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751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49页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030675163 ; 978-7-03-067516-3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一观两翼”的语言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当代诗歌语言观, 诗歌语义、结构层面的四个问题和文体、功能层面的四个问题, *大限度破除对诗歌语言的认识误区, 探索当代诗学研究的新思路, 致力于跨学科交叉研究, 深度推进语言学、符号学、哲学等领域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在诗学研究中的应用,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诗学理论命题。
目录
目录
**章 引论 1
**节 观念和语言的相互砥砺 1
第二节 问题的分布 5
第二章 当代诗歌的语言观脉络 11
**节 20世纪西方语言观的更新 11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观的影响脉络 16
第三节 当代诗人对现代语言观的接受与思考 20
第四节 当代诗歌背后的语言观面貌 22
第五节 语言观与当代诗歌的关系 27
第三章 诗歌的空间语法 37
**节 组合与聚合 37
第二节 空间语法 42
第三节 诗歌空间的形成机制 49
第四节 意义空间中的等值原理 53
第五节 诗歌的空间语法形式 57
第四章 意象与语象 69
**节 作为诗学分析对象的语言 70
第二节 语言与意象、语象的跨层关系 73
第三节 古典意象理论的符号学含义 77
第四节 语象的符号学类型 81
第五节 从认知心理学看语象与意象的关系 86
第六节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符号学分野 90
第五章 隐喻与反隐喻 96
**节 隐喻与“四大格” 96
第二节 隐喻与转喻 101
第三节 反隐喻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108
第四节 现代诗语的晦涩问题 115
第六章 现代诗的声音探索原理 121
**节 诗歌与声音 121
第二节 “声”“音”符号与诗歌音律 128
第三节 音律与诗歌的关系 132
第四节 声音语象的探索 137
第七章 口语与口语化诗歌 147
**节 “口语诗”的问题脉络 147
第二节 口语化诗歌的历史维度 150
第三节 口语与书面语的伪对立 152
第四节 “口语诗”背后的诗学事实 158
第五节 诗的语言形态分析 162
第八章 语感写作问题 169
**节 语言意识与语感 169
第二节 诗歌写作中的语感 171
第三节 语感写作的困境与出路 180
第九章 诗歌的叙事诗学 187
**节 叙事、叙述与诗歌中的叙事 187
第二节 当代诗歌叙事性的维度 192
第三节 叙事性诗歌的语言学特征 203
第四节 诗歌叙事的品质问题 209
第十章 “及物写作”与语言的功能 217
**节 不及物写作与及物写作 217
第二节 当代诗歌“及物写作”的限度 222
第三节 诗歌:介入或不介入 229
第十一章 结束语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8
**章 引论 1
**节 观念和语言的相互砥砺 1
第二节 问题的分布 5
第二章 当代诗歌的语言观脉络 11
**节 20世纪西方语言观的更新 11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观的影响脉络 16
第三节 当代诗人对现代语言观的接受与思考 20
第四节 当代诗歌背后的语言观面貌 22
第五节 语言观与当代诗歌的关系 27
第三章 诗歌的空间语法 37
**节 组合与聚合 37
第二节 空间语法 42
第三节 诗歌空间的形成机制 49
第四节 意义空间中的等值原理 53
第五节 诗歌的空间语法形式 57
第四章 意象与语象 69
**节 作为诗学分析对象的语言 70
第二节 语言与意象、语象的跨层关系 73
第三节 古典意象理论的符号学含义 77
第四节 语象的符号学类型 81
第五节 从认知心理学看语象与意象的关系 86
第六节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符号学分野 90
第五章 隐喻与反隐喻 96
**节 隐喻与“四大格” 96
第二节 隐喻与转喻 101
第三节 反隐喻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108
第四节 现代诗语的晦涩问题 115
第六章 现代诗的声音探索原理 121
**节 诗歌与声音 121
第二节 “声”“音”符号与诗歌音律 128
第三节 音律与诗歌的关系 132
第四节 声音语象的探索 137
第七章 口语与口语化诗歌 147
**节 “口语诗”的问题脉络 147
第二节 口语化诗歌的历史维度 150
第三节 口语与书面语的伪对立 152
第四节 “口语诗”背后的诗学事实 158
第五节 诗的语言形态分析 162
第八章 语感写作问题 169
**节 语言意识与语感 169
第二节 诗歌写作中的语感 171
第三节 语感写作的困境与出路 180
第九章 诗歌的叙事诗学 187
**节 叙事、叙述与诗歌中的叙事 187
第二节 当代诗歌叙事性的维度 192
第三节 叙事性诗歌的语言学特征 203
第四节 诗歌叙事的品质问题 209
第十章 “及物写作”与语言的功能 217
**节 不及物写作与及物写作 217
第二节 当代诗歌“及物写作”的限度 222
第三节 诗歌:介入或不介入 229
第十一章 结束语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心释,原名李子荣,浙江温州瑞安人,诗人、学者。著有诗集《非有非无》《诗目所及:李心释十年诗选》,学术随笔集《黑语言》,专著《当代诗歌语言问题探赜》等。现为西南大学教授、博导。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