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访北京的名人故居

包邮寻访北京的名人故居

1星价 ¥51.2 (5.8折)
2星价¥51.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42186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76页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16421864 ; 978-7-5164-2186-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现当代历史及北京胡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保护名人故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本书所选近一百位名人,皆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志士或者艺术大家,探访他们的故居,重读他们的英雄事迹,对于弘扬中华儿女保家爱国的精神意义重大。作者探访了鲁迅、李大钊、于谦、荀慧生、梅兰芳、康有为、梁思成、徐志摩等人的故居并留有照片,也对名人的生平做了梳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通过十多年的实地走访、记录, 实地拍摄相关建筑图片, 共收录了鲁迅、老舍、蔡元培、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陈独秀、荀慧生等100位历史名人的故居资料, 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对名人的生平事迹做了回顾和梳理, 用客观、概括的语言对所选名人进行了简略的人物评价。

目录

文天祥:丞相祠堂何处寻 / 齐大群

郑和:开拓海上丝绸之路 / 齐大群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 齐大群

杨椒山:明朝**硬汉 / 韩天放

祖大寿:“祖家街”地名的由来 / 齐大群

袁崇焕:横戈原不为封侯 / 齐大群

一族样式雷 半座北京城 / 任浩

乾隆近臣纪晓岚 / 齐大群

林则徐:开眼向洋**人 / 杨景铭

龚自珍:狂士未敢忘忧国 / 杨景铭

左宗棠: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 刘国庆

文煜、冯国璋故居:京城**私园 / 任浩

崇厚故居:今日少年宫 / 齐大群

官场显贵说荣禄 / 韩天放

张之洞的暮年府邸 / 刘国庆

大清律臣沈家本 / 杨景铭

奎俊:晚清大富豪 / 刘国庆

谭鑫培:占尽风光的京剧大佬 / 杨景铭

维新领袖康有为 / 韩天放

民国政府总理唐绍仪故居 / 齐大群

国画大师齐白石 / 齐大群

戊戌烈士谭嗣同 / 韩天放

孙中山先生逝世处 / 齐大群

蔡元培: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 于梦

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的熊希龄 / 齐大群

杨昌济:毛泽东的老师 / 于梦

朱启钤:遗爱在京城 / 齐大群

藏书大家傅增湘 / 齐大群

天纵之才梁启超 / 韩天放

“报界先驱”林白水 / 于梦

大师爷杨度 / 韩天放

马福祥故居捐办幼儿园 / 齐大群

画家陈半丁故居 / 齐大群

司徒雷登:终究长眠于中国 / 刘国庆

陈独秀:箭杆胡同存旧居 / 刘国庆

陈垣:诗书继世长 / 任浩

章士钊的多维人生 / 杨景铭

鲁迅的北京故居 / 齐大群

马寅初: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 刘国庆

护国将军蔡锷 / 齐大群

艺菊老人刘??园 / 齐大群

时代报人邵飘萍 / 韩天放

欧阳予倩:戏剧泰斗 / 齐大群

梅贻琦:永远的清华校长 / 任浩

革命先驱李大钊 / 齐大群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 张进

张自忠:遗泽换作读书声 / 张进

胡适在北京的八处居所/齐琪

什刹海旁的郭沫若故居 / 齐大群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故居 / 齐大群

寻访张申府北京故居 / 张进

魁璋堂前燕分飞 / 齐大群

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 / 齐大群

圣手编辑叶圣陶 / 刘国庆

张恨水:*被低估的大师 / 齐大群

傅作义:立地成佛 / 任浩

徐悲鸿故居暨徐悲鸿纪念馆 / 齐大群

冯友兰与三松堂 / 刘国庆

茅以升:钱江永铭建桥人 / 杨景铭

文学家和革命家茅盾故居 / 任浩

郁达夫的故都之缘 / 齐琪

徐志摩在北京的雪泥鸿爪 / 张进

国歌的词作者、戏剧家田汉 / 齐大群

大收藏家张伯驹 / 齐大群

抗战名将何基沣 / 齐大群

朱自清:清华园的荷塘月色 / 杨景铭

李苦禅在北京的陋室 / 张进

瞿秋白:故居无觅 英雄气在 / 于梦

老舍和他的丹柿小院 / 齐大群

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 / 齐大群

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 / 齐大群

凌叔华的“古韵”故宅 / 刘国庆

剪子巷内的冰心遗存 / 刘国庆

陈岱孙:一生纯洁的经济学家 / 刘国庆

须生泰斗马连良 / 杨景铭

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 齐大群

周培源:燕南园中门长开 / 刘国庆

沈从文的无铭陋室 / 齐琪

梁实秋:何人不起故园情 / 于梦

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 / 齐大群

丁玲的传奇人生 / 张进

末代皇帝溥仪 / 齐大群

末代皇后婉容 / 齐大群

溥杰:从宗室成员到人大代表 / 齐大群

萧军的性格与命运 / 于梦

周怀民:画家兼收藏家 / 齐大群

吴晗:市长蒙冤 / 于梦

末代皇妃文绣 / 齐大群

加入中国国籍的洋医生马海德 / 齐大群

萧红:往事随风 / 齐大群

侯仁之:守护北京七十年 / 齐大群

启功:爱新觉罗氏大儒 / 张进

走进北大红楼 / 齐大群

田间:时代鼓手 / 齐大群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 任浩

汪曾祺:士大夫的背影 / 张进

新凤霞、吴祖光:神仙眷侣的坎坷一生 / 任浩

刘绍棠:运河之子 / 齐大群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地址 :东单西裱褙胡同 23 号 中共北京市东城纪委把于谦祠设为廉政教育基地,引起社会关注。作者就此造访北京的于谦祠,并查阅了有关资料。于谦(1398-1457)是拥戴明景泰皇帝保卫北京、挫败瓦剌军队进攻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英宗复辟后惨遭杀害。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敕建其生前在京居住地为“忠 节祠”。现存建筑为晚清时重建。该祠也是义和团重要坛址之一。1984 年公布为北京市 级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设为廉政教育基地。 青少年时代 1398 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逝世。同一年,于谦诞生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 42 号。父亲为他取名谦,字廷益,号节庵。于谦祖籍河南兰考,于谦的曾祖父于九思曾任杭州路总管,遂举家迁往杭州。于谦的祖父于文大在洪武初年任兵部主事。于谦的父亲于仁没有做官,生有二子一女。长子于谦,次子于 泰,女儿嫁给钱塘朱家。 少年于谦,“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于谦8岁在西湖旁慧安寺就读, 15 岁在吴山三茅观求学,20 岁(一说 17 岁)时写下明志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14年,16岁的于谦参加乡试(省级考试),未中。1420年,22岁,第二次参加乡试, 成为举人。 1421年,23岁,考中进士,随后参加殿试,名列三甲第92名,赐同进士出身。 今国子监“进士题名碑”中,仍有于谦的姓名(今国子监首都博物馆内永乐十九年)。 巡抚晋豫 1423 年,于谦出仕湖广,安抚少数民族,兼犒劳官军。1424 年明成祖朱棣病死,皇位传仁宗朱高炽,他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病死,由其长子宣宗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德皇帝。朱棣有三位皇子,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熙,三子朱高燧。仁宗朱高炽病死,朱高熙想要夺取皇位,*后被侄子朱瞻基打败。于谦受命斥责朱高煦,受到朱瞻 基的赏识。 1430-1447年,于谦主要任职晋豫巡抚。巡抚的责任是“巡察天下,抚军济民”,正三品。这 18 年中,于谦主要做了三件事:救灾、治水、加强边防粮食的储备及优待军士。 1441 年,于谦请求调任京官,并推荐了代替自己的人选。由于没有贿赂当权的大太监王振,王振授意手下人说于谦长期没有升迁心生怨怼,擅举他人,竟打入死囚牢。河南百姓听说后,从河南星夜赶来,为于谦鸣冤,又置御史陈智复审此案,认为是冤案,于谦才得以释放,但降官为四品。出狱后,仍巡抚晋、豫。 土木堡之变 元灭以后,蒙古内部四分五裂,分化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个部分。瓦剌部逐渐 强大,统一了各部,首领也先的势力,东至辽东,西至新疆、青海。也先一直想要南侵。 此时明朝掌权的皇帝是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英宗继皇位时,实足年龄只有 7 岁,处处离不开别人照顾,太监王振从小就在英宗身边,阿谀奉承,英宗对他言听计从。1449 年春,也先从大同、宣城、辽东、甘州四路大举进犯。大同守将战死,镇守太监郭敬、都督石亨逃回。太监王振的家乡在离大同不远的蔚县,他害怕瓦剌军入侵会掠 取他家的珍宝财富,同时希图侥幸取胜,以提高他的地位权力,便怂恿英宗御驾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户部尚书王直等极力劝阻,指出当时兵马粮草储备不足,短时间内难以完备。已被王振挟持的英宗完全听不进大臣们的意见,经过草草准备,1449 年 7 月 16 日,英宗率 50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出发。经居庸关到达宣城时,部队已缺粮。8 月 13 日,部队屯驻怀来土木堡。此地无水源,当敌冲,此时将士已断水 2 天。 8 月 15 日,也先的骑兵突然向疲惫的明军袭来,明军毫无戒备,顿时血流成河。兵部尚 书邝埜等 50 多位高级官吏被难,大明的皇帝成了俘虏。 保卫京城 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皇族上下一片混乱。为了稳定局面,太后下诏,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朱见深当时只有 2 岁,命时年 22 岁的郕王朱祁钰监国。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开始组织北京保卫战。 当时的北京,兵马不足,粮食不足。由于英宗把军队主力都带走了,京城只有老弱不足 10 万人,能披甲上阵的也就 1 万人。于谦首先从河南、山东、江浙沿海一带紧急调兵入京。当时,通州仓廪存粮较多,他动员军人、官员把粮食运入城内。奖励任用杨洪、罗亨信等忠于国家的武将,起用石亨为总京营官。 为了摆脱令行不畅、也先要挟的困难局面,太后决定立朱祁钰为皇帝。9 月 6 日,朱祁钰登上帝位,史称景帝,翌年改年号为“景泰”,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为了迎击也先,于谦首先驳斥了迁都论。在具体的战术上,派大将把守京城九门。他亲自披挂上阵,和石亨一起把守德胜门。10月11日,也先挟持朱祁镇驻守卢沟桥,同日, 进攻彰义门(广安门),不胜。13 日至 14 日,进攻德胜门。于谦与石亨事先在德胜门外埋伏了兵马,在杀退了也先的正面进攻后,埋伏的兵马杀出,也先兵马损失惨重,转而进攻西直门,又在西直门外大败。也先只得收拾残兵败将逃走,保卫北京一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宫廷政变 也先在北京惨败后认识到:用武力是不能征服明朝的,如果杀掉英宗,就和明朝彻底破裂了,不如送回明朝,还可以索要大量财物,于是在1450年的中秋节,放回了英宗。于谦是赞成迎回英宗的,当时的景帝朱祁钰从内心里是不愿他哥哥朱祁镇回来的。但从孝悌观念出发,他又不能不迎回“太上皇”,所以在朱祁镇回来的当天,就住进了“南 宫”(在今南池子),严加看管,不许和大臣们来往。景帝为了将来传位给儿子,决定 废掉已立的太子朱见深,立他的儿子朱建济为太子。可惜,朱建济第二年就病死了。 1457 年,景泰八年,朱祁钰在大年初一接受群臣朝拜后病倒了。按惯例,正月皇帝 要去天坛祭天的,谁知皇帝的病越来越重,便召见武清侯石亨代皇帝祭天。石亨见到景帝(一般大臣是见不到皇帝的),知道了皇帝病重,寿命将尽(这应该是国家机密),怀有野心的石亨便和监军太监曹吉祥、都督张軏、侍读徐有贞密谋,准备拥立英宗复辟。 石亨是总兵,握有军权,他收缴了北京九门钥匙,防止城外兵入城,又挑选 1000 名精壮士兵调往皇城附近待命。正月十六夜四更,石亨骗开故宫长安门,士兵进入宫内, 随后,门被锁死。同时,徐有贞带一部分士兵前往南宫迎请英宗。南宫的大门被锁死,徐有贞便命士兵用巨木撞门,门没撞开,旁边的墙塌了,徐有贞等抬着英宗进了东华门,直抵奉先殿,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十七日晨,百官上朝,迎来的却是英宗。英宗立即 宣布:命徐有贞即日入阁,参与机务。中午,举行了正式即位大典。立即逮捕少保于谦、大学士王文、都督范广等入锦衣卫监狱。 徐有贞要杀死于谦是早有预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次加给于谦的罪名是“谋立外(地)藩(王)”。这和当年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加害岳飞有何不同!据说当时 英宗还犹豫,徐有贞说,“不杀于谦,皇上复位何名?” 1464 年,英宗朱祁镇死,享年 38 岁。太子朱见深即位,为于谦平反,将家属从遣戍地放还。宪宗子——孝宗朱佑樘弘治时谥“肃愍”,神宗万历时改“肃愍”为“忠肃”,将于谦在京居住地建为“忠节祠”。在杭州,于谦墓是“西湖三杰”墓之一(三杰:岳 飞、于谦、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诗人)。 北京的于谦祠 于谦祠坐落于今建国门内大街西裱褙胡同 23 号。西裱褙胡同及东裱褙胡同因旧时从事装裱职业的人多,故名。如今这条胡同已经没有了,只有 23 号一座四合院孤零零地置于四周的高楼之中。 “于谦祠”是俗称,正名为“忠节祠”,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院内是个二进的四合院,有于谦的塑像,有东、西两个跨院。东面是二层的小楼,有“热血千秋”匾,二层是“魁星阁”,展出了北京保卫战的有关史料。在明朝,这一带是科举考试的地方, 为求得金榜题名,举子们都要到这里参拜。 于谦一生清廉 ,正如他年轻时所写诗句一样,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碎骨粉身。他的精神和品格,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作者简介

齐大群,原北京四中高级教师,从教十余年,教授高中语文课程。北京市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西城区文史馆特邀研究员。著有《情景式教学法》《语文教学散记》。其六名学生亦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写作及图片的拍摄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