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爱.情:过程中的主体建构

包邮性.爱.情:过程中的主体建构

1星价 ¥56.3 (7.1折)
2星价¥56.3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4673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20146739 ; 978-7-5201-4673-9

本书特色

借助“爱情婚姻”的文化理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爱情与性之间确立了新的关系。这一新传统被新中国继承过来并发扬光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性革命使爱情与性的既定关系发生了断裂。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态度”被打破,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借助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考察当代知识青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回应这个问题。
本书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从主体建构的视角考察性革命的主体层面。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性与爱情之关系的变迁是性革命的重要方面。目前,性爱观的定量调查已有很多,但它们在探究性和爱情的意义以及性爱实践的复杂性方面存在很大局限。基于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有助于突破这些限制。
其次,目前关于性革命的分析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少有研究考察性革命的主体效果。通过借鉴中国的本土概念“放开”(以及“放得开”、“放不开”;与之相关的还有“想开”、“想得开”、“想不开”),本书有助于回答,在社会开放与性开放的整体背景下,为什么有些主体能够“放得开”,有些则仍然“放不开”?促使主体趋附特定秩序的力量是什么?这些力量在主体层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借助“爱情婚姻”的文化理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爱情与性之间确立了新的关系。这一新传统被新中国继承过来并发扬光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性革命使爱情与性的既定关系发生了断裂。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态度”被打破,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借助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考察当代知识青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回应这个问题。
本书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从主体建构的视角考察性革命的主体层面。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性与爱情之关系的变迁是性革命的重要方面。目前,性爱观的定量调查已有很多,但它们在探究性和爱情的意义以及性爱实践的复杂性方面存在很大局限。基于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有助于突破这些限制。
其次,目前关于性革命的分析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少有研究考察性革命的主体效果。通过借鉴中国的本土概念“放开”(以及“放得开”、“放不开”;与之相关的还有“想开”、“想得开”、“想不开”),本书有助于回答,在社会开放与性开放的整体背景下,为什么有些主体能够“放得开”,有些则仍然“放不开”?促使主体趋附特定秩序的力量是什么?这些力量在主体层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后,在文化全球化和社会个体化的时代,布尔迪厄所说的习性发挥作用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借助对“放开”这一主体过程的分析,本书有助于回答习性在全球化与个体化时代将如何重塑的问题。

内容简介

借助“爱情婚姻”的文化理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爱情与性之间确立了新的关系。这一新传统被新中国继承过来并发扬光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性革命使爱情与性的既定关系发生了断裂。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态度”被打破,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借助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考察当代知识青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回应这个问题。
本书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从主体建构的视角考察性革命的主体层面。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性与爱情之关系的变迁是性革命的重要方面。目前,性爱观的定量调查已有很多,但它们在探究性和爱情的意义以及性爱实践的复杂性方面存在很大局限。基于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有助于突破这些。
其次,目前关于性革命的分析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少有研究考察性革命的主体效果。通过借鉴中国的本土概念“放开”(以及“放得开”、“放不开”;与之相关的还有“想开”、“想得开”、“想不开”),本书有助于回答,在社会开放与性开放的整体背景下,为什么有些主体能够“放得开”,有些则仍然“放不开”?促使主体趋附特定秩序的力量是什么?这些力量在主体层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很后,在文化优选化和社会个体化的时代,布尔迪厄所说的习性发挥作用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借助对“放开”这一主体过程的分析,本书有助于回答习性在优选化与个体化时代将如何重塑的问题。

目录

**章 性与爱的断裂及问题的诞生
**节 从“性爱”到“性/爱”:社会历史的断裂
第二节 从日常问题到学术问题
第三节 性与爱之关系的学术研究:本质取向与实践取向
第四节 本书:日常实践取向

第二章 爱情的日常概念与文化库存
**节 爱情体验与爱情关系
第二节 感觉、喜欢与一见钟情
第三节 亲情、感情与爱
第四节 浪漫爱情与夫妻恩爱
第五节 爱情中的理性与理想

第三章 性的日常概念与文化库存
**节 性本能:生殖、动物、原始、自然
第二节 核心与边缘、狭义与广义
第三节 交往边界与战争攻防
第四节 性资本:丧失与积累

第四章 无形的围城:传统性秩序的主体效果
**节 内化的传统性秩序及其情感机制
第二节 理性的外表与传统的内里
第三节 个体的偏好与传统的倾向

第五章 以爱之名:对传统性秩序的趋附与偏离
**节 婚前性行为
第二节 情外情
第三节 传统道德的个体化:理性与偏好

第六章 爱情之外的性探索:矛盾的主体性
**节 暧昧关系
第二节 开放式关系
第三节 一夜情
第四节 放开与主体位置的矛盾性

第七章 性的快乐
**节 性快乐的体验
第二节 性快乐的来源
第三节 性快乐的地位

第八章 性的烦恼
**节 自慰的罪恶感
第二节 意外怀孕与堕胎
第三节 性暴力

第九章 开放与放开:社会转型中的主体重塑
**节 开放:文化库存的扩张激发想象实践
第二节 放开:社会转型的主体层面
第三节 想到、想开与放开

附录 关于方法的说明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文卿 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师从潘绥铭教授。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2014 年,受福特基金会资助,赴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2015-2016 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在《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AIDS and Behavior 、BMCPublic Health 等发表论文20 余篇。主持过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理工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SocialScience and Philosophy ResearchFoundation 资助的多项科研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