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组织超越-企业如何克服组织惰性与实现持续成长

组织超越-企业如何克服组织惰性与实现持续成长

1星价 ¥33.4 (3.8折)
2星价¥32.6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539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09653944 ; 978-7-5096-5394-4

本书特色

本书以成熟期大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惰性的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机理。按照“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与变量的提炼→前因与后果→过程与情境”依次展开。本书整合环境选择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外部技术和制度环境锁定、内部路径自我强化两个层面提出基于“双重锁定”的组织惰性生成分析框架,并以资源基础观的惰性理论为基础,对组织惰性的结构特征进行刻画,*终构建较为系统的组织惰性生成过程模型。本书研究发现组织惰性具有既促进组织变革又阻碍组织变革的双重属性;组织旨在克服组织惰性的因素,同时也具有强化组织惰性的作用;组织模式的动态协调是影响组织变革与组织持续成长关系的重要因素。本书*后基于动态能力和双元结构的视角提出旨在避免组织惰性及其负效应的理论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成熟期大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惰性的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机理。按照“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与变量的提炼→前因与后果→过程与情境”依次展开。本书整合环境选择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外部技术和制度环境锁定、内部路径自我强化两个层面提出基于“双重锁定”的组织惰性生成分析框架,并以资源基础观的惰性理论为基础,对组织惰性的结构特征进行刻画,*终构建较为系统的组织惰性生成过程模型。本书研究发现组织惰性具有既促进组织变革又阻碍组织变革的双重属性;组织旨在克服组织惰性的因素,同时也具有强化组织惰性的作用;组织模式的动态协调是影响组织变革与组织持续成长关系的重要因素。本书*后基于动态能力和双元结构的视角提出旨在避免组织惰性及其负效应的理论框架。

目录

**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引言 二、组织惰性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层次 三、组织惰性的概念与构成 四、组织惰性的前因后果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组织惰性的前因 **节 强化组织惰性的因素 一、引言 二、环境选择:组织惰性生成的外部压力机制 三、路径依赖:组织惰性生成的内部强化机制 四、组织惰性构成:资源惰性与惯例惰性 五、组织惰性生成的整合模型 六、研究结论 第二节 弱化组织惰性的因素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三、研究设计与案例介绍 四、案例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四章 作为情境的组织惰性 **节 组织惰性、双元学习和创新绩效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二节 结构惰性、公司创业导向和战略变革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三节 知识惰性、公司创业导向和双元创新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五章 组织惰性的后果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案例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六章 超越组织惰性:组织动态性与双元性 **节 动态能力与持续成长 一、引言 二、动态能力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三、动态能力的构成 四、机会逻辑下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五、研究结论 第二节 网络能力与组织双元性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三节 组织双元性与创新绩效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管理启示 三、研究局限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专家推荐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白景坤,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国家公派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NIU)商学院访问学者。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组织演化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变革、组织演化和新组织现象。2009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企业管理)。2012-201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2067)7项,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別资助项目(2014T70785)、面上资助一等项目(2073M5401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YJC630007)各1项,曾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民政部、广东省和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项,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753、12&ZD085)2项。已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经济研究参考》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著作《组织惰性论》(独著)、《当代中国家族企业转型研究》(合著)2部。3次获得由省部级政府部门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2次获得国家级学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