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

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

1星价 ¥64.4 (7.3折)
2星价¥64.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509835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205098353 ; 978-7-205-09835-3

内容简介

  《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主要探索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主要从民办高校发展概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创新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科学制定民办高校发展目标、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现代民办高校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年度部门绩效考核、建设质量保证信息系统、建立民办离校质量文化十个方面进行体系构建。结合大连艺术学院多年办学经验和高等教育管理相关理论形成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目录


**章 民办高校发展概述
**节 民办高校的特征与作用
第二节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民办高校发展趋势
第四节 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第二章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节 建设背景
第二节 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第三节 建设任务
第四节 保障措施

第三章 创新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
**节 领导体制
第二节 监督体系
第三节 咨询组织
第四节 校院二级管理架构
第五节 工作职责
第六节 工作标准
第七节 工作流程

第四章 科学制定民办高校发展目标
**节 目标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
第三节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
第四节 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
第五节 学校专项战略规划的制定

第五章 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
**节 标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第三节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第四节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第六章 完善现代民办高校制度体系
**节 制度体系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行政管理制度
第三节 组织人事制度
第四节 教学工作制度
第五节 学生事务制度
第六节 产学研制度
第七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度
第八节 后勤保障制度
第九节 党的建设制度

第七章 建立常态化质量监控体系
**节 质量监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纵向贯通的自控体系
第三节 横向集成的监控体系
第四节 全程覆盖的监控过程
第五节 持续改进的质量调控过程

第八章 实施年度部门绩效考核
**节 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绩效考核的实施
第三节 职能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九章 建设质量保证信息系统
**节 建设质量保证信息系统的意义
第二节 质量保证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
第三节 质量保证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
第四节 信息系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第十章 建立一流的民办高校质量文化
**节 民办高校质量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营造有特色的人文环境
第三节 激活有情怀的行为文化
第四节 完善有效能的制度文化
第五节 凝练有先进性的大学精神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民办高校未来发展将占领潜在的巨大生源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管理体制将进一步完善,评估已提上议事日程;将注重品牌战略,建设多样化师资队伍;建立财力保证与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拓展民办高校的筹集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政策的变化,民办高校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新形势①。  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自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后发展将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表现在经济增速适当放缓、大力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常态,并从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方位,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发展理念和优化经济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民办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担负着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责任,其发展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转型也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及规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动创新体制和育人模式。”我国正大力推广“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民办高等教育需要尽快调整教育理念,跟上发展步伐,积极构建新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持续缩减,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积极创新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进行课程与专业设置以及教学资源的分配。随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入倒计时,各行各业对高技术、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愈加增长,要求也更为严格,民办高校面临着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因此,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的变革、贯彻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经济增长新方式的高质量人才,成为民办高校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2.民办教育政策变化的新形势。每一次政策的变革都推动着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萌芽期一初创期一提速期一规范期”发展阶段,国家在政策上对民办高校发展也给予一定的支持并提出新的要求。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教育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清除了许多政策障碍,通过分类管理改革将民办高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明确了两类民办高校的属性及相应的权利、奖励与扶持政策,允许民办教育向融资方向转型发展。由于民办高校起步晚,办学时间短,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与教学资源相对较弱,而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促进“双一流”建设和学科建设,将资源进一步向重点公办高校倾斜,民办高校很难进入“双一流”建设队伍,在向高水平发展上受到限制,同时也影响了举办者争创一流的信心。从新形势下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看,既有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与引领,又有新的发展压力,民办高校的发展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

作者简介

  王晶,辽宁省大连市人。大连艺术学院驻校执行董事、教授,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全国首批万名创新创业导师库优秀专家导师,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专注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艺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完成国家、省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八部,两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