量的田亩之后,创设义庄,方有底气,特别是面对着日益激烈的战事,更需加快创办义庄的进度。华存恭兄弟遂在正月邀请众亲友聚集会议,“将所置田亩,自愿尽数先立公账,每年租息,除办赋外,续置田亩祠堂公务”①。  在当时,义庄有田500亩,可称“半庄”;有田千亩,方称“全庄”。此时华存恭兄弟筹集的田亩尚不足500亩,故而预备待筹到500亩时,再全数捐给宗族,以赡养族人。田亩虽然未捐出,但已议定,此后华存恭兄弟及后人一切私人开销,不得从这批田亩中计算。日后待各方手头宽裕时,继续购田捐赠。除了义田外,同时附带列入华清莲墓基田地,计有平田1亩1分,另有丁口粮田1亩1分1厘,共收租2石3斗。田号细数及清册一本、粮单契券等,都交由华氏长房执管。此后,华清莲公墓春秋祭祀费用,均从田租之内开销。  此次会商就义庄未来的发展做了长远规划。华氏族人众多,虽有华进思所办老义庄予以援助,但仍有很多族人没有得到补贴。登记等待义庄补助者,此时另有135人。华存恭兄弟所捐义田,可得田租不过375石,发给族中任何一支族人,尚有不足。故而议定待筹到500亩义田后,再建造庄屋,并根据实际情况,扩充领取补贴族人的名额。  会上还议定,5年后,对华氏三省公直系后人,有需要帮助者,每人每月给钱210文,旁系族人有需要帮助者,每人每月给钱140文。此时采取的是依附老义庄的策略,根据老义庄所定补助情况,将钱送至老义庄,由老义庄发放补贴。待华芬义庄正式创办后,再行独立给以补助。10年后将依附于老义庄的三省公一支族人领回,由华芬义庄照原额概行给钱,如果10年之内遇到年岁荒歉,需要赈济,临期再共同酌议。其他与义庄相关的事务,如“芬远公墓、条漕及春秋祭扫,修葺坟屋,补贴坟丁口粮在内开销”,“恤佃俟十年领回给发后开销”,“考费会考,俟大有盈余再议”,也一并在会上议定②。  ……

作者简介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先后在各类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并出版有专著《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军机处二百年》《中国乡贤》《明人的率性生活》《晚清裱糊史》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