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运动心理学(第2版)/毛志雄 迟立忠/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运动心理学(第2版)/毛志雄 迟立忠/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1星价 ¥31.5 (7.0折)
2星价¥31.5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78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300287881 ; 978-7-300-28788-1

内容简介

《运动心理学》(第2版)在吸纳国内外同类教材长处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增强运动表现以及与追求很好表现相伴随的身心健康问题来组织内容,尝试建立更能反映近期新应用研究成果和更容易为大学生理解的运动心理学框架体系。
全书包含四篇、13章内容:篇运动心理学概论(章),介绍运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简史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第二篇(第二至六章)个体心理与运动表现,分别讨论运动动机、唤醒与焦虑、注意、自信心以及人格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第三篇(第七至十一章)心理调节与健康,分别阐释心理技能训练,比赛心理调节,运动心理疲劳,运动损伤心理,以及运动中的攻击、药物滥用及饮食失调等不良行为。第四篇运动团体动力(第十二至十三章),介绍团体的沟通及凝聚力、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问题等。
本书在介绍基础知识和稳定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通过专栏、文献导读的形式,促进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与思考。书末的名词解释可供读者进一步查阅与学习。本书既可作为国内普通高校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体育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使用。

目录

**篇 运动心理学概论

**章 绪论
**节 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运动表现

第二章 运动动机
**节 运动动机概述
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三章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节 唤醒和焦虑概述
第二节 唤醒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四章 运动中的注意状态
**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第二节 运动员注意分配的特点
第三节 警觉、警戒与心理不应期对运动注意的作用
第五章 运动自信
**节 运动自信概述
第二节 运动自信的培养
第六章 运动员的人格
**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人格的理论
第三节 体育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量
第四节 人格与运动表现

第三篇 心理调节与健康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放松训练
第三节 表象训练
第四节 注意训练
第五节 其他几种心理技能训练
第六节 心理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八章 比赛心理调节
**节 比赛目标的设置与心理定向
第二节 比赛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比赛心理调节方法
第四节 几种常见比赛局势下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策略
第九章 运动心理疲劳
**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特点
第二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成因
第三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监测
第四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控制
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
**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
第十一章 运动中的不良行为
**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第三节 运动员的饮食失调

第四篇 运动团体动力

第十二章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
**节 团体凝聚力概述
第二节 运动团队的凝聚力营造及促进
第十三章 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
**节 领导及其功能
第二节 有效的领导方式
第三节 基于交互作用说的领导行为研究
第四节 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

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运动心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马启伟,张力为,1996)。体育运动实践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运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有(姜媛,2011a):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例如:比赛时的用力感觉和训练中一样吗?射击运动员都是内向型的吗? 第二,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例如: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会增强锻炼者的记忆力吗?长期的运动训练会改变运动员的性格吗? 第三,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例如:什么样的练习方法能够使人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比赛间歇将技术动作在脑中“过电影”(运动表象)能够帮助减少动作的失误吗? 第四,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例如:比赛中是立足于自己跟自己比,还是立足于与对手比,才能使情绪更稳定?在比赛中达到的*佳兴奋水平是多少才合适?如何区分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优秀运动员进行判断和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美国学者考克斯(Cox,2007)对运动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情绪因素对运动和锻炼表现的影响,并研究参加运动与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和情绪效益。

作者简介

毛志雄,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学科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担任运动心理学教师至今,具有30多年运动心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任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锻炼心理学,主要从事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身体活动的心理干预研究,并对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浓厚兴趣。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并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国家体育总局雅典奥运会科技服务奖等多项奖励。迟立忠,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1997年入职北京体育大学,开始从事运动心理学的教学、科研与运动队科技服务工作。现任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竞技运动心理,主要从事运动员的判断与决策、情绪与认知、心理训练与调节方面的研究。迄今主持参与***科研课题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学术著作10余部。2001年至2010年,主持国家射箭队心理科技服务工作,参加了3届夏季奥运会的赛前心理备工作,并获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雅典奥运会科技攻关二等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一等奖、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