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

包邮教育薪火丛书(130种)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

¥50.0 (7.4折) ?
1星价 ¥50.0
2星价¥50.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31045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203104537 ; 978-7-203-10453-7

内容简介

  《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为“教育薪火”书系之朱光潜卷。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造诣。  《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主要总结和研究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包括五个部分:中西受教经历,基础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思想,美感教育思想,文学教育思想。

目录

**章 中西受教经历
**节 中国传统教育:古文诵读与写作训练
第二节 西式现代教育:科学精神与学术训练
第三节 中西互化:教育的文化融通

第二章 基础教育思想
**节 基础教育体制批评与改革
第二节 “立达学园”的人格教育实践

第三章 高等教育思想
**节 大学教育实践
第二节 大学教育体制批评与改革

第四章 美感教育思想
**节 美育与美学
第二节 美感教育:朱光潜的人世事业

第五章 文学教育思想
**节 文学教育**要事: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
第二节 文学写作:彻底了解文学
第三节 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根基

结语
展开全部

节选

  《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  其一,对学制现状的批判。当时中小学学校的学制有三个特点:一是“按年配程”,即学校硬性规定入学和毕业的年限;其次是“分班授课”,即将按时人校而程度不同的学生编排进同一班级、接受相同的教育;三是“平均发展”,即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所有学生接受同样的学科教育。朱光潜认为,这三点原本都各有其长,但在实践过程中却精神逐渐丧失,弊病日积日深:只顾资格而不顾实际水平的“按年配程”,既无法培养出天才,也无法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看似公平合理的“分班授课”,使聪明的和迟钝的学生都走向同一条道路,即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无法在学习中伸张自我;“平均发展”只能在一定限度内有效,超过了这一限度就要注重发展天才,培养天才,而当时的学制不仅完全没有顾及到要发展天才培养特长,反而阻碍了这部分天才学生的个性自由和能力发展。总之,在朱光潜来看,这种看似公平合理的学制既没有对学生因材施教,也没有以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成人成才为目标,甚至与此目标南辕北辙,这是无效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无怪乎他痛心疾首地说:“在目前中国状况之下,学校就根本不应有所谓制度。”①  其二,对有效学制的探索。朱光潜并非反对“制度”,在他看来,“制度”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固本之物”,可以免除混乱,统一步调,保障事情的顺利进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产生制度。他认为:“制度之产生,必须顺着社会进化的自然次第,而略加以人力支配。假使没有实地仔细研究社会情形,只就个人理想,书籍记载,邻家榜眼做标准,关着门户在屋里造出一个制度来,以为可以范围社会,使社会上种种事业都厘然就绪,顺风大吉,这就是梦想!”但实际的情况是:当时恰恰有一批脑筋平庸却耽于做梦的教育家,他们既“没有实地仔细研究社会情形”,也不考虑各个学校的实际,而是旁征欧美、独出心裁地拼凑出所谓“制度”,又糊里糊涂地通过,在全国学校推行,从而造成了这种“有条有理的乌七八糟”的学制。可见,他所反对的有两点:一是不从学校自身抽绎适应的制度,而是以某些教育家制定的学制来规范学校;二是不根据中国社会实际情形,完全效仿西方或者日本的学制模式。前者的弊端在于忽视不同类型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少数人的任意妄为代替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校同质化、不能升人大学的中学毕业生难以谋生等问题;后者的弊端在于不顾中国特有的文化、国情、社会状况,忽视了在引入欧美学制时所伴随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导致旧的混乱没有解决反倒增添了新的混乱。因此,在朱光潜看来,与其要“有条有理的乌七八糟”的无效学制,不如要“乌七八糟的有条有理”的有效学制,前者易于养成人性压抑的庸才甚至畸形人,而后者则有利于培育个性自由发展、人格健全的人才。  其三,对学制与教育的深入分析。教育何为?“学制之咎”如何解决?对此,朱光潜明确提出:“教育不是一篇印板文章,处处可以推行无碍;但全靠教育家灵心妙运,随境变通。现在一般学校都谨遵部令,跟着一个死制度走。制度之长处,展转流传,渐失真相,不多时便仅存形骸。制度之坏处,以讹传讹,变本加厉,必至于积重难返,愈久远就愈普遍,愈牢固。换句话说,在现行学制之下,各学校都无特长而有通弊。要想免去通弊,必根本脱去‘制’的圈套。”呵见,教育的特性不在于“从一而终”,而在于“随境变通”;“制度”如果不顾及各个学校的特殊性,而追求“一刀切”,那么这样的制度只能是“死制度”;当制度的长处已然不存、坏处却愈演愈烈的时候,教育也必然只有死路一条。对于“谨遵部令.跟着一个死制度走”的各个学校而言,因为没有特长、只有通弊,不免成为制度的牺牲品,而老师和学生也难免成为试验品或牺牲品。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摆脱“制”的圈套,才能去除学校通弊,才能获得教育的自由、人的自由。  ……

作者简介

  江飞,男,1981年生,安徽桐城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美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外国文学研究》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学艺术院签约作家。著有文学评论集《个体精神与底层情怀》、散文集《纸上还乡》《何处还乡》等。    黄晶晶,女,1981年生,安徽怀宁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文学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已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论坛》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朱光潜教育思想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等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