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大传-越峥嵘.越从容

李嘉诚大传-越峥嵘.越从容

1星价 ¥29.2 (4.3折)
2星价¥28.6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2704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88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50270473 ; 978-7-5502-7047-3

本书特色

张宏伟编著的《李嘉诚大传(越峥嵘越从容)(精)》是一部全新的、资料全面、翔实的李嘉诚奋斗史。书中详尽地讲述了一个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次批露李嘉诚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的苦与乐,他的婚姻、他的孩子、他的个人喜好甚至缺点等等。本书配以大量经典实战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内容简单、易学,便于模仿,它将引领读者进入K线之门,把握升跌盈亏,力求稳定获利。

内容简介

本书就为你破解李嘉诚成为华人首富的秘密。书中深刻总结了李嘉诚纵横商场的宝贵经验,详细解读了李嘉诚如何攫取财富的智慧,多角度论述了他取得财富的方法与胆略,真实记录首富之路的关键转折,详细披露传奇人生的隐秘细节。这些内容精辟、实用,为那些站立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人指明方向。可以说,李嘉诚的每一句话都是人生箴言,字字都是对自己财富、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本书没有就经商论经商,而是将为人处世和经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讲述,这样更易于让希望通过经商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广大读者理解和接受。

目录

**章?寻?根

根在潮州

父亲李云经

幸福的童年

敏而好学

年少不懵懂

苦其心志

父亲的遗产

延伸阅读:奉献的艺术

第二章?乱世少年

避难香港

投靠舅舅庄静庵

语言关

香港沦陷

父亲离世

延伸阅读:现实的造梦者

第三章?打工生涯

求职屡碰壁

艰辛求职

茶楼跑堂

学会察言观色

差点丢了饭碗

钟表学徒工

离开中南钟表公司

延伸阅读:我很在乎未来

第四章?跳?槽

跳槽五金厂

推销艺术

遭遇推销败绩

加盟塑胶公司

步步高升

延伸阅读:柠檬汁的人生观

第五章?创业艰辛

成立长江塑胶厂

艰难起步

顺应潮流

遭遇生产危机

诚信为本

逆转乾坤

起死回生

延伸阅读:80后问卷

第六章?长江塑胶花

发现新机遇

偷师学艺

研制塑胶花

渐入佳境

结交大客户

进军北美

未雨绸缪

延伸阅读:超越梦想的人生

第七章?爱情之路

表妹庄月明

青梅竹马

坎坷爱情路

幸福婚姻

延伸阅读:自负指数

第八章?地产大亨

香港地产的潜质

酝酿新想法

初涉地产江湖

炒房热

人弃我取

乱极则治

延伸阅读:强者的有为

第九章?长江上市

明确增长目标

上市背景

成功上市

1973年股市泡沫

地产五虎将

蒸蒸日上

延伸阅读:打倒“差不多先生”

第十章?中环地王

小有名气

“擎天一指”

地铁上盖物业

研读对手

对症下药

击败置地

中区站稳脚跟

延伸阅读:李嘉诚谈企业战略

第十一章?联手汇丰

声名鹊起

结识汇丰大班

华人行掌故

新建华人行

互惠共赢

延伸阅读:在那“零”和“非零”间

第十二章?助战九龙仓

百年怡和

九龙仓的由来

“觊觎”九龙仓

收购战

船王包玉刚

包李秘商

决战九龙仓

竞合之道

延伸阅读:活出你的故事

第十三章?入主和黄

和黄的历史

和黄合并

动心收购

汇丰大力支援

蛇吞象

和黄易主

超人李嘉诚

延伸阅读:李嘉诚谈成功

第十四章?招贤纳士

人才观

左右手

洋为李用

智囊团

任贤用能

感恩员工

延伸阅读:管理的艺术

第十五章?收购港灯

吸纳青坭

置地消化不良

置地新大班

初步交锋

马世民上任

16小时定乾坤

华资扬眉吐气

长实盈利

延伸阅读:李嘉诚谈经营哲学

第十六章?地产获利

地产繁荣

屋村计划

迅速发展期

黄埔花园

两大屋村

嘉湖山庄

展现实力

延伸阅读:李嘉诚谈赚钱的艺术

第十七章?股海弄潮儿

借股市成长

低进高出

股市投资经

私有化

内幕交易事件

遭遇股灾

延伸阅读:知识——核心价值

第十八章?置地收购战

衰落的“狮子”

怡置互控

首轮接触

再度较量

华商鸣金收兵

置地撤离香港

延伸阅读:人性的迷失能否复归

第十九章?迁资风波

移民风潮

坚决不迁册

进军加拿大

大举进军海外

延伸阅读:在北京大学荣誉博士学士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第二十章?报效乡梓

国庆观礼

造福故里

筹划捐资大学

艰困不放弃

对汕大投入心血

不注重名利

汕大落成

延伸阅读:社会资本——终极目标

第二十一章?香港角力场

立足香港

角逐9号码头

地产寡头时代

争夺美丽华酒店

二李再次相斗

延伸阅读:成功3Q

第二十二章?地产称霸

地产大牛市

地产盛宴

香港楼市调控

与汇丰关系

换地不利

楼价继续攀升

延伸阅读:汕大开幕典礼致词

第二十三章?联手中资

香港四大中资

中信泰富

收购恒昌

李嘉诚售股

联手首钢

延伸阅读:无限未来

第二十四章?高层变动

马世民离职

争议马世民

霍建宁接班

打工皇帝

军师袁天凡

重用将才

延伸阅读:李嘉诚谈领袖之道

第二十五章?大举进军内地

触角伸向内地

东方广场

遍地开花

否认囤地

延伸阅读:装备自己 挑战未来

第二十六章?“首富”大手笔

亚洲金融危机

荣膺首富

卖橙

成功套现

Tom.com上市

稳健中发展

延伸阅读:做自己命运的行动英雄

第二十七章?引领3G时代

3G生活

竞购牌照

投资无底洞

出售宝洁股权

云开月明

延伸阅读:科技——未来主轴

第二十八章?零售巨头

零售业版图

打入内地

品牌屈臣氏

经营百佳超市

食品安全风波

零售垄断之辩

延伸阅读:无心睡眠

第二十九章?多元化发展

中药国际化

生物科技

控股华娱

投资港口

多元化思考

延伸阅读:紫色动力

第三十章?接班人李泽钜

李嘉诚教子之道

万博豪园计划

走向台前

夫人王俪桥

李泽钜绑架案

逐步接班

延伸阅读:内心的天空

第三十一章?小超人李泽楷

家有严父

远涉重洋

返港谋发展

创办香港卫视

大战吴光正

交手默多克

自立门户

钻石王老五

延伸阅读:做梦者的追求

第三十二章?回馈社会

李嘉诚基金会

关心残疾人事业

赈灾捐款

热心公益

延伸阅读:我的第三个儿子

第三十三章?多面李嘉诚

“清教徒”生活

“悭吝”李嘉诚

母慈子孝

爱妻猝然离世

不传绯闻

待人接物之道

延伸阅读:李嘉诚实话实说

第三十四章?金融危机不倒翁

2008年金融危机

身家缩水

现金过冬

不放一个篮子里

延伸阅读:李嘉诚的秘密法宝

第三十五章?脱亚入欧风波

工人罢工事件

撤资内地

出售屈臣氏股权

几乎买下英国

延伸阅读:Are You Ready


展开全部

节选

第十章 中环地王 小有名气 1977年,是李嘉诚事业上不寻常的一年。1977年之前,李嘉诚只是不太出名的普通成功商人,1977年是他日后成为香港首富的分水岭,1977年之后,李嘉诚成了一个大名人。 1976年,中国粉碎“四人帮”,结束为期10年的“文革”动乱,并开始推行四个现代化计划。香港的经济气候也因此有所好转,世界性石油危机渐渐退去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繁荣首先在土地市场上得以体现。在那一段时间,香港土地拍卖迭创新高。1976年,港府在官地拍卖会上售出土地面积54.36万平方尺,收益为4.41亿港元;到1980年分别为151.48万平方尺和39.3亿港元,增幅分别为1.79倍和7.91倍。1982年2月港府拍卖中环一幅土地,总售价为47.55亿港元,平均每平方尺3.3万元,创历史*高纪录,为全球*大宗地产交易。 香港经济以11.3%的年增长率持续高速发展。自70年代中后期起,香港地产市场大幅攀升。百业繁荣刺激了地产的兴旺;地产的兴旺,又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地产成为本港的支柱产业,举足轻重。 李嘉诚从当初籍籍无名的打工仔成长为上市公司的掌门人,他带领长江实业从一家小地产公司发展成为香港不容忽视的大型地产公司。1976年,长江实业取得年经常性利润5887万港元、拥有地盘物业635万平方尺、资产净值增至5.3亿港元的历史*好成绩。长江实业的实力让港人对李嘉诚刮目相看,香港多数人从此对长江实业和这家企业的掌门人有了印象。 很多人都已注意到了李嘉诚的幸运,天时、地利,等等。从当初的街头推销少年,诚实而腼腆,到加工塑胶花的著名企业家,勤奋、机灵、信用,再到闻名香港的地产大亨,豪气冲天,李嘉诚成为激励人们向上的标杆。 李嘉诚成长、创业的年代,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也有着巨大的风险。从战后到70年代的这段时间,一次次起伏给无数的商人带来了灾难,但也有少数精明的商人在时代的轮盘上转眼崛起。李嘉诚让人惊叹之处,也正在于他有如神助,避过各种风险,成为香港的风云人物。 李嘉诚崛起的时代,有不少人物同样出众:霍英东智慧超群,包玉刚勇冠三军,郑裕彤胆略过人,李兆基本分严谨,郭得胜雷厉风行。李嘉诚是平凡的、普通的,然而他的眼光足够敏锐,他的头脑极为灵活,他每有行动总能令世人大吃一惊。 和李嘉诚共事过的人都对他的能力非常认可,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会甘于平庸。在塑胶行业,他领先风气,并且也较早地预感并应对其衰落。涉足地产业,每有举动,似乎逆流而行,但他取得了成功。他在市道低迷时收进,几年后他的产业成倍地升值。到70年代初,他已是香港小有名气的成功商人了。 不过,尽管如此,此时的李嘉诚仍未被业界和传媒视为商界名人。长江实业仍旧不能成为与置地公司比肩的顶级地产公司,他只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地产明星。 “擎天一指” 美国经济学家麦卡菲认为:“拍卖是一种市场状态,此市场状态在市场参入者标价基础上具有决定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的明确规则。” 1997年7月香港回归中国之前,香港所有土地均属英国皇室所有,由港督代表皇室处理,业主只是从港府取得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基本法》规定,香港境内的土地属国家所有,由特区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等。 香港自开埠以来,长期实行土地租用制或称批租制,出租土地多数采用公开拍卖、价高者得的办法,通过拍卖使土地商品化,进入市场,这是香港土地政策的基础。准备拍卖的土地包括住宅楼宇用地和工商业楼宇用地,每年举行多次拍卖,拍卖土地的时间每年预告两次。 拍卖的起价,是为政府工作的物业测量师通过市场调查后制定的,一般比较保守。除拍卖土地外,香港还有公开招标承投的办法,政府公布招标的地段,投票者不需要公开报价,投票者间彼此不知道对方出的价钱,仍是价高者得。在公开招标中,地价比较便宜,但投标者必须提交详细的开发计划并得到有关行政部门的批准,才能租到土地。 此外,用作兴建公屋(政府用来出租的住宅)或发展公共事业及慈善用途的土地,通常采用私人协议方式批租,政府只收取部分地价或免收地价。 在香港的地产拍卖场上,李嘉诚频频举手应价,被誉为“擎天一指”。 但是在地产界崭露头角的李嘉诚并不为人人所熟知,有个新入行的记者问旁边的老记者:“那个额头高高,头发微秃,频频举手应价的中年人是谁?举一次手加个几百万,好像很平常?” 旁边的老记者向年轻的记者解释,他就是李嘉诚,长江实业公司的老板,当年靠做塑胶花发迹,还被捧为“塑胶花大王”。近些年投资地产,拥有多间工业大厦,还在赛西湖发展高级住宅楼宇。 其时,李嘉诚已经在地产界渐露峥嵘,看他在拍卖场气定神闲的气度,长江实业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 这个典故也说明当时的李嘉诚并没有被所有传媒人所熟知,如今,无论是新出道的记者,抑或是普通香港人,若有哪位还不知道李嘉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在地产拍卖会上,传媒的目光一般都会关注华资地产五虎将。五虎将中,除低调的陈曾熙,人们更关注的是郭得胜、郑裕彤、胡应湘等人。1977年后,公众渐渐将焦点聚在李嘉诚身上,只要他出现在拍卖场,记者会盯着他穷追不舍,采访拍照。 此后,香港传媒常用“擎天一指”形容在拍卖场上舍我其谁的李嘉诚。其实,“擎天一指”指的是李嘉诚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李嘉诚与众不同,超然于人的气度气势气概气量。 拍卖场上的李嘉诚,并没有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架势。因此,每次参加竞标,李嘉诚总是洞察先机,仔细研究,精心计算,全面分析,往往能够一举夺魁。 有记者在采访中会这样问李嘉诚,你在拍卖场上擎天一指,志在必得,出师必胜,为什么呢?李嘉诚幽默地回应,如果有利可取就参与竞争,不然就要退出。你们没有看到我想举右手,就用左手用劲按住;想举左手,就用右手按住。 耐心等待,捕捉机遇,有智有谋,从长计议,这是李嘉诚成为“擎天一指”的诀窍之一。 地铁上盖物业 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急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港府决定兴建地铁。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急速发展中,由于地理和传统土地权益等种种因素,香港采取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高密度发展模式,香港地铁每日载客量约200万人次。按每公里客运量计,它是世界上载客量*大的地下运输工具。轨道交通在香港公交体系中的比重为55%。 中环—金钟—铜锣湾地铁沿线的平均就业密度超过每公顷2000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钟与中环地铁站的中心距离仅800米,其间的办公楼竟仍然没有均匀分布,而分别向两站靠拢,多数建筑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仅200米。 地铁轨道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量投资,如果单靠卖票赚钱,地铁公司几乎注定亏损。但香港轨道交通是全世界唯一赚钱的,其成功就在于地铁的建设与地下商业开发紧密联系,地铁沿线的地产开发、物业开发支撑了地铁的营运。 地铁沿线的地皮价格总是一路飘红,不动产不断增值。香港地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将地铁建设和沿线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每开通一条线路,香港地铁都要先从政府取得发展车站上层空间的权利,然后寻找地产商共同开发车站及其上盖空间,因地制宜兴建大型住宅、写字楼或商场,出售这些物业所得的利润由地铁公司与发展商共享,而这成为香港地铁的滚滚财源。 香港地铁首期工程由九龙观塘,穿过海底隧道到达港岛中环,全长15.6公里,共15个站,耗资约56.5亿港元。而兴建地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港府提供担保获得银行的各类长期贷款,地铁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售股集资,地铁公司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车站上盖物业的利润充股。 地铁上盖物业引发了地产商的广泛关注,尤其中环地区的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重要、客流量*大的车站。 中环是香港的心脏地带,也是港岛开埠后*早开发的地区,也是香港的商业中心。早在1841年英国人占领香港的时候,英国人便率先在中环建立其军事基地,并迅速地兴建了多条主力干道。 在二战前后,位于香港岛北岸的中环,已经成为当时香港的主要商业中心。今日的香港会所,皇后像广场、立法会大楼等,都在这个区域。1970至1980年代是中环的全盛时期,当时中环不断兴建多层式摩天大厦,包括各银行总部,加上金融市场开始兴旺,不少香港主要的商业活动均在中环进行,香港人都以在中环上班为荣。 毫无疑问,中环、金钟两站的上盖将可建成地铁全线盈利*丰厚的物业,香港的知名地产商无不对这块物业心动。 当然,为之心动的也包括李嘉诚。经过20年的打拼,李嘉诚已经在香港盖了不少房子,但是大多在偏僻的市区和荒凉的乡村地区,正因为如此,长江实业在人们眼中也只是一家大中型的地产公司。 如果能在寸土尺金、摩天大厦林立的中环地区兴建物业,长江实业将会改变其在香港人心中的形象。对李嘉诚而言,已经到了改变长江实业形象的时候了。 早在1976年下半年,香港地铁公司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的消息,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1977年初,消息进一步明朗,地铁公司将于1月14日开始招标,地段是邮政总局原址。原址拆卸后,兴建车站上盖物业。 地铁车站上盖投标的事,让各大地产商都蠢蠢欲动,李嘉诚一定要打入中环地区,对他而言,他看重的不是上盖发展的利润,而是长实的声誉。 借地铁上盖物业打入中环地区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才能获得香港地铁公司的青睐,这需要细细思量。那段时间肯定是李嘉诚*难熬的一段日子。据追随李嘉诚多年的人回忆说,李嘉诚极少把工作带回家做,他总是在办公室处理完工作,然后才回家。李嘉诚在家的时光主要是用来陪太太和儿子,在家的时候他尽可能放松自己,不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保证睡得安稳,以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应付工作。 但是,这一次,李嘉诚把大量的文件资料带回了家,因为地铁车站上盖投标是他认定的大事,他必须争分夺秒地谋划如何竞标。 中环、金钟的两站的招标,一定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地产商、建筑商竞标,群雄争鹿必有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长江实业参与竞投的把握在哪里? 中环地区的地价高涨,当时每平方英尺已突破1万港元,是世界地价*贵的地方。一幅地,动辄要数亿至十多亿,投标也面临极大的风险。但是,李嘉诚梦寐以求的是希望带领长江实业进入中环地区,虽然前路多艰,他决定投标,并在积极思考投标策略。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