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传/孟斜阳书签1枚

王阳明传/孟斜阳书签1枚

1星价 ¥17.1 (4.3折)
2星价¥16.7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131864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51318648 ; 978-7-5513-1864-8

本书特色

★浮躁迷茫的现实中,一剂清心明目的人生药方。练就从容不迫的内心,不可不读王阳明。★曾国藩、张居正、梁启超、孙中山、稻盛和夫的精神领袖。★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真正的伟大,是像王阳明那样的**等人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物。——杨立新(北京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他曾是叛逆少年,却潜心研究学问,创立阳明**; 他是军事帅才,几次平叛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他居官场半生,只要他肯,功名富贵便唾手可得; 他能出奇制胜、阴谋阳谋,把各方势力玩弄于股掌; 但他也一生历经坎坷——廷杖、大狱、刺杀、被贬、被诬…… 他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的一生:家庭、幼年、游历、应试、被贬、悟道、讲学、剿匪、平逆,等等。在紧凑的阅读体验中让读者全面了解一代传奇圣人的跌宕人生,真正明了阳明**的精髓——心即理、**、致良知。“真正的伟大,是像那样的等人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物。”

目录

序:无双国士,一代宗师
**章 来自云端的孩子
出生异象与世家传承
贵人语迟,智力非凡
早慧的诗童
第二章 抱负不凡的少年
何谓**等事
骑马远游边关
施巧计教训恶继母
新郎在新婚之夜失踪
第三章 应试不第不动心
“格”竹子累出病来
“世人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在工部与刑部打工的日子
“蔡蓬头”与洞中高僧
阳明洞之悟:从王守仁到“阳明子”
第四章 入朝后的蹉跌
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
正德皇帝朱厚照
遭受廷杖,贬为贵阳龙场驿丞
锦衣卫追杀与“遗诗跳江”
第五章 龙场悟道
穴居阳明洞
梦中悟道,一片光明
贵阳讲学,语惊四座
知县庐陵,事上磨炼
第六章 深山剿匪恩威并举
出任南赣巡抚,开始军事生涯
“十家牌法”与训练精兵
漳南剿匪,攻心夺气
调虎离山,平定三浰
第七章 智平宁王之乱
朱宸濠萌生反心
拉拢王阳明失败,宁王决意造反
缓兵之计迟滞叛军
鄱阳湖生擒朱宸濠
荒唐的御驾亲征
南昌城里的阅兵军演
第八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正德驾崩,嘉靖上位
“大礼议”事件的纷争
王阳明受封“新建伯”
居越讲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第九章 身处逆漩,此心光明
病中受命,平定思田之乱
犁庭扫穴,奇袭断藤峡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附录:王阳明年谱简编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来自云端的孩子出生异象与世家传承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即公元 1472 年 10 月 31 日,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王姓人家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刚出生的男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心学圣人王阳明。在此之前,据说他的母亲郑氏怀孕十四个月,迟迟未能分娩。人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十四个月了还不愿出世?父亲王华颇为奇怪,并深感忧心。王华,字德辉,别号实庵,晚称“海日翁”。其时已是二十七岁,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举子。本来一家人日子过得和美如意,可*近他老是为这孩子迟迟没有出世而忧心忡忡。不止这小两口心里七上八下,腹中孩子的祖父王伦和祖母岑老夫人也忧心不已。岑老夫人盼着早日抱上这孙子,连日来心神不宁。一天,她上床午睡,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房顶上笙箫齐奏,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中,一群仙人驾着五色云自空中而来。其中一个身披红袍、佩戴宝玉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而降,落在王家。天神轻推房门,高声道:“贵人来也!”随即走了进来,将怀中小孩送与岑氏,回身出屋,随众仙驾云而去,仙乐和香雾也渐渐散去。岑氏抱着孩子,见那圆嘟嘟的小脸蛋粉嫩可爱,心生怜爱之情……岑老夫人一觉醒来,才知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恍惚间,就听到儿媳郑氏房中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然后是家人的报喜声:“老爷、老夫人,生了生了!”老两口见到刚刚出生的孙子生得粉嫩白胖,不觉大喜,岑老夫人就把刚才梦中的情形讲给了一家人听。王伦点点头,环视了一下众人说:“看来这孩子有些不寻常啊,这应当是个吉兆。既然这孩子来自云端,就起名叫王云吧。”后来,孩子出生的这间屋子常常被缕缕云雾萦绕,王伦便把这里叫作“瑞云楼”。如今这瑞云楼已成了浙江余姚一景。民间也因此流传着“瑞云送子”的传说。说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王家,那可算是名门贵族。家族的先人*早可以追溯到晋朝名人、孝悌楷模王览。王览,字玄通,西晋琅邪人,“书圣”王羲之的曾祖。王览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王祥,《孝经》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便是他。王览对这个兄长很尊敬。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孝顺,而后母却对王祥非常不好,经常打骂王祥。王览看到了,常流着眼泪抱着哥哥哭。后母还常常刁难王祥,让他去办一些难事,王览就主动与王祥一起去。每一次母亲惩罚哥哥,王览都带着妻子过来帮忙,尽心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化解危机。王祥的品德和学问日益提升,名声越来越好,而后母的恶名就越发昭彰。于是她在酒里下了毒,要给王祥喝。王览发现后,把毒酒夺过来自己要喝下去,替哥哥去死。见此情形,后母惊慌地把酒打翻在地,恐怕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毒死。后母开始心有悔悟,和两个兄弟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朝廷知道这件事后,就任命王览为光禄大夫,王家也成了官宦人家。从这时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开始走上了舞台。王览的孙子王导是东晋时的一代名相,与谢安齐名。唐代诗人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家说的就是这琅琊王氏一族。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王览诸多后代中的一个子孙—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为避战乱迁到了江南。于是王氏家族便在浙江山阴(今绍兴)绵延播迁。又过了好多年,王羲之的二十三世孙王寿把家从浙江山阴迁到了余姚。据说,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后代始终在余姚繁衍生息。王守仁的祖父王伦,字天叙,据传生得细目美髯,风度翩翩,与人交往亲切和蔼,是和陶渊明、林和靖一般的人物。王伦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家传的几大箱书籍,视之如命。他生怕王氏的家道在自己这里败落,埋头苦读《仪礼》《左传》和《史记》等典籍。此后,王伦变得博学多才,性情恬淡,平日以开馆授徒为生,闲暇时在竹林中弹琴消遣。王伦遗憾自己一生没有功名,因此,他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儿子王华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入朝为官,光耀王家门庭。王华从小就聪明机灵,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 年),他参加乡试,取得第二名。次年,王华考中殿试一甲**名,也就是状元,当即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王伦常教导儿子王华要做一个道德完人。王华也十分注重个人节操,有良好的名声。那个时代流传着许多关于王华的传说:王华在河边捡到一袋金子,他就在那里坐等一天。当失主拿到金子后大喜过望,准备给他一点报酬。王华谢绝道:“如果我贪图报酬,这一袋金子就不会还给你了,何必在这里等你!”王华到翰林院工作后,偶尔被调到东宫给太子朱厚照讲课。太监刘瑾在那时和王华有旧。刘瑾还曾多次向王华请教一些知识,王华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刘瑾曾对人称赞说,王华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朱厚照登基后,刘瑾得宠专权。王华的儿子王守仁(即王阳明)因冒犯刘瑾被下大狱时,刘瑾曾向王华暗示过,如果王华能站在他这边,他可以考虑对王守仁从轻发落。王华断然拒绝了。王华说:“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即便史书里不写我,我儿子也不会原谅我。这就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准则,它没有是非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祖先的文化基因的力量是强大而持久的。王守仁和王氏祖先们、和他的父亲王华有一个绵延不绝的共同点,那就是:坚持内心的良知,坚持人格操守,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贵人语迟,智力非凡不知不觉,余姚王家瑞云楼出生的小王云长到了两岁。这孩子什么都好,可就是有一点让家人感到着急:他竟毫无开口说话的迹象。新生儿通常在七个月左右学语,一两岁就可以说话。这小王云基本不开口,保持沉默。从祖父母到父母亲,还有姑舅表姨,都眼巴巴地盯着王云的那张小嘴,盼望能听到他叫一声“爸爸”或“妈妈”,哪怕是出个声也好啊。在期盼中,就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 年),王云已经五岁多了,生得眉目清朗,很招人喜欢。可是,他依然没有开口说话。这就奇怪了。是金口难开还是贵人语迟?王家找了很多名医来看,却毫无效果。王华忧心忡忡,唉声叹气。王伦却显得心态平和,十分看好这个孙子,天天带在身边。一天中午,王伦陪着王云在家门口乘凉。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远远地走了过来,他听说这么大的孩子说不出一句囫囵话儿,不免连叹可惜。王伦便忙问他有何补救的法子,那和尚走上前来,朝王伦耳边说了八个字:“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王伦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听就猛然醒悟:原来事情坏在这名字上!一个“云”字泄露了上天托梦的天机,必须改名才能破解这个迷障。改个什么名儿呢?他忽然记起《论语》中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就叫守仁吧,希望孙子将来用仁德来守住自己的命运。于是,老爷子把家人召集在一起,郑重地说:“从今天起,我要给我的孙子改个名字,叫守仁。”家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老爷子到底要做什么。王伦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缓缓将当天奇遇和尚的事说了一遍,然后叹息道:“我孙子是神仙从云端送来的,所以名字里有个‘云’字相当于泄露了天机。他到五岁还不会说话,我还一直纳闷儿,原来事情竟是出在这名字上……”人们听了将信将疑。然而不久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改名后的王守仁居然开口叫“爸爸”“妈妈”了。这事儿在四里八乡引起了轰动。一天下午,郑氏在做针线活,王华在窗前凝神读着圣贤书。老爷子王伦则一手拿了本《大学》,一手牵着乖孙儿王守仁到一边,要教他读书。王老爷子刚刚摇头晃脑地读了个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王守仁却说:“爷爷,这个不用教了。”王伦一愣:“为啥?”王华和郑氏也一起转过头,看着漫不经心的儿子有点蒙。王守仁便接着背了下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小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一屋子人顿时呆住了:这还是咱们的小守仁吗?王伦抱起王守仁问:“你从哪儿学来的?”小孙子眨了眨眼睛答道:“爷爷念过无数遍了,孙儿听见便记在心里了。”众人听了,惊愕不已:这小家伙真是个天才。人家是过目不忘,他倒来了个过耳成诵。王伦捋捋胡须,欣慰地笑了:“真是天送麒麟儿,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哇!”……

作者简介

  孟斜阳,居于长江三峡之畔,惯听潮水江笛之声。饱读诗书,娴于笔墨,沉迷于传统文化之美,醉心于古典诗词之魅,多年进行诗词、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已出版作品《林徽因传:时光无言自歌挽》《*是缠绵花间词》《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