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0168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19页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566016836 ; 978-7-5660-1683-6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从武德的起源和本质开始展开横向的理论分析, 论述了武德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在横向论述武德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武德的发展展开纵向历史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针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革时期武德的大致形态和发展特点结合历史史料进行详细阐述和讨论。*后简要补充伦理学中的主要基础理论, 便于读者对书中内容进行反思和讨论。便于读者对武德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形成自己的结论。

目录

导论 一、研究武德发展与演变的意义 二、武德表述由来 三、武德研究成果的简单回顾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章 武德的起源和本质 **节 武德起源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原始武德的发生 第三节 武德的本质 第二章 武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节 武德的结构模式 第二节 武德功能的特殊性 第三节 武德的运行机制 第三章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武德发展状况 **节 原始社会的武德状况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后的部落战争 第三节 夏商周奴隶社会的武德状况 第四节 夏商周更替中的武德实践 第四章 封建社会时期武德的发展状况 **节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武德的形成和确立时期 第二节 中国传统武德衰弱的宋、元时期 第三节 明、清时期武德体系的全面复兴 第四节 中国封建传统武德的特点 第五章 近、现代传统武德的发展状况及对传统武德的理性批判 **节 民主革命时期武德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传统武德体系发展的现状 第三节 对传统武德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第六章 传统武德的思想源头——先秦思想家的武德认知 **节 老子的“慈战”观 第二节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军事伦理思想 第三节 墨子以“非攻”为核心的义战观 第四节 孟子以有道除无道“仁人无敌于天下 第五节 荀子军事伦理思想 第七章 传统武德的思想源头——先秦兵家的武德认知 **节 管仲的义战观 第二节 《孙子兵法》中的武德体系 第三节 吴起“义兵”出“举顺天人”的战争观 第四节 孙膑对孙武军事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五节 《商君书》的“以战去战”战争伦理观 第六节 《司马法》的军事伦理思想 第七节 《六韬》的军事伦理思想 第八章 传统武德的思想源头——先秦侠客的行为感召 **节 士大夫之侠 第二节 平民之侠 第三节 王侯之侠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煜,汉族,1980年5月出生,山东青岛人,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现任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讲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曾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主要承担体育专业和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多年来持续从事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学习与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