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经典,却被禁长达三十多年,一举震动文坛的争议之作。 想要挣脱乏味和空虚,只有勇敢地爱与生活。追随内心,无关对错。 黑马经典译本以禁书审判案后企鹅发行的未删节版为底本,历经四次大范围修订,增补删节段落,保留原书用词,还原劳伦斯本初的写作面貌。 特别收入劳伦斯特为此书所著辩护长文,呈现完整的创作初心。 护封使用伦敦艺术中心1961年首度排演《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剧照,采用艺术纸印刷,还原年代触感。 内文版式疏朗,锁线平装,易平摊,轻松阅读。
- ISBN:97875447839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04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44783965 ; 978-7-5447-8396-5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经典,却被禁长达三十多年,一举震动文坛的争议之作。 想要挣脱乏味和空虚,只有勇敢地爱与生活。追随内心,无关对错。 黑马经典译本以禁书审判案后企鹅发行的未删节版为底本,历经四次大范围修订,增补删节段落,保留原书用词,还原劳伦斯本初的写作面貌。 特别收入劳伦斯特为此书所著辩护长文,呈现完整的创作初心。 护封使用伦敦艺术中心1961年首度排演《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剧照,采用艺术纸印刷,还原年代触感。 内文版式疏朗,锁线平装,易平摊,轻松阅读。
内容简介
康妮嫁给贵族查泰莱为妻,但不久他便在战争中负伤,腰部以下终生瘫痪。在老家,二人的生活虽无忧无虑,却死气沉沉,直到庄园的猎场看守重新燃起康妮的爱情之火及其对生活的渴望。《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有争议的英国小说之一,在英美遭三十多年,1960年,审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案震动世界。六天的辩护中,三十五位名流为之做证,此书全本终于得以公开发行,一度洛阳纸贵。如今,这本书早已从一本饱受争议的情色小说成为现代文学经典之作。
目录
正 文
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
译 后 记
节选
我们这个时代根本是场悲剧,所以我们不再作如是观。大灾大难已经发生,我们身陷废墟,开始在瓦砾中搭建自己新的小窝,给自己一点新的小小期盼。这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坦途通向未来,但我们东绕西绕,或者翻越障碍前行,不管天塌下几重,我们还得活下去才是。 康斯坦丝·查泰莱的处境大致如此。大战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也让她长了见识,她明白了,人活着就得学会应对一切。1917年克利福德·查泰莱请了一个月的假回来与她完婚,蜜月后他又回了佛兰德战场。可六个月后他就伤残了,运回英国时浑身几乎支离破碎。康斯坦丝,他的妻子,时年二十三,他二十九。 他生命力极强,不但没死,破碎的身体似乎还复原了。一连两年他都在接受医生的治疗,两年后医生宣布他痊愈,但腰部以下半截却是永久地瘫了。 1920年,克利福德和康斯坦丝回到了克利福德的祖宅拉格比庄园。他父亲去世了,克利福德就继承爵位成了克利福德从男爵,康斯坦丝因此成了查泰莱男爵夫人。他们在这颇为凄凉的查府里开始料理家务,过上了婚后的生活,但手头有点拮据。除了有个离家在外的姐姐,克利福德就没什么近亲了。长兄已经战死,查家就靠他来支撑。但他永远残了,明知自己不会有后嗣,还是回到这烟雾弥漫的中部老家维持查家的烟火,能撑多久就撑多久吧。 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可以自己摇着轮椅四处活动。他还有一辆带篷子的轮椅装了马达,因此他能独自驾驶着轮椅在花园里慢悠悠地兜风,还能驶入那座美丽但凄凉的邸园中去,他心里着实为这座园林感到骄傲,但表面上却故作轻描淡写状。受尽苦难的他,看上去却不那么沧桑。他表情奇特,容光焕发,生气勃勃,甚至可以说是兴高采烈。他满面红光,浅蓝色的眼睛目光炯炯,咄咄逼人,肩膀宽阔结实,手臂刚劲有力。他的华贵衣着都在伦敦定制,漂亮的领结是从邦德街购得。可在他脸上还是会流露出一个残疾人警觉提防的神情,眼神里还是透着一丝儿残疾人的空虚。 他几近丧命,所以倍加珍惜自己的残生。他充满渴望的炯炯目光里透着巨大打击后生还的骄傲。可他受伤过重,身心深处已经有什么东西被彻底摧毁了。一些感觉已经灰飞烟灭,只剩下一个毫无感觉的空壳。 康斯坦丝,他的妻子,脸色红润得像个乡下姑娘。她生着柔顺的棕发,身体健壮,动作悠缓,蕴藏着过剩的精力。她那双湛蓝的大眼睛里露着好奇的目光,说起话来声音柔和,活脱儿一个乍离乡村的女子。 其实她并不土气。她的父亲老马尔科姆·里德爵士曾经是著名的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母亲则在拉菲尔前派艺术盛行时期是修养甚高的费边社成员。从小在艺术家和有教养的社会主义者中间耳濡目染,康斯坦丝和姐姐希尔达可以说是受着反传统的美学观念影响长大成人的。她们被家长带着去过巴黎、佛罗伦萨和罗马接受艺术熏陶,还被带去海牙和柏林参加社会主义者大会,会上发言的人们言谈文明,举止大度。 这姐妹俩从小就对艺术和思想政治之类的东西毫无隔膜,那是她们天生于斯的环境。她们既有见多识广大气的一面,又有狭隘乡土的一面。在她们身上,大气与乡土气相得益彰的艺术观与纯洁的社会理想是并行不悖的。 十五岁时她们被送到德国德累斯顿去学音乐等科目。那段日子很是愉快。她们在当地学生中间毫无拘束地生活,同男人们争论哲学、社会学和艺术问题,在这方面她们和男人一样优秀,而因为她们是女子,显得比男人还强。她们与强壮的男生结伴,背着吉他到森林中去远足,唱起人称“候鸟”的徒步旅行者之歌,她们自由自在。自由!那是个多么伟大的字眼儿。在旷野里,在晨曦中的林地间,和那些身强力壮、歌喉动听的男孩子们在一起,随心所欲,畅所欲言。*重要的就是能畅所欲言,能充满激情地交谈。而爱情不过是无足轻重的伴奏曲。 希尔达和康斯坦丝在十八岁时初涉爱河。那些和她们放谈、高歌,在林间自由自在徒步旅行的男孩子们自然想跟她们建立爱的关系。姐妹俩起初对此有疑虑,可是既然这些东西都被谈过太多次了,就应该是不可或缺的。而那些男子又是那么低声下气地渴求她们,女孩子们为什么不能表现得像个女王,将自己当作礼物赠予他们呢?就这样,她们将自己当作礼物赠予了和自己争论*透彻、*亲密无间的青年。那些争论和讨论是*举足轻重的事,而做爱之类不过是某种向原始的回归,有点扫兴。事后反倒对那男孩子不那么爱了,甚至还有点厌恶,似乎是他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和内在的自由。因为一个女孩子的全部尊严和生命意义在于获得一种绝对完美、全然高贵的自由。一个女子的生命还能意味着别的什么呢?就在于摆脱那种古已有之的肮脏的交媾和支配—服从的关系。 无论人们怎样对此动情,性这东西终归是古已有之的肮脏的交媾和支配—服从的关系。歌颂它的诗人多是男性。女人一直明白有什么东西比这更美好,更高尚。而现今她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女人*美丽纯洁的自由绝对比任何性爱更美好。唯一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男人比女人落后许多,他们在性事上固执如犬。 因此女人不得不让步。男人就像孩子一样贪婪,他要什么,女人就得给他什么,否则他可能会像个孩子一样气急败坏,愤然而去,从而毁掉一段美好的姻缘。不过,女人尽可以在保留内在自我自由的基础上屈从于男人。这一点并没有被歌颂性爱的诗人和说教者充分注意。女人可以接受一个男人,同时也不放弃自我。当然,她也可以在接受一个男人的同时并不受这个男人的支配。相反,她可以利用性这东西来支配男人。在性交过程中,她只需收紧自己,听任他尽情到终了而自己并不进入高潮。然后她可以延长交媾达到高潮,把他仅仅当成一个工具。 大战爆发,两姐妹赶回国,此时她们都已经有了爱的经验。除 非和哪个青年特别谈得来,她们才恋爱。和某个聪明绝顶的小伙子热烈地放谈,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连数月,这样的谈话给她们带来的震撼是惊人的、强烈的、难以置信的,这种感受如果不是亲历,她们是不会懂的。“汝将有可与之交心的男子!”这来自天堂的许诺并不曾耳闻,可对于她们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成真了。 这些生动、触动灵魂的心交会唤起亲昵的感情,如果此时性交不可避免,就随它去。这标志着一章的结束。这本身就令人激动:它唤起体内奇妙的震颤,那是自我意志*后不由自主的抽搐,就如同*后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特别像一行星星标号,既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又表示一个主题的间歇。 1913年这姐妹俩回来过暑假时,希尔达二十岁,康妮十八岁。她们的父亲一眼就看出她们有了爱的经历,就像某个法国人说的那样:“如此这般领略爱情之一二。”他自己是个老手,便顺其自然了。至于她们的母亲,她神经质,正值风烛残年,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们能“自由”,能“如愿”。她自己这辈子从来就没有自由过,她走了背字儿。天知道这是为什么,按说她有自己的收入,也有自己的想法,怎么会如此呢?她埋怨自己的丈夫。可事实上这全是因为她无法挣脱某些束缚心灵的陈规所致,跟马尔科姆爵士无关,他放任自己智力超群、充满敌意的神经病妻子当家做主,自己则另行其是。 所以姑娘们才得以“自由”,过了暑假就回德累斯顿的大学继续学音乐,回到她们的小伙子身边。她们各自有个小伙子,恩恩爱爱,心心相印。凡是男孩子们能想能说能写出来的美妙词句,他们全都奉献给了这两个姑娘。康妮的小伙子是个学音乐的,希尔达的那位则是学技术的。他们简直就是为这俩姑娘而活着。当然,这种激情还是精神上的,而在别的方面他们有点受冷落,尽管他们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身上明显有经历过爱情的痕迹,也就是说有了肉体上的经历。奇特的是,爱情是如此精细无误地改变了男女双方的肉体:女子更娇艳了,更丰满娇嫩了,棱角磨圆了,脸上带着渴望或得意的表情;男子则沉静多了,内向多了,肩膀和臀部也收敛了许多,不那么气势汹汹的了。肉体受到性的刺激,姐妹俩几乎是屈服了那奇特的男性力量了。但很快她们就恢复了理智,把性刺激看作是感官刺激,从而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反倒是男人,因为感激女人给了他们性,就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她们。过后他们看上去倒像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康妮的小伙子有点郁闷,希尔达的情人则说起风凉话来。男人就是这样啊!忘恩负义,贪得无厌。你不要他们吧,他们恨你不要。一旦你要了他们,他们还会因为别的理由恨你。或者什么理由也没有,就是因为他们是贪得无厌的孩子,得寸进尺,女人无论怎样做他们也不会满足。 但战争爆发了,希尔达和康妮再次赶回家来。在这之前,她们五月份回来过一次,是给母亲奔丧。1914年圣诞节前她们的德国情人都死了。当时姐妹俩为自己热恋的男子痛哭了一场,但过后儿说忘就忘了他们,心里再也没他们了。 姐妹俩都住在肯辛顿父亲的房子里,其实那本是母亲的家。她们和剑桥毕业的年轻人过从甚密,这是些号称捍卫“自由”的人,他们身着法兰绒裤,柔软的衬衫领口敞开着,教养良好,感情奔放,言谈轻声细语,举止细腻。后来,希尔达突然就嫁了人,男方长她十岁,是这个剑桥圈子里的前辈,手头宽裕,在政府里有一份舒适的差事,他家几代人都在政府里供职,业余还写点哲学随笔。希尔达和夫君住在威斯敏斯特区,来往的都是政府里的人,算是个正经圈子。这些人虽算不上精英,但却都是或者说会成为国家真正的智慧栋梁:他们言之有物,至少听上去如此。康妮干点与战争有关的工作,交往的是那些穿法兰绒裤、固执己见的剑桥学生们,这些人对什么都冷嘲热讽。她的“朋友”就是二十二岁的青年克利福德·查泰莱,他刚从波恩赶回来,原本在那里学习采煤技术。在这之前他在剑桥上了两年学。现在他在一个出色的军团里当上中尉了,穿上合身的军服后更是目空一切。 和康妮比,克利福德·查泰莱更属于上层社会。康妮是富裕的知识分子,而克利福德·查泰莱是贵族,虽说不是大贵族,但终归算贵族。他父亲是个准男爵,母亲则是个子爵之女。克利福德虽说出身比康妮高,而且“社交面”更广,可就是不但没康妮大气,反倒比康妮害羞。他在他那个狭窄的“大世界”里更游刃有余,那个“大世界”即是有地产的贵族们组成的小社会。而到了别的大世界里,如大量的中下阶级和外国人当中,他就会羞涩紧张起来。说白了,他就是有点怕中下阶级的人,怕与他不属于同一个阶级的外国人。他感到有点无能,感到无力保护自己,尽管他的特权受到了绝对的保护。这事儿听上去费解,但在我们这个年代里就有此等怪现象。正因此,他让康斯坦丝·里德这姑娘身上所特有的那种从容自信给迷住了。在那个混乱的外部世界里,她比他能多了。不过他也算是个叛逆者,甚至背叛了他自己的阶级。可能说叛逆言重了,过于言重了。他只不过是随大流,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反陈规陋习,反任何权威而已。父辈们是荒谬的,他那个冥顽不化的老爹则荒谬到了极点。政府是荒谬的,我们国家那个踌躇观望的政府则倍加荒谬。军队是荒谬的,那些老不死的将军们全这样,那个红脸儿基奇纳则荒谬绝伦。甚至这场战争本身就荒谬到家了,尽管它杀死了不少人。 事实上,一切事物都有点荒谬,甚至是荒谬透顶:任何东西只要与权威有关,无论是在政府里、军队里,还是大学里,都荒谬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统治阶级自命不凡地要统治,他们就荒谬。克利福德的父亲杰弗里男爵就荒谬至极。他砍伐自家的树木,把他的工人从煤井里像拔草一样弄上来,推到战场上去,自己却躲在后方自称爱国。还有,他为国家花钱,却落得自家入不敷出。克利福德的姐姐爱玛·查泰莱小姐从中部到伦敦去做护士,心中暗自讥笑杰弗里男爵和他坚定的爱国心。身为继承人的长兄赫伯特干脆就公然嘲笑他父亲,尽管砍下来给战壕当支柱的木头是他的树。而克利福德则只是不自然地笑笑。一切皆荒谬,没错。可 是,如果这荒谬离自己太近,当自己也变得荒谬时,又会是什么情形呢?至少另一个阶级的人如康妮对有些东西还是严肃认真的。他们还是信点什么的。 他们拿丘八、强制征兵的恐惧、食用糖和太妃糖短缺这些问题很当一回事来认真对待。在这些问题上,当局犯了荒谬的错误。可克利福德却对此不怎么上心。他认为当局压根儿就荒谬,而不是因为太妃糖和丘八的问题才荒唐。 当局感到荒唐了,可行为还是照样荒诞不经,一时间乱得天昏地暗,如“疯帽匠的茶会”。直到那边乱得不可收拾了,劳合·乔治才出来收拾残局。可他的做法竟是荒唐得没了边儿,弄得那些信口开河的年轻人再也笑不出来了。 1916年,赫伯特·查泰莱战死,所以克利福德接替他成了继承人。这甚至让他感到害怕。作为杰弗里男爵的儿子和祖宅拉格比府的后人,他感到责任重大,无法摆脱。但他同时也明白,在喧闹的外部世界中的人们看来,这也是荒谬的。现在他成了继承人,担起了拉格比府的责任,这老拉格比!这还不够可怕吗?但这也很了不起,或者,只是纯属荒谬。 杰弗里男爵却丝毫不感到荒谬。他脸色苍白,神情紧张,憋足了劲儿固执地要拯救自己的国家,保住自己的地位,不管是劳合·乔治还是别的什么人当政。他是那么封闭,那么与真正的英格兰隔绝,那么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他甚至看好霍拉肖·博顿利。他捍卫英格兰和劳合·乔治,就像他的祖先捍卫英格兰和圣乔治一样。他从来弄不清这个英格兰和乔治与那个英格兰和乔治有什么不同,所以他才会砍伐自己的树木,捍卫劳合·乔治和英格兰, 他还要克利福德娶妻生子。克利福德觉得父亲是个不可救药的过时人物。可他自己又比父亲强多少呢?他除了躲避荒谬的东西,就是想逃避自己的地位给自己带来的荒谬,只是这样而已。无论自愿与否,*终他还是郑重其事地继承了爵位,入主拉格比府。战争开始时的狂热劲儿消停了,破灭了。死人太多,恐惧太甚。一个男人需要支持和安慰,需要在世界上有个安全的港湾停泊下来,需要一个妻子。 查泰莱家三姐弟很怪,虽然与外界关系不少,却在拉格比府里封闭地生活着。孤独感使他们之间更亲密。他们感到地位不稳,感到无力自卫,尽管他们有爵位和土地,或许也正因为有这些东西他们才自危。他们与生活其间的工业化的英国中部地区隔绝着,也同自己的阶级隔绝着。这是他们的父亲杰弗里男爵造成的,他生性多虑,固执己见,孤僻封闭。子女们嘲弄他,但也很理解他。 他们仨发誓说要永远住在一起。可现在赫伯特死了,杰弗里男爵要求克利福德婚配。虽然杰弗里男爵嘴上很少提这事,他本来就少言寡语,可他那种沉默无声的坚持态度令克利福德感到难以反抗。 可爱玛坚决不同意!她年长克利福德十岁,觉得克利福德的婚事是对他们姐弟约定的抛弃和背叛。但克利福德还是娶了康妮,同她共度蜜月。那是可怕的1917年,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就像站在同一条正下沉的船上。结婚时他还是个童男子,但他并不看重性这东西。除此之外,他和她十分亲密。而康妮则对这种超越了性和男人的“满足”的亲密颇感惊喜。克利福德就是和许多别的男人不同,他对性的“满足”并不在意。他们之间的亲昵要深刻得多,更像是一种亲情。性不过是心血来潮的事,或者说是次要的事:它是正在废退的人体器官笨拙地坚持进行的一个奇怪程序,真的是可有可无。 康妮特别想生几个孩子,为的是加重自己与大姑姐抗衡的分量。可1918年初克利福德瘫着回家来了,而康妮还没有孩子。杰弗里男爵为此抑郁而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你必将永远孤独,但不代表你不能幸福。” ——D.H.劳伦斯(1885—1930) 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出身于英国诺丁汉郡矿工家庭,做过职员与小学教师 常被误解为将过人才华浪费在情色题材上文学天才 长篇小说代表作包括《虹》《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 【译者简介】 黑马 本名毕冰宾,资深翻译、作家。曾为诺丁汉大学劳伦斯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访问学者和访问作家,译有十卷本《劳伦斯文集》。
-
姑妈的宝刀
¥9.9¥30.0 -
八仙得道传
¥12.0¥40.0 -
悉达多
¥10.6¥28.0 -
捕梦网
¥18.0¥45.0 -
企鹅经典:城堡 变形记
¥14.7¥49.0 -
正义与微笑
¥17.6¥55.0 -
杀死一只知更鸟
¥22.6¥48.0 -
去吧.摩西-企鹅经典
¥11.7¥39.0 -
鼠疫
¥13.2¥38.8 -
小小小小的火
¥14.0¥52.0 -
企鹅经典:月亮与六便士
¥11.7¥39.0 -
三叶虫与其他故事(八品)
¥24.6¥52.0 -
生死场
¥8.1¥36.0 -
偶发空缺
¥17.1¥57.0 -
荒原狼
¥19.9¥39.8 -
一千一秒物语
¥44.2¥69.0 -
龙楼镇
¥20.3¥52.0 -
窄门
¥17.6¥28.0 -
第六病室: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17.8¥46.0 -
浮世绘女儿(八品)
¥27.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