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刀锋:插画版
毛姆出版于1944年的小说代表作。
- ISBN:978750686875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6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506868754 ; 978-7-5068-6875-4
本书特色
本书是《刀锋》插图版,除了《刀锋》的故事,还大量增加了作者写作手法分析和相关作品分析。《刀锋》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的主要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944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参加*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拉里在军队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他在一次遭遇战中,因为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死亡使拉里对生命有了独特体验,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毛姆的行文冷峻深刻而坦诚直率,评判客观而褒贬自现。在《刀锋》中,他将各种人物角色的命运和拉里的人生境界作对比,说明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尘世的满足都是短暂的,而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生活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和幸福。毛姆一生喜欢游历,足迹踏遍世界各地,深谙东西方文化。他以哲人般的睿智洞察到东方文化中具有一种令人沉静通透的魅力,可以直达内心。毛姆塑造的拉里体现了人之精神纬度,追求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至高境界,也是毛姆为现代人探索的一条精神出路。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了一个参加**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拉里在军队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 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 他在一次遭遇战中, 因为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 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 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节选
一九一九那年,我在去远东的路上,路过芝加哥;为了某种和本书无关的原因,在那边住了两三个星期。那时我刚刚出版过一部成功的小说,所以在当时也算是新闻人物,一到芝加哥,就有记者来访问。第二天早上,电话铃响,我去接电话。
“我是埃利奥特·坦普尔顿。”
“埃利奥特?我还以为你在巴黎呢。”
“不,我回来看看家姐的。我们请你今天来和我们一起吃午饭。”
“好极了。”
他把时间和地址告诉我。
我认识埃利奥特·坦普尔顿已经有十五年了。他这时已是将近六旬的人,一表人才,高个儿,眉目清秀,鬈发又多又乌,稍有一点花白,恰好衬出他那堂堂仪表。他穿着一直讲究,普通的买自夏维商店,可是衣服鞋帽总要到伦敦去买。在巴黎塞纳河南岸时髦的圣纪尧姆街上有一套公寓。不喜欢他的人们说他是古董客人,可是这是诬蔑,他非常痛恨。他有鉴赏力,见多识广,也不否认在已往的年头他刚在巴黎定居时,他为那些要买画的有钱的收藏家们出过主意;后来在他的交游中听到有些中落的英法贵族打算卖掉一张精品,碰巧他知道美国博物馆的某某理事正在访求这类大画家的优秀作品时,自然乐得给双方拉拢一下。法国有许多古老的家庭,英国也有一些,境遇逼迫他们卖掉一张有布尔a签名的橱柜或者一张奇彭代尔b手制的书桌,但是不愿意声张出去。碰到他这样博学多闻、举止文雅的人能够把事情办得一点不露痕迹,正是求之不得。听到这话的人自然而然想到埃利奥特会在这些交易上捞些好处,但是有教养的人谁也不愿说出口。刻薄的人一口咬定他公寓里的每样东西都是要出售的,还说,每当他用名贵陈酒和丰盛佳肴招待美国阔佬们吃一顿午饭之后,他那些值钱的画总有一两张突然失踪,不然就是一口细工精嵌的橱柜换成一口漆的。等到有人问他为何某一件东西不见的时候,他就花言巧语地说,那个他觉得还不上品,因此拿去换了一件质量好得多的。接着又说,一睁眼总是看见那些东西,令人腻味。
“Nous autres américians,”他先调一句法文,“我们美国人就欢喜变换花样。这既是我们的弱点,也是我们强过人的地方。”
巴黎有些美国太太,自称知道他的底细,说他的家道原来很穷,所以起居能够那样阔绰,完全是因为他非常精明能干。我不清楚他究竟有多少钱,可是那位公爵头衔的房东在他这所公寓上却着实收他一笔房租。公寓里的陈设又是那样名贵:墙壁上挂的都是法国大画家的作品,瓦托c啊,弗拉戈纳尔d啊,克劳德·洛兰a啊,等等;镶木地板上炫耀着萨伏纳里和奥比松b的地毯;客厅里摆了一套路易十五时代精工细绣的家具,就其花纹的精美来看,这些东西完全可能像他所说,原是当年蓬巴杜夫人c的闺中之物。反正他有的是钱,他用不着去赚钱就能过上他认为体面人应过的生活。至于他过去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这样,你假如是明白人的话,*好还是别提,除非你有意要和他断绝往来。他既然在物质上不用操心,就一心一意投入生活中他所热爱的事情,那就是社交。他初到欧洲时,还是个拿着介绍信去见名流的年轻人,后来和英国、法国那些中落的大家发生商业关系,这就奠定了他先前取得的社会地位。他出身于弗吉尼亚州的名门,母系方面还可以追溯到一位在《独立宣言》上署过名的祖先,这点家世使他拿着介绍信去见那些有头衔的美国太太时,很受人看重。他人缘好,人又神气,舞跳得好,枪打得准,网球打得也不错,什么宴会里都有他的份。鲜花和高价钱的盒装巧克力,他任意买来送人;虽然他很少请客,但请起客来,倒也别致有趣。那些阔太太们被他带着上一趟苏荷区的异国情调饭馆,或者拉丁区的小酒店,都觉得很好玩。替人效劳,随时随地都来;你要是请他做一件事,不管多么厌烦,他都高高兴兴替你去做。碰到年纪大一点的女人,总是曲尽心意去博得她们的欢心,所以不久在许多豪贵人家都混得很熟。他为人极其和气,假如有人失约,你临时拉他来凑数,他也欣然前来,从不介意,即使你让他坐在一位非常令人反感的老太婆旁边,保管还会替你敷衍得有说有笑。
两三年工夫,在伦敦和巴黎,一个年轻美国人攀得上的所有朋友,他都攀上了;巴黎他是长住,伦敦是每年游宴季末期去,还有就是在初秋时拜访一转乡间别墅。那些*初把他引进社交界的太太们,发现他的交游竟如此广,很觉得诧异。她们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高兴她们抬举的这个年轻小伙子居然有偌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则有点着恼,怎么和他混得很熟的人,和自己的交情只是个淡淡的表面应酬。虽然他对待她们一如从前,很愿效劳,这些人总是心里不舒畅,觉得他利用她们做了社交上的垫脚石。她们担心他是个势利鬼,当然他是个势利鬼,他是个大大的势利鬼,他势利得毫不顾及旁人齿冷。哪一家请客,他想厕身被请之列,或是哪一位名气很大但是脾气厉害的又老又有钱的寡妇,他想拉拢点关系,就什么都做得出来:钉子照碰,冷言冷语照吃,下不了面子的地方照样下得去。在这方面,他可以说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要眼睛落在什么上面,他就像一个植物学家寻求一株异种兰花一样,洪水、地震、瘴热、敌意的土人,统统不怕,非弄到手才肯罢休。一九一四年的世界大战给他提供*后的机会;战事—爆发,他就去参加一个救护队,先后在佛兰德a和阿尔艮战区服务;一年后他胸佩红带勋章回到巴黎,在巴黎红十字会弄了一个位置。那时候,他已经很富裕,要人支持的慈善事业,他都慷慨捐助。任何铺张扬厉的善举,他都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及组织才能积极地襄助一番。巴黎两家*高贵的俱乐部,他都做了会员。法兰西那些*煊赫的妇女提起他来总是“那个好埃利奥特”。他终于雄心得逞了。
……
作者简介
汪兰,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公共英语系讲师,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在读,出版过小说《蝴蝶梦》的精选双语翻译及原著全文翻译,参编英语教参《洞穿六级》,在《语文学刊》、《职教论坛》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和主持北方工业大学教改课题、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