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文化地理学译丛:地方与无地方

- ISBN:978710017542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5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100175425 ; 978-7-100-17542-5
内容简介
《地方与无地方》是欧美人本主义地理学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影响十分广泛。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论著,也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本著以现象学为基本方□□,从经验的视角着力刻画“地方”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变化,并批判性地指出人类生存场所遭遇的“失根”危机与可能面临的命运。同时,该书提出的地方的“内部性”与“外部性”术语对学界的影响尤为深远。本译著译自□008 年的重印本。作者在其中增加了一篇新的前言,着重介绍“地方”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当时出现的变化,并指出新千年以后的全球旅行与商业形态虽已不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地方”依然是人本主义地理学认识并解释世界的关键出发点。与此同时,这篇前言也道出“无地方”这一术语的内涵演进,即“无地方”与“地方”已不再呈现为尖锐的对立状态,反而在后现代的处境下呈现出彼此交织的状态。“无地方”的内涵尽管存在上述变化,但原创于1976 年的这部著作依然是我们去理解雷尔夫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目录
前言
致谢
1.地方与地理学的现象学基础
2.空间与地方
3.地方的本质
4.论地方认同
5.地方感与本真的地方建造
6.无地方
7.今日的景观经验
8.地方的前途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爱德华·雷尔夫,加拿大地理学家爱德华·雷尔夫以其著作《地方与无地方》闻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段义孚、布蒂默等人齐名为当代欧美人文主义地理学思潮的中流砥柱。雷尔夫的论著多从人类的经验视角出发去探讨地理学的现象学基础。其研究往往涉及对地方感、地方依附与地方认同的阐述,以及它们随时代演进而出现的变化。此外,雷尔夫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还包括《理性的景观与人本主义地理学》(1981)和《现代城市景观》(1987),等等。
-
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
¥18.2¥55.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4.7¥38.0 -
声音简史
¥19.7¥52.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9.4¥28.0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8.3¥51.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9.0¥50.0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16.9¥59.0 -
递归求解
¥9.4¥28.0 -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19.4¥6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2¥50.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9.7¥22.8 -
刘薰宇的数学三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全3册
¥35.2¥118.0 -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新版)
¥25.5¥68.0 -
成语与地理科学
¥11.7¥30.0 -
低温物理学
¥6.9¥22.0 -
等效
¥11.6¥28.0 -
星空探奇
¥12.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