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生生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

生生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

¥128.6 (3.9折) ?
1星价 ¥183.7
2星价¥183.7 定价¥3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273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03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20327343 ; 978-7-5203-2734-3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一书主要研究问题是,过去100余年中国哲学学者或哲学家身处中西古今交汇碰撞背景之下,是如何认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优缺点的,是如何评价中国传统哲学的,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有哪些,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本书认为,在过去100余年中,中国哲学学者或哲学家认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主要形成了唯物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逻辑主义、自我主义五大认知范式,对此五大认知范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并对其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之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本书共分七章,导言,对几个基本概念及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靠前至第六章,是书的主体部分,对五大认知范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研讨;第七章是全书的总结。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章 认知中国传统哲学范式的形成 **节 唯物认知范式的形成 一 “唯物”之为学术方法意识的形成 二 唯物主义之为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 第二节 科学认知范式的形成 一 “科学”之为学术方法意识的形成 二 科学主义之为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 第三节 人文认知范式的形成 一 “人文”之为学术方法意识的形成 二 人文主义之为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 第四节 逻辑认知范式的形成 一 “逻辑”之为学术方法意识的形成 二 逻辑主义之为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 第五节 自我认知范式的形成 一 “自我”之为学术方法意识的形成 二 自我主义之为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 第二章 唯物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 **节 唯物认知范式与哲学概念和命题 一 唯物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概念 二 唯物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命题 第二节 唯物认知范式与哲学特点和系统 一 唯物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特点 二 唯物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系统 第三节 唯物认知范式应用之检讨 一 唯物地开掘了中国传统哲学资源 二 唯物地提升了中国传统哲学品质 三 唯物认知范式应用之问题 第三章 科学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 **节 科学认知范式与哲学概念和命题 一 科学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概念 二 科学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命题 第二节 科学认知范式与哲学特和精神 一 科学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特点 二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科学精神 三 中国哲学特性与科学方法的限制 第三节 科学认知范式应用之检讨 一 科学思想资源的发掘和整理 二 提升中国传统哲学的品质 三 科学认知范式应用之思考 第四章 人文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 **节 人文认知范式与哲学概念和命题 一 人文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概念 二 人文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命题 第二节 人文认知范式与哲学特点和系统 一 人文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特点 二 人文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系统 第三节 人文认知范式应用之检讨 一 人文思想资源的发掘与整理 二 中国传统哲学品质的提升 三 人文认知范式应用之思考 第五章 逻辑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 **节 逻辑认知范式与哲学概念和命题 一 逻辑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概念 二 逻辑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命题 第二节 逻辑认知范式与哲学特点和系统 一 逻辑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特点 二 逻辑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系统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问题与价值 一 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问题 二 中国传统哲学在逻辑上的价值 第四节 逻辑认知范式应用之检讨 一 逻辑地开掘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资源 二 逻辑地提升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品质 三 逻辑认知范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自我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 **节 自我认知范式与哲学概念和命题 一 自我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概念 二 自我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命题 第二节 自我认知范式与哲学特点和文化背景 一 自我认知范式视域下的哲学特点 二 自我认知范式与文化背景的凸显 第三节 自我认知范式应用之检讨 一 客观呈现传统哲学本义的方式与特点 二 自我认知范式与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 三 自我认知范式的特点与问题 第七章 综论 **节 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开掘与整理 一 哲学概念和命题的开掘与整理 二 哲学系统和方法的开掘与整理 三 哲学特点和价值的开掘与整理 第二节 四大认知范式应用之意义与问题 一 表现在形式品质的提升 二 表现在内容品质的提升 三 值得关注的消极面向 第三节 对“中国无哲学”的回应 一 中国无纯粹的哲学范畴? 二 中国哲学缺乏思辨? 三 中国哲学没有体系或系统? 四 中国哲学概念或范畴含义模糊? 五 以道德为讨论内容即不属于哲学? 第四节 五大认知范式之关系 一 五大认知范式的彼此独立性 二 四大认知范式的互补 三 自我认知范式地位的特殊性 第五节 作为解释学方法的认知范式 一 解释学方法视域中的认知范式 二 认知范式实践中的解释学问题 三 认知范式的转移与解释方法的进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承贵,江西万年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中西文化之会通》《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问题》《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儒学的形态与开展》《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等10余部,主编《阳明学研究新论》(第1、2、3辑),编撰《孔子语录全景》。在海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等转摘。学术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江苏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