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三国演义
读者评分
4.4分

包邮漫话三国演义

1星价 ¥7.0 (3.2折)
2星价¥6.8 定价¥2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5条)
LYY***(三星用户)

四大名著评析

看名家分析确有意思

2019-04-14 20:48:03
0 0
lin***(三星用户)

三国演义的另类解读

类容不多,但另辟蹊径,消遣一下还是不错的。

2017-08-03 11:15:29
0 0
图文详情
  • ISBN:720202753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9
  • 出版时间:2000-08-01
  • 条形码:9787202027530 ; 978-7-202-02753-0

本书特色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与《金瓶梅》、《水浒传》和《西游记》并称“四大奇书”,有人把它评为“**才子书”。
《三国演义》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的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集艺人的“说话”及文人的加工,*后完成于罗贯中。
说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形成,首先得从“演义”讲起。“演义”是特指古代长篇历史小说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内容须借助于历史,所以它*早称“讲史”和“平话”(讲史的别称)。“演义”,是由平话发展而来的。那时艺人们在“讲史”时常借助历史的盛衰兴亡加以评议,故平话又称“评话”。平话相当于现在的“评书”,是只说不唱的一种曲艺,也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学。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便出现了三国的一些人物故事传说,到了唐代便有了较系统的三国故事,至北宋时期,“说三分”已盛行。所谓“三分”便是指“魏蜀吴三分天下”。再后来便产生了“平话”,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武王伐纣平话》等,这便是“演义”的前身。
如果再往上追溯,那么在敦煌发现的《昭君变文》、《伍子胥变文》等说唱历史故事的写本,该是演义小说的鼻祖了。如果按章太炎说,“演义之萌芽盖起源于战国。”那么“演义”的起源就更早了,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演义”一词,*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国。”据《辞海》解释:“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后遂将根据史传经作者加工而敷演成的长篇小说称“演义”。
为了吸引观众,加强故事性,“演义”必须设“悬念”,每说完一段便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于是便定有回目,这就形成了后来的“章回”体,又称“章回小说”。但“演义”小说仅限于历史题材,而章回小说的题材较广阔,这导致了以小说为代表的明清时期的一个文学高峰,《金瓶梅》、《红楼梦》、《花月痕》、《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洪秀全演义》等都是产生或*后定型在这一时期的。演义小说之所以能获得空前的繁荣,是因为它扎根于民众,章太炎对此有很高的评价,认为稗官野史之与普及民众是为正史所不及。
《三国演义》的形成,从“说三分”而“平话”而“演义”,从中经罗贯中的艺术加工,以及毛宗岗父子修订,可说是达到了完美而定型了。“它从酝酿到成书,前后经历了一千多年”,是凝结了无数人艺术智慧和心血而成的一部杰作,是演义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可谓“演义之首”,不愧“**才子书”之称。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展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的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它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是:
在现实矛盾的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性格。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分立的决定性事件,曹、孙、刘三个集团,为发展自己的力量进行了拚死的斗争。出现在这次历史性舞台上的人物有:诸葛亮。孙权、周瑜、鲁肃、黄盖、曹操、蒋干等十几个人物。诸葛亮出使东吴,揭开了多种矛盾冲突的序幕。曹操大军压境,东吴内部“主战派”和“主降派”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斗争。在两派各自陈述“战”“降”的利弊中;孙权动摇于两者之问,既害怕曹操的强大兵力,不敢应战;又不愿向曹操称臣投降。作者通过孙权一再“沉吟不语”、“低头不语”,以及数次反覆,来写他内心矛盾。作者从东吴“主战”“主降”两派矛盾冲突中,通过孙权自己的言行和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刻划出他患得患失的性格特征。不仅孙权如此,诸葛亮机警、雄辩、多谋略,周瑜气量狭窄,鲁肃小心拘谨,黄盖、阚泽勇敢沉着等,也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以人物各自不同的言行显现出来,达到性格和言行的和谐一致,人物性格个性化得到异常生动的表现。即便如两次短暂出场的蒋干,虽然着墨不多,却由他自己的言谈举动,活现出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人物。这种直接描写人物言行的白描手法,其艺术表现力,超过作者的面叙述。刘禅是一个处在重要地位的人物,作者并不缺少对他性格的侧面叙述,但形象不鲜明。**百十九回,写他做了俘虏后的“乐不思蜀”,从刘禅的言语、体态、神情中,描写他的昏庸、低能,却成为一段表现人物性格非常出色的文字。
本书的内容分为人物篇、意蕴篇、艺术篇、篇外篇四个部分。“人物篇”是结合作品的具体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小说人物与历史上同名人物的联系与区别,小说人物的形成过程,以及有关小说人物的其他趣闻和传说,使读者对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认识更为准确,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含义及美学意义。“意蕴篇”是分析作品的寓意,在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艺术篇”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分析作品艺术构思和艺术描绘的魅力所在,介绍作品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篇外篇”主要介绍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如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真仿情况和生平事迹,作品的版本流传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等。

目录

前言
人物篇
 “三姓家奴”的悲哀
 貂蝉之谜
 陈宫择主的悲剧
 “羊质虎皮的?袁绍
 才高德薄、自投死路的许攸
 曹操形象的文化意蕴
 荀彧的两难选择
 杨修为何被杀?
 蒋干真是傻瓜吗?
 庞德:曾射中过关羽额头的白马将军
 司马懿的城府与韬略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
 诸葛亮的魅力
 亦人亦神的关羽
 张飞的唐留姓、宋留名是什么意思?
 赵云:*完美的英雄
 锦马超的神威
 马腾:被美化的忠义英雄
 “老”黄忠的由来
 周仓的来历
 魏延脑后有反骨吗?
 诸葛亮的后继者们
 姜维的功过是非
 从油滑小丑到江东猛虎
 孙权的识人用人之能
 周瑜的胸襟
 鲁肃的才能和眼光
 东吴的英雄们
意蕴篇
 《三国演义》的素材来源
 “拥刘反曹”思想的实质
 如何看《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
 “桃园结义”的由来
 “三英战吕布”果有其事吗?
 鞭打督邮的究竟是谁?
 “的卢马”故事的由来
 枭雄刘备的手段
……
艺术篇
篇外篇
展开全部

节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