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

¥41.9 (4.3折) ?
1星价 ¥59.8
2星价¥59.8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342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11734266 ; 978-7-5117-3426-6

本书特色

本书不仅旨在介绍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和实践,还期待能够帮助解决后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中的修辞学难题,从而助推修辞学与这些学科的发展和跨学科交流。 本书对西方修辞学的跨学科特征作了充分的描述,将其强大的哲学、社会学解释功能加以充分地发挥,从而达到多学科交流的目的。

内容简介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作为一部修辞学著作,旨在探讨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和实践,推进我国的西方修辞学学科建设。内容上详细阐述了修辞学特质、“创意”意义上的后现代西方修辞学、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后续发展、拓展性思考、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布局谋篇与文体风格、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记忆”与“演讲”。该书既注重对基本理论的细致阐述,又结合跨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做了深入分析,以求促进我国各人文学科的交流发展。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可供相关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考,也值得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前言
**编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创意(觅材取材):思想认知及表达
**章 修辞学特质: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与灵魂
**节 西方修辞学的特质
第二节 修辞学复兴、新修辞学、修辞学转向与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 修辞文本写作与后现代去语音中心论
第四节 修辞学文本解释与后现代解释学
第五节 修辞学文本参照与后结构主义互文性
第六节 修辞话语与符号学及后现代主义
第七节 语言学、修辞学话语与其他“许多”话语
第八节 修辞学看结构/后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文化理论
第九节 修辞学“语言游戏”与后现代主义
第十节 西方修辞学的风格法则与后现代文化
第十一节 辞格的认知功能:修辞学认知语言学
第十二节 演讲论辩、辩证法与后现代辩证认知
第十三节 演讲论辩与后现代思辨认知
第十四节 修辞学论辩与后现代修辞学论证
第十五节 读者接受理论与修辞学
第十六节 修辞学看后现代语言哲学
第二章 “创意”意义上的后现代西方修辞学
**节 修辞学认知:认知修辞学
第二节 修辞学质疑:质疑修辞学
第三节 修辞学批评:批评修辞学
第四节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人文学科女王
第三章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后续发展
**节 后现代修辞学改变不了科学事实
第二节 各种形式的非现代主义
第三节 “超越”后现代主义
第四节 “后一后”现代主义
第四章 拓展性思考:后现代西方修辞哲学
**节 后现代主义的关联性思考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的融合性思考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系统性思考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的捆绑思考:“后现代”修辞哲学

第二编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与演讲:修辞操作及表现形式
**章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布局谋篇与文体风格
**节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布局谋篇
第二节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文体风格
第二章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记忆”与“演讲”
**节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中记忆、演讲的复活与宣德修辞
第二节 后现代修辞学的“记忆”演讲“模式及认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后现代西方修辞学》: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索绪尔的语言学概念受到了严厉批评,并很快为务实的语言学家们所放弃。结构主义常常被批评为无历史感(ahistorical)并压制人们行动能力的宿命论式的结构力量。当代语言学家们不再坚持索绪尔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强调语言模糊而非逻辑清晰的结构理论开始流行。20世纪末,结构主义被认为是一个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学派,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它所产生的运动而非其本身。  (二)后结构主义语言学  后结构主义是美国学术界对20世纪60-70年代法国及欧洲大陆知识分子一系列著作的阐述,是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尽管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反弹、批判。它反对结构的自我满足特性,质疑结构构成的二元对立,可被看成是后现代状况的理论构建。后结构主义提供了一种研究知识如何产生的方法,并批评结构主义的前提(知识是建构的)。它论述道,由于历史和文化成了研究这种潜在结构的条件,因此二者都陷入了偏见和误解。一种后结构主义的方法认为,为了理解客体(如文本),有必要既研究该客体本身,也研究产生该客体的知识体系。  后结构主义一开始应当被认为是语言学上对结构主义的突破和延伸,这便是狭义的后结构主义语言学。不仅后结构主义不全盘否定结构主义概念,而且某些结构主义者如克里斯蒂娃等也不承认自己是后结构主义者,尽管他们的某些理论依据超越结构主义语言学。这就是为什么在称谓上人们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往往统称为结构主义。从语言认知到文化认知,人们在超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同时,也不能抛弃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功能。  关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划分,匹茨博伊(Pittsboy,2006)的“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此做了简单介绍。  索绪尔早在《普通语言学》中就声称,有一种潜在的对立于语言使用(parole,即言语)的语言体系(language,即语言)。在语言研究中,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也暗示道,意义要在整个语言结构(应该包括语篇或话语)而不是单个的词语中找到。这分明意味着,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词语意义之外,还有语篇意义或话语意义;这种语篇或话语意义就是后结构主义一说的由来。但语篇或话语也是结构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结构主义也离不开结构。  继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之后,许多语言学家及社会学家都沿着他开辟的这条结构主义道路继续进行研究。布鲁姆菲尔德研发了他自己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版本;叶姆斯列夫也有了自己版本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邦维尼斯特继续并扩展了索绪尔的研究工作;雅各布逊(Roman Jacobson)及特鲁别茨柯伊(N.S.Trubetskoy)也继续对该领域做了颇具影响的研究。他们的这些研究一般都进入了话语领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雅各布逊的修辞学意义上的同义聚合理论。这是实实在在的修辞学意义上的后结构主义特征。  皮茨博伊指出,迄今为止,语言学,如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尚未建立起主导模式。如果人们进行核心研究(句法学、音位学和词形学),他们就可能坚持生成语法方式(即上述意义上的结构主义方式)。但如果人们研究诸如话语理论、带有某种语用意义的语义学等,考虑的就可能是一种后结构主义。总之,结构/后结构主义是许多领域的一项总的思想方法,主要聚焦于基本要素与上层结构的关系;意义就是通过这种关系得以在某个特定的体系中产生。结构主义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活动及其产品,甚至感知及思想本身,都是建构的,而非自然的;结构就是建构法则和分析对象。广义上的结构主义可以是遵循康德(Immanuel Kant)的有关“心智积极建构感知”的某种理论。  后结构主义者一般声称,后结构主义是历史主义的,而结构主义则是描写主义的;该语与索绪尔将阅读分为历史主义和描写主义有关。根据这一区分,后结构主义研究常常强调历史,以此来区分描写性概念。通过分析文化概念如何在时间推移中发生改变;后结构主义者寻求了解那些同样的概念如何被当今读者所理解。例如福柯的《疯狂与文明》(1961)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又是关于疯狂的文化态度的调查。现代欧洲大陆思想中的历史主题能够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1806)、尼采的《论道德系谱》(1887)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的影响相联系。  后结构主义者的共同话题包括拒斥结构主义所设定的结构的自我满足,也包括对构成这些结构的二元对立的质疑。但后结构主义中的“后”不是“灭杀结构主义”意义上的“后”,而只是随之而后的、只求恰当扩展结构主义意义上的“后”。对于后结构主义者来说,作者的意向与读者的见解相比,则退居其次。后结构主义拒绝认为某个文学文本具有单一目的、单一意义或者单一存在。相反,每个读者会为某个特定文本创造新的个人目的、意义和存在。在文学理论之外,这一立场可普遍适用于某个主体感知某个符号这一情况:意义由个人从能指建构而来,这就是为什么说所指是从能指的下面“滑落”而来,并且解释了有关“能指为首”(primacy of the sigIufier)的讨论。  后结构主义批评必须能够使用各种视角来创建一种多侧面的对文本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可能相互冲突。特别重要的是,要分析某个文本的意义如何随着某些变量关系而改变,通常涉及读者的身份(例如:阶级、种族或者性别)。在后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中,读者取代作者作为主要质询主体,这种取代常被叫作对作者的“去稳定”或“去中心”,尽管作者对文本本身有其巨大影响。在不以作者为中心的情况下,后结构主义者还考察别的意义来源(例如读者、文化常规、别的文学等),这些可能选择绝不以权威自居,也不指望连贯统一。  ……

作者简介

  从莱庭,男,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负责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为词汇学、翻译学、修辞学等,曾任《山东外语教学》编辑,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近20篇。    魏海燕,女,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为修辞学、英语教学,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2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