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危为机-(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包邮化危为机-(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68.6 (7.7折) ?
1星价 ¥68.6
2星价¥68.6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697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20369749 ; 978-7-5203-6974-9

本书特色

本书以《化危为机: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主要分为理论阐释、案列呈现和实践设计三个部分。用**理论、透彻学理多维度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制度、中国精神,这是疫情防控时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用鲜活案例、感人事迹宽视角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和民族的事业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青春担当、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这是疫情防控时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任务。用课堂教学、专题设计全过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实现疫情防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向而行,这是疫情防控时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渠道。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面对疫情大考,如何“化危为机”,如何有效地将“社会战‘疫’大课堂”与“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结合起来,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用透彻学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靠前比较;二是用鲜活案例呈现中国抗“疫”故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青春担当;三是用教学设计传递抗疫精神,实现疫情防控与思政课教学的同向而行,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疫情防控与我国的制度优势
社会风险理论视域下的“新冠肺炎疫情”
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治理:反思与纠偏
疫情防控与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疫情防控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
打赢“抗疫人民战”的历史唯物主义透视
党的卫生防疫工作的历史演进与重要启示
在战“疫”的多维认同中淬炼中国精神
在抗“疫”实践中绽放大写青春
化危为机:高校思政课教育话语体系构建
思政战“疫”中的生命教育之思
化解网络抗疫舆情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全面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把握战“疫”共同体理念重要意义的三个维度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案例篇
方舱里*美的青春读者
在疫情时刻,选择与国家同行
和平时代的“全民偶像”
在*好的年华遇见“你”
疫情面前普通的人不再普通
战“疫”中基层干部的初心使命
战斗,直到生命的*后一刻
战胜疫情,甘肃开出抗疫“良方”
逆行中*美丽的坚守
守好祖国大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非常时刻尽显中国担当

实践篇
用抗“疫”鲜活实例讲好“原理”课
讲好抗“疫”概论课传递战“疫”正能量
“纲要”课要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
认清抗疫形势讲好抗疫政策
融汇战“疫”中的情与理提升“基础”课的有效性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化危为机: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如果从正向思考,我们自然会理直气壮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能遏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制度保证。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大动员、大集结、大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国的社会制度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有效治理优势,在有效治理的前提下也能保证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战略要求,能够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这次战“疫”的过程及成效在其他国家很难被有效复制。  当然,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出现的一些漏洞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反思。  贝克指出:在现代社会,“健康威胁的普遍化产生了无所不在的和永久的对生存的威胁,它们现在正以相应的严酷性贯穿经济和政治体系”。要关注民生,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局稳定,也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更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举国体制之下,全国上下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抗疫情,各地各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的统一协调、指挥和调度,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武汉宣布封城开始,解放军派出3支医疗队共450人,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他们是战士、是医生,更是父母、是儿女,在本该阖家团圆的除夕夜,他们匆匆与家人告别,逆行向前,奔向抗击疫情**线,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给予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这其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而让人深思的人和事。世卫组织赴中国考察团负责人、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曾经说,*让他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感人的首推医护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辛苦,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许多同志脸上和手上被磨出了血,令人感动,是新时代*可爱的人。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我们不能忽视全国普通民众尤其是武汉人民的全力配合。此外还有科研人员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消毒、防感指南;企业捐助医疗、食品物资;个人、组织帮助解决医务人员交通、住宿问题……他们个个顾全大局、不顾生死,用生命之躯扛起使命、扛起责任,这是超越了利益得失和更一般层次的社会角色和分工之上的道德修为,是不啻人文关怀、公共之心的民族责任,是忘我境界之上的民众素养,是主动走向利他、利国、利社会的民族情愫。  “风险社会是一个灾难社会。”社会学对于风险的认知,一定远远超出了纯粹自然意义上的灾难(即“自然风险”),而更多地与人类行为和决策选择直接关联。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超前意识。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我们所面对的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正在明显增多。因此,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一刻都不可缺失。必须承认,武汉封城作为人类史上*大的隔离事件,叠加各地的紧急配套措施,让中国新冠肺炎感染者减少了70多万人,这对遏制疫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居家隔离”的作用无法估量。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或明或暗地预置了这样一个倾向,那就是社会问题的家庭化化解。  ……

作者简介

  史小宁,甘肃泾川人,法学博士,云亭青年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现为甘肃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近年来,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学术研究,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思想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2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等,并先后荣获甘肃省思政课教学能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等称号,获甘肃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孙健,甘肃通渭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剧院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公共事务与治理、领导科学与艺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行政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学术界》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6项,出版《适应性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领导学》等著作7部,参著或参编著作、教材近10部。现为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先后荣获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