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23674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2页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62367468 ; 978-7-5623-6746-8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授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基本规律,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特点, 中学生学习动力、认知、元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自我、人格、性别差异、品德、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学习的关系, 从而使师范专业学生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指导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目录
**节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变异
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三节 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一、学习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学生学习要遵循和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 学生身心发展理论
**节 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三、认知发展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三、人格发展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第三节 道德发展理论
一、品德与道德
二、品德的结构
三、道德发展理论
四、道德发展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第三章 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的种类
三、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行为观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节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三、认知教学法
第四节 认知理论在知识学习中的应用
一、知识的分类与获得
二、学习的策略
第五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教学方法
第六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学习迁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
第五章 学习动机
第六章 教师心理与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节选
《学生发展与学习心理》: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自然环境指环绕着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界,主要有大气、土壤、水、岩石、植物、动物、太阳等,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自然环境影响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生产生活的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域的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提高,使得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的直接影响作用在相对地减弱。目前,全球性的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工业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工业废水对水源的污染、森林的滥伐以及生物圈中许多生物已经绝种或濒临绝种等,威胁着人类本身的生存。面对这种情景,基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因素这样一个客观真理,我们必须确立生态意识,充分地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综合。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环境中,社会环境是更为直接的重大因素。 1.社会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客观基础和特定条件,它是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基础。人总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级与阶层中生活的人,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知识才能和行为习惯都有明显的差别,每个人的思想、品行、才能与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文化和社会阶级与阶层的烙印。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环境是人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即使是智力优异的个体,处在一个生活艰难、教育水平低下的环境里,也很难成为优秀的人才。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的支撑,这种可能性决不会转化为现实。“狼孩”的事例就是有力的证明。 2.社会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创造和决定一定水平的物质生活条件。人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生活着、发展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直接受这种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现代生产力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因而人们的发展有了更大的自由,就可以达到空前的高度。其次,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在人类社会中,每个成员总是和其他成员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一个人出生来到世界上,总是生活在一定的人与人关系的体系之中。青少年儿童总是处在家庭、邻里、同伴、集团、学校等各种关系中,其中所发生的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均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再次,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容。社会意识是人们精神生活过程的总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人身心发展*重要的内容,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特别是文化传统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既深且巨。文化传统发端于过去,承继至现在,并将影响将来。它影响着现代人的言行,而人们往往并不知觉,呈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另外,人类借助于语言文字,把实践中所积累与形成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点,以科学、哲学、道德、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形式保存起来和流传下去。一个人从掌握语言文字开始就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接受这种社会意识的影响,这些社会意识就成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容。 可见,任何人的发展都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先天因素,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社会性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每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国家、不同地域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人,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思想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总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社会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尤其是人们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为人们发展出更优良的素质创造了条件,而人的发展又为社会进化与发展提供了动力。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过程中,根据人的主动性发挥的程度,可以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式分为两种:被动接受和主动选择。被动接受,意味着人总是首先接受和适应环境的影响,然后才能获得发展。一个人生来便不能选择家庭、民族,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社会、群体和国家中,他必须继承以往历史所创造的各种文化和各种社会关系。 ……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偏见
¥19.0¥5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0¥36.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1.9¥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