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社会调查史系列中国社会调查史料选编(中国社会调查史系列)

中国社会调查史系列中国社会调查史料选编(中国社会调查史系列)

1星价 ¥63.2 (7.1折)
2星价¥63.2 定价¥8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99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300289991 ; 978-7-300-28999-1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调查史料选编》是“中国社会调查史系列”中的第三部著作。前两部著作分别是《中国社会调查简史》《中国古代社会调查故事》。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调查史料中,《中国社会调查史料选编》筛选、引用了53部著作中的58项史料,共引用原文258段,注释2547条,点评221条,另附有插图115幅。每项史料,均按照“简介”“原文、注释和今译”“点评”三个版块撰写。我们期望这58项史料的简介、原文、注释、今译、点评和插图,有助于对中国社会调查史料这一丰富宝库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对中国社会调查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目录

**部分 先秦时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貌、言、视、听、思”
“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采诗听歌导人言”,“下流上通上下泰”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洪水滔天……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以此八者,观人主之国,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
“凡立朝廷,问有本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初税亩”与“书土田,度山林”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治之至也”与“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
“八观六验”与“六戚四隐”
“精絜正直,慎谨坚固,審悉毋私,微密韱察”
“尽地力”和“善平籴”

第二部分 秦汉时期
“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
“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人事为本”与“明版籍以相数阅”
“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诏下州郡检核其事”
“一方之志,始于《越绝》”
“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
“巡行州郡,观察风俗”,“善于政者,褒而赏之”
“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
“羽辨水煮茗而天下知饮”
“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度田之制”“赋役之法”及其他
“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

第三部分 宋元时期
“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所录唯山间木荫”,“下至闾巷之言”,“亦有得于传闻者”
“先审其势,次察其情,复观其衅,则敌人之虚实吾既详之矣”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
“积累莫返之害”与“黄宗羲定律”
“采铜于山”和“稽之于道里徒步之下”
“入天下之声色而研其理者,人之道也”
“鱼鳞册为经”,“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
巧治权贵,冒死实谏,严查恩公,力行清丈
“亲坐小舟密往各处察看”,“实为先前所不及料”

第四部分 清民时期
“产茶区域之初次调查”和“秘鲁华工之调查”
“一切必要的消息都可以从海关那里得到”
“察其习尚,访其政教,考其风俗利病得失盛衰之由”
“政府必须实知国中情形”,“然后能兴之除之”
“要把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全调查一番”
“希望弄清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基本社会情况”
“农村问题底调查研究极感必要,而又至觉困难”
潮州的习俗——“一部记录旧时代的账薄”
展开全部

节选

本篇原文,摘自《周易》。《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部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卦辞和爻辞(对卦、爻的说明和对吉凶的判断),主要做占卜之用;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为“十翼”,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撰,是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的论述。春秋时期,百家学兴,易学一分为三:儒家易、道家易和筮术易。《周易》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华传统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姬昌(前1152―前1056),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其父死后,姬昌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前1064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周朝奠基者,在位50年。在位期间,周文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所创周礼(一说周礼为周公所创),为后世儒家所推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被孔子称为“三代之英”。西伯昌五十年(前1056),姬昌崩,葬于毕原(今陕西咸阳、西安附近,渭河南北岸)。相传,《周易》为其所著。以下【原文】,均节录自《周易》,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注释】和【今译】,也参考了上述著作。【原文之一】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1)之王天下(2)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3),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4),近取诸身,远取诸物(5),于是始作八卦(6),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7)。【注释】(1)包牺氏:又作伏牺氏、伏羲氏,三皇(《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之一,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中国古籍记载中*早的王,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主要成就包括,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结束原始群婚状态;教民结网渔猎和驯养野兽,提高生产能力;创造太极八卦,开启华夏文化之源;划分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管理;等等。同时,他还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2)王天下:王,动词,称王;天下,四海之内,天地之间。指治理中国。(3)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指抬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大地的法则或情况。(4)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天文、地文、水文;宜,适宜的事。指观察鸟兽等动物毛皮的纹理或有关现象,观察适宜于在土地上生存的各种事物。(5)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指就近选取人身器官为象征,至远选取各类事物为象征。这是《周易》取某种事物为象征的两种途径或方法。(6)八卦:易经中的八个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7)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德,准则、规范、品德、性质;类,依类归纳;情,实情、情况。指以八卦通晓神明的品德,以八卦类比万物多姿多彩的情形。【今译】古代圣人包牺氏治理天下的时候,他仰面观察天上的星象,俯身观察大地的情形,观察飞禽走兽等动物毛皮的纹理或有关现象,以及适宜在土地上生存的各种事物,采取就近选取人身器官、至远选取各类事物的方法作为象征,创立了八卦,然后运用八卦来通晓神明的规范、品德和性质,类比万物多姿多彩的情形。【点评】**,《周易》是华夏早期文明的产物。首先,它是华夏先祖对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是华夏传统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因而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其次,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做出科学解释,于是就产生了对于神的崇拜,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存在,并支配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人们一遇天灾人祸,就求助于神,希望在神的帮助下渡过灾祸;人们为了避免天灾人祸的突然袭击,又萌发出求助于神预测灾祸及其后果的欲望,并逐渐创造出种种沟通人神、预测吉祸的方法,这些神化的预测方法也是《周易》形成的重要基础。这就是说,《周易》的内容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它是对华夏先祖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华夏先祖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是华夏先祖早期神学观念的集中表现。第二,伏羲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中国古籍记载中*早的王,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据历代典籍记载,伏羲氏的主要贡献是: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结束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教民做网用于渔猎,提高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某些飞禽走兽,开创家养禽畜产业;对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分别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以往的结绳记事;创立蕴含“天人和谐”的具有整体性、直观性、辩证性思维方式的八卦,开启华夏民族文化之源;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伏羲氏之所以能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皆缘于他治理天下时对天、地、人的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以说,华夏民族的兴旺,华夏经济的发展,华夏社会的治理,华夏文化的繁荣,等等,皆源于伏羲氏对天、地、人的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第三,在远古时代,人类尚未发明文字,但是,官员治理社会、百姓了解往事,都需要对某些往事进行记载,因而人们只能用结绳的方法来记录社会事务,“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后来,圣贤之人发明用金属刀具在竹、木、兽骨等材料上刻制文字,从而改变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百官用刻制的“书契”来记录社会事务、治理社会,百姓用刻制的“书契”来考察往事、认识社会。这说明,所谓的“结绳”和“书契”,都是对当时重大社会事件的记载,其目的都是认识社会、治理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结绳”和“书契”,实是古代社会调查的记录或结晶。《周易系辞下》记叙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这23个字,虽字数不多,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调查起源、方式和社会作用的*好说明,因而在中国社会调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水延凯(1932—),男,湖北武汉人,汉族。1944年12月参加革命。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61年毕业后,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师。1978年后,先后任中共孝感地(市)委党校教育科长、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著作145本(篇),约1283万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9项。主要著作有《社会调查教程》、《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孝感卷》及其追踪调查《“小马”改革之道》、《改革开放加快小城镇社区建设——湖北省孝感市小城镇追踪调查》、《小城镇社区建设教程》、《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社会调查简史》、《中国古代社会调查故事》,以及“中国百村调查”丛书《神州**组——鄂南明珠官桥八组》和《嬗变中的古村镇——湖北省应城市巡检村调查》;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6项。 娄章胜(1962—),男,河南开封人,汉族。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先后取得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和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在在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从事社会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学史和宗教社会学等课程。担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武汉市社会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梁启超论法治》、《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2卷,近代部分)、《陈时教育思想与实践》等;参编著作10余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中国社会思想史》和《中国社会学史》的主要参与者;发表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