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13475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220113475 ; 978-7-220-11347-5

本书特色

《我和你》通过探讨“我和你”与“我和它”两种关系范畴,区分出经验世界与关系世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关系存在于两个能动的主体之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两个主动主体的相遇和对话。本书观点对人文社科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内容简介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任何个体在世间遭遇的*基本关系。两个能动主体之间的相遇和对话,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截然有别。借由这本有四两拨千斤之势的名著,我们得以在这个支离破碎的时代重思我们的人际关系。

目录

**部分…………………………………………………… 1 第二部分…………………………………………………… 43 第三部分…………………………………………………… 93 后记………………………………………………………… 155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在当代中国学人的视野中,有个名字总是若隐若现地在人们的面前闪过。人们似乎知道他,但似乎又不太了解。他就是马丁·布伯,当代*重要*有影响的犹太宗教哲学家。布伯的关系本体论是要在西方哲学中重建永恒之你这个维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存在意义之源泉,才能抑制膨胀的自我,才能正确对待世界。”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院长 “1923年,马丁·布伯发表了他的小书《我和你》。这是本很有趣、很重要的书,他的理论的根据说明了他的实存(存在)主义的倾向。布伯的思想着重指出‘你’的关系的本源性,而把‘你’向‘他’的转化视为疏远化、对象化、客观化的必然趋势。‘你’的关系才是基础的,它是文明的根基,但又是文明所揭示的,是文明所养育、维护的。” ——叶秀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布伯所开辟的沉思图景是如此丰富,至今还如此新颖,以至造成了这种可能,使某种意义的视野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从开拓者所指示出的小路的角度,并不总被看到。这就是与事件相遇本身,就是在对话中来自自身的思想喷发,而远非理智的认知。” ——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作者简介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于奥地利,犹太宗教哲学家、翻译家、德语文体大师。著述领域包含犹太神秘主义、社会哲学、圣经研究、宗教现象学等。布伯的哲学关注人与其他事物的“相遇”或“对话”。《我和你》是表达其哲学观点的代表作。 杨俊杰, 1978 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德国和古希腊的文学与思想以及中西比较文学。专著有《艺术的危机与神话:谢林艺术哲学探微》《延异之链:俄狄浦斯王影响研究新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