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洛阳市耕地地力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洛阳市耕地地力评价

1星价 ¥218.9 (5.5折)
2星价¥218.9 定价¥3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362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046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11636294 ; 978-7-5116-3629-4

内容简介

洛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的资料收集工作在领导小组和相关协助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展迅速,资料收集较为完整。主要收集的有:(1)《洛阳市志》(1987-1992年、1991-2000年,洛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县志编篡委员会提供。(2)《洛阳市综合农业区划》(1984年3月,洛阳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业局提供。(3)《洛阳市土地利用现状》(2008年10月,洛阳市土地规划管理局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国土局提供。(4)《洛阳市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1983年7月,河南省洛阳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业局提供。(5)《洛阳市土壤》(1986年11月,洛阳市农业局、洛阳市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技站提供。(6)《洛阳市2006年、2007年、2008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洛阳市统计局),该资料由洛阳市统计局提供。(7)《洛阳市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总结专题报告》(2012年10月)(洛阳市农业局),该资料由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主要包括洛阳市的耕地地力评价和洛阳市各县的耕地地力评价。

目录

目录


**篇洛阳市耕地地力评价()


**章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


第三节气候资源()


第四节水利资源()


第五节农业机械()


第六节农业生产施肥()


第二章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


**节土壤类型()


第二节洛阳市耕地立地条件()


第三节耕地资源生产现状()


第三章耕地土壤养分()


**节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


第二节有机质()


第三节全氮()


第四节有效磷()


第五节速效钾()


第六节缓效钾()


第七节pH值(土壤酸碱性)()


第八节土壤中微量元素()


第四章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程序()


**节耕地地力评价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二节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流程()


第三节资料收集与整理()


第四节图件数字化与建库()


第五节土壤养分空间插值与分区统计()


第六节耕地地力评价与成果图编辑输出()


第七节耕地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


第八节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软、硬件环境()


第五章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第二节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四节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第六章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与评价()


**节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第二节耕地地力等级分述(一级地)()


第三节耕地地力等级分述(二级地)()


第四节耕地地力等级分述(三级地)()


第五节耕地地力等级分述(四级地)()


第六节耕地地力等级分述(五级地)()


第七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与改良()


第七章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区()


**节耕地资源利用分区划分原则()


第二节耕地资源利用分区概述()


第八章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节利用方向略述()


第二节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


第三节平衡施肥措施、对策与建议()


第四节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对策与建议()

第二篇洛阳市合并区耕地地力评价()


第九章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节行政区划()


第二节光热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节农业机械()


第五节农业生产施肥()


第六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土地与耕地资源特征()


**节地貌类型与土壤()


第二节土壤分布规律()


第三节土壤类型()


第四节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


第十一章耕地土壤养分()


第十二章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节参评因素的选取及其权重确定()


第二节评价因子级别相应分值的确定及隶属度()


第十三章耕地地力等级()


**节耕地地力等级()


第二节一等地主要属性()


第三节二等地主要属性()


第四节三等地主要属性()


第五节四等地主要属性()


第六节五等地主要属性()


第七节六等地主要属性()


第十四章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节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


第二节平衡施肥对策与建议()


第三节耕地质量管理建议()

第三篇孟津县耕地地力评价()


第十五章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


第三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第四节农业基础设施()


第五节农业生产简史()


第六节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七节农业生产施肥()


第十六章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


**节孟津县耕地土壤状况()


第二节耕地立地条件状况()


第三节耕地土壤改良实践效果()


第四节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第十七章耕地土壤养分()


**节有机质()


第二节氮、磷、钾()


第三节微量元素()


第十八章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


第二节评价指标权重()


第三节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


第十九章耕地地力分析()


**节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第二十章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区()


第二十一章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节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与建议()


第二节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


第三节平衡施肥对策与建议()


第四节耕地质量管理建议()

第四篇新安县耕地地力评价()


第二十二章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


第三节光热资源()


第四节水资源与灌排()


第五节农业机械()


第六节农业生产施肥()


第七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三章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


**节地貌类型()


第二节土壤类型()


第三节耕地土壤()


第四节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


第五节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第二十四章耕地土壤养分()


**节有机质()


第二节氮、磷、钾()


第三节中微量元素()


第四节土壤pH值()


第二十五章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第二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


第三节参评因素的选取()


第四节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五节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第六节成果图编制及面积量算()


第二十六章耕地地力等级()


**节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第三节中低产田类型及改良措施()


第二十七章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区()


**节耕地资源类型划分原则()


第二节改良利用分区概述()


第二十八章对策与建议()


**节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


第二节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科学施肥对策与建议()


第四节加强耕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第五篇偃师市耕地地力评价()


第二十九章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


第三节光热资源()


第四节水资源与灌排()


第五节农业机械()


第六节农业生产施肥()


第七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十章土地与耕地资源特征()


**节地貌类型()


第二节土壤类型()


第三节耕地土壤()


第四节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


第五节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第三十一章耕地土壤养分()


**节有机质()


第二节氮、磷、钾()


第三节中微量元素()


第三十二章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节参评因素的选取及其权重确定()


第二节评价因子级别相应分值的确定及隶属度()


第三十三章耕地地力等级()


**节耕地地力等级()


第二节一等地主要属性()


第三节二等地主要属性()


第四节三等地主要属性()


第五节四等地主要属性()


第六节五等地主要属性()


第七节六等地主要属性()


第八节中低产田类型()


第三十四章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区()


**节耕地资源利用分区划分原则()


第二节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类型()


第三十五章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节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


第二节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


第三节平衡施肥对策与建议()


第四节耕地质量管理建议()

第六篇宜阳县耕地地力评价()


第三十六章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


第三节光热资源()


第四节水资源与灌排()


第五节农业机械()


第六节农业生产施肥()


第七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十七章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


**节土壤分类()


第二节耕地立地条件()


第三节耕地资源生产现状()


第四节耕地保养管理的历史回顾()


第三十八章土壤性态特征()


**节棕壤()


第二节褐土()


第三节潮土()


第四节砂姜黑土()


第三十九章耕地土壤养分()


**节有机质()


第二节大量元素()


第三节土壤中量元素()


第四节土壤微量元素()


第五节pH值()


第四十章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节评价因素的选取与权重()


第二节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


第四十一章耕地地力等级()


**节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宜阳县一级地分布与主要特性()


第三节宜阳县二级地分布与主要特性()


第四节宜阳县三级地分布与主要特性()


第五节宜阳县四、五、六级地分布与主要特性()


第六节中低产田类型及改良措施()


第四十二章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区()


**节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区的划分()


第二节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区()


第四十三章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节发展宜阳农业的战略措施()


第二节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


第三节科学施肥()


第四节耕地质量管理()

第七篇汝阳县耕地地力评价()


第四十四章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


第三节光热资源()


第四节水资源与灌排()


第五节农业机械()


第六节农业生产施肥()


第七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十五章土地与耕地资源特征()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新建(1964-),男,河南新安人,高级农艺师,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郭新建(1964-),男,河南新安人,高级农艺师,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郭新建(1964-),男,河南新安人,高级农艺师,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