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4481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23页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302448143 ; 978-7-302-44814-3

内容简介

  《大学生校园导论》首先对什么是大学进行了详细介绍,使大学生形成对大学的初步印象,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特点,然后分别介绍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与个人成长相关的方方面面,*后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追求品质。

目录

**章 认识大学
**节 大学的起源
一、大学历史溯源
二、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三、现代大学的发展
第二节 大学的精神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二、大学精神的体现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
第三节 大学的职能
一、大学职能的基石——人才培养
二、大学职能的发展——科学研究
三、大学职能的进步——服务社会
四、大学职能的完善——文化传承创新
五、大学职能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大学的专业
一、专业的发展
二、专业设置的方法
三、专业获得标准——学位
四、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五节 大学的课程
一、大学课程开设的意义
二、大学课程教学的方法
三、大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四、大学课程考核的方法

第二章 适应大学
**节 适应大学的生活
一、初人大学常见的不适应
二、适应生活环境
三、转变生活角色
四、学会理财
第二节 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一、舍友关系
二、同学关系
三、师生关系
四、恋爱关系
五、家庭关系
六、网络社交关系
第三节 适应大学的管理模式
一、了解学校机构
二、大学管理模式
三、遵守规章制度
第四节 调整自我 积极面对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二、自我认识误区
三、自我体验的困惑
四、积极面对挫折
第五节 学生社团与团体活动
一、学生社团的组织及种类
二、如何选择社团
三、参加学生组织的利和弊

第三章 大学学习
**节 大学学习特点
一、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不同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同
三、学习性质、学习层次和学习要求不同
第二节 大学学习任务
一、课堂学习
二、课外学习
三、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四、学会利用学习资源
第三节 大学学习方法
一、大学学习方法的形成
二、大学学习基本方法——学会自学
三、大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第四节 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
第四章 大学——你要培养的素质
第五章 人格修养
第六章 情感教育
第七章 安全教育
第八章 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大学生校园导论》: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同  **,教学方法不同。大学教师讲课有以下特点:一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许多教师都使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进度比较快。二是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四是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此外,大学学习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大学里,每个班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独享的教室,有时**堂课可能在这一栋楼的某个教室学习,但第二堂课又会到另一栋楼去听课,与自己一起上课的可能还会有不同专业的同学。针对这样的变化,新生必须尽快适应大学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其一是熟悉学习环境,弄清楚学校建筑布局,特别是要弄清楚课程表上“一教×××”等以简称出现的建筑物的准确位置,避免找不到上课地点。  其二是认真学习教学计划指导书上有关本专业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的设置情况,了解本专业培养方案和获得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做到有的放矢。  其三是充分利用教学环节。首先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课程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前后关系及内在联系。其次是努力提高听课质量,紧跟老师的思路,适时做好笔记。再次是要重视作业,大学的作业量少而精,着眼于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法的培养。*后要做到自觉复习,及时消化课堂繁杂的教学内容,*终达到开阔思路、扩展知识领域、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的目的。  其四是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安排时间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新生可以制定一张时间表,认真落实时间计划安排,合理地确定各个时间段的学习内容,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学习方法不同。在中小学阶段,一切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安排的,学生基本上是由教师“领着走”;而大学则不是这样,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研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像中小学管得那么具体细致。大学生可以通过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验课、社会实践课、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等形式独立研究问题,开展科研活动。三、学习性质、学习层次和学习要求不同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在一段较为集中的时间里,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分专业、有教学目的和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它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具体讲有以下一些特点。  **,大学学习的专业性。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所以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学习的内容是围绕专业方向的需要展开的。事实上,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学生面前,录取以后,专业方向就已经基本确定。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的“教”与“学”的全过程。  需要明确的一件事是,任何人所适合的职业或者专业都是一个大体的范围。我们需要牢记,无论职业选择还是专业选择,都是双向的。“选择我所喜欢的,喜欢我所选择的。”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应当意识到这个专业将陪伴我们走过四五年的学习时间,且日后也将成为我们融人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有时是专业选择了我们,我们也必须完成从不情愿到主动热爱的转变过程,逐渐了解它并尊重它。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将自己的特长找出来,并将它发挥出来,专业的不对口并不是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关键看你有没有才能,有没有独到的思维,有没有观察、分析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眼光。  第二,大学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中学时期,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老师安排得详细周到,不少同学养成了依赖老师,只会记忆和背诵的习惯。而大学老师则是“老师在前,学生在后引着走”教,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倡生动活泼地学习,提倡勤于思考。大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经常只是讲授课程体系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老师*有心得的部分,其余的部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和掌握,老师也不会布置大量的复习题和练习题。大部分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选择性是大学学习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来讲,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达到专业完全对口。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及社会要求,通过较多地选修其他课程或自学其他辅助专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对于专业课和选修课,大学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专业课和选修课是相辅相成的,专业是基础,是前提;在学好专业之外,大学生才能选择其他课程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