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金融借贷研究

包邮中国传统金融借贷研究

¥89.6 (7.0折) ?
1星价 ¥89.6
2星价¥89.6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127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04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20301275 ; 978-7-5203-0127-5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金融借贷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战国秦汉以来高利贷资本的研究,包括对各代高利贷资本形式、利率、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关系的研究,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均有专文论述。从主体方面言,除了地主、商人、官僚、贵族等私人借贷外,也包括对质库、当铺等典当业的研究。因为篇幅所限,研究不一定是全面的,但有一定的系统性。二是对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金融的研究,即主要是对私人借贷、及典当业以外各种金融机构,包括钱铺、账局、放账铺等及其业务的研究,还有包含在“金融”范畴之内的票据、资金市场、农村金融、早期银行业、商业信用等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学术论文,也有数篇应《中国金融》约稿而撰写的、比较通俗易读的文章。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金融借贷研究》是贯穿中国古代探讨高利贷资本的一部论文集,当然部分内容也超出了“古代”及“高利贷资本”的范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战国秦汉对清代前期)的诸层面进行了探讨,包括高利贷资本的形成、利率、放款、存款、对当时经济的影响等。有些贯穿两至三个朝代甚至以整个古代为时间阶段,如唐宋、宋元时代、明清等;有些则断代的研究,如隋唐五代、宋代等。其次,是对中国典当业(宋元及以前各代多称质库、解库、典库等)的专门研究。

目录

卷一 高利贷资本发展史断代研究
关于汉代高利贷的几个问题——与秦晖同志商榷
两宋私营高利贷资本初探
试论两宋高利贷资本利息问题
试论宋代官营高利贷资本
元代官营高利贷资本述论
论元代私营高利贷资本
明代高利贷资本活动形式
明代农村高利贷资本
明代工商业运行与高利贷资本
明代城市高利贷资本
明代高利贷者的社会构成
关于明代高利贷资本利率的几个问题
论清代前期高利贷资本的活动形式
清代城市高利贷资本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银钱借贷分析——基于五本借贷账本的分析之上

卷二 高利贷资本发展史跨代研究
古代高利贷资本研究的回顾
试论中国古代高利贷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的历史作用——读《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编
中国封建社会的利率管制政策——封建国家对资金市场的调控和干预
中国封建社会资金市场分析——以高利贷资本为中心
唐宋常平仓的经营与青苗法的推行
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社会价值初探——以宋代为例
唐宋高利贷资本的发展
宋代以后工商业中的生产性、资本性和经营性借贷
明清“京债”经营者的社会构成——兼论账局及放账铺
论明清京债

卷三 中国典当业史研究
中国典当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中国典当史的几个问题——兼评《中国典当手册》及其他三种
宋代的抵当所、抵当库
试论宋元寺院金融事业——以长生库资本为中心
明清民国时期典当业的资金来源及资本构成分析——以负债经营问题为中心
清代典当业的法律调整
清代山西典商的经营及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以乾嘉两份典商诉状为中心
晚清典当业的几个问题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传统金融借贷研究/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导丛书》:  其次,从市易法看,元丰三年九月五日,都提举市易司王居卿曾概述市易法主要有三条:结保赊请,一也;契书金银抵当,二也;贸迁物贷,三也。其中**、第二方面是与高利贷资本有关的,其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那些担任市易务监官及勾当官的大商人及来自京师各行铺,充当市易行人的商人,以金银或地产为抵,可以向官府借贷官钱用于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以及一些外来客商卖不回去而愿于市易务投卖的货物。其二,一般行贩或商人以金帛地产为抵或五人以上结成一保也可向市易务赊请物货或借贷官钱年出息20%。其中**方面只适合商人,而第二方面则比较复杂,那些赊请物货的一般是商人,而结保或抵当借钱的则除了商人,也可以是其他民户。如熙宁七年正月十九日,知大名府韩绛主张:为避免本路安抚司封桩□绢陈腐“乞下转运司用新□绢或银钱对易,或依市易法令民人抵出息”;同年四月八日,神宗论及市易法时,参知政事冯京指出:“开封府祥符县给散民钱,有出息抵当银绢米麦、丧葬之目如此七八种。”  ……

作者简介

刘秋根,男,1963年3月生,1997年河北大学毕业,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刘秋根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教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典当业、合伙制、商业信用等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发表了专著三部、相关论文九十余篇。在中国经济史界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成果处于学科前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