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学(第四辑):少林学

武学(第四辑):少林学

1星价 ¥33.1 (5.7折)
2星价¥33.1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481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7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218148120 ; 978-7-218-14812-0

本书特色

收录多篇名家经典文章,了解“少林学”学科基本研究路径的重要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学》第四辑,主要收录“少林学”的重要学术文章。“少林学”概念由已故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于2003年提出,内容为有关少林寺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对当代“少林文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一直在中国学术领域里占有重要位置。 书中所收32篇文章,包括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以及唐豪、徐文明、马明达、叶德荣、温玉成、周清澍、杨曾文等多位著名学者的重要文章,内容涉及少林历史源流 、少林寺文化的研究方法、少林与武术史、少林与佛教史、少林与历代政治、少林历史名人、当代少林文化等。可作为文史研究工作者了解“少林学”的资料,也可作为广大文史、传统武术爱好者了解少林寺文化历史的读物。

目录

少林考 唐 豪  / 1

关于少林寺文化的研究方法 释永信  / 23

少林功夫文化形态和历史 释永信  / 28

少林寺与中国禅宗文化

——访日本东海大学期间的发言 释永信  / 36

禅弓与禅修 释永信  / 41

唇枪舌剑说少林 纵横捭阖论学问

—— 百余位著名学者为打造创新型学科“少林学”的体系架构在交锋中达成共识   / 50

关于“少林学”的一些思考 徐文明  / 56

试论少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对建构“少林学”的若干思考 马明达  / 62

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 马明达  / 71

《河南武术拳械录》序言 马明达  / 78

论汉地佛教僧人宗统结构

——以嵩山少林寺为实例 叶德荣  / 115

少林寺历史概述 温玉成  / 131

少林武术的开创和发展与北方地区邺下寺院尚武传统关系之研究 何其霞 马爱民  / 150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 纪华传  / 158

登封少林寺唐萧光师塔考

——兼谈六角形唐塔的有关问题 张家泰  / 174

佛教戒律与中国古代僧兵 严耀中  / 185

对“少林扶唐据贼与武术无关”的质疑

——兼论助唐事件的嬗变 贾丰卫 屈国锋  / 197

嵩山与律学高僧 杜斗城 杨富学  / 209

蒙元少林寺编年史辑 马明达  / 222

蒙元前期都城“哈剌和林”城的北少林寺考 叶宪允  / 251

论少林福裕和佛道之争 周清澍  / 259

少林雪庭福裕和元前期的佛道之争 杨曾文  / 288

演义与史实

——以《易筋经》李靖序文为实例 叶德荣  / 296

明代少林武术考 夏维明(Meir Shahar)  / 315

花拳入门 错了一生 马明达 马廉祯  / 357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关系研究 刘海超  / 365

清代嵩山少林寺的政治生态及其影响 赵长贵  / 374

嵩山少林传习的和汇辑的体操 唐 豪  / 392

清代少林与内家之争是政治舆论之战 程大力  / 398

云兴慧箭 且举禅弓

——中华射学视域下的少林禅弓 马明达 马廉祯  / 411


展开全部

节选

前 言 《武学》第四辑是“少林学”专辑,编辑告竣,奉献给各位读者。 一 关于少林寺佛教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对当代少林文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一直在中国学术领域里占有重要位置,也吸引着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数百年来,少林寺被浓厚的神秘色彩所笼罩,宗教与世俗纠葛,武僧们匡扶正义、善恶正邪之间斗争的故事,在以武侠小说为主的文艺作品里,早从明清时代就已出现。近代以来,武打影视作品更是风起云涌,这大大提升了少林寺的知名度,增加了少林文化的神秘色彩,也给真实的少林寺平添了许多迷云疑雾,设置了不少认识上的障碍。尽管学者们为探索少林寺的真实历史已作了不少努力,取得不少成果,奈何学术的影响力总是很有限,远远不及日新月异的文艺作品受众面大。迄今为止,少林寺仍然被层层云雾围绕着,海内外的各种传言,民间纷杂的街谈巷议,甚而一些以争名夺利之心编造出来的流言蜚语总是不绝于耳。这使得少林寺不断遭受无妄之灾,这块应当倍加珍惜的中华文化品牌却屡屡蒙受尘垢。 “少林学”的概念,是已故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于2003年提出来的。老人家挥毫题写“少林学”三字赠予永信方丈,“少林学”书法遂成为少林寺藏经阁的珍藏。方丈深知,这是饶老对少林寺在学术上的指点和期许,也是这位禅修长者的深情嘱托。基于此,这些年来,方丈在推动“少林学”的发掘、继承和创新建构上,付出了大量心力。他缜密策划,积极推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世人有目共睹。当今的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作为中华禅宗六大祖庭之首,也作为中华武艺的方外重镇,不只是以武艺和功夫享誉于天下,更重要的是在禅学的研究和践行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实现了少林寺颓废百年以来的辉煌复兴! “少林学”是一个内涵复杂而深邃的概念,是一个多元融汇的学术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它具有宗教与世俗、中华与域外、古代与现代、寺内与寺外、精神与物质、运动与静修等多方位多层次交叉联结、相反相成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少林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界定都有相当难度,显然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明白的。它的提出,经过了饶先生的缜密思考,必定有其合理性。只是饶先生高屋建瓴,点到为止,其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如何阐释,则需要细致而深刻的论证,需要仔细研究推敲,这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永信方丈倡导与引领下,寺里已举办过多次规模不一的研讨活动,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言。在经过了认真讨论后,有学者提出应该先有一个“概论”,以宏观规划其框架,以作为进一步精细化的起步。这是很好的设想,当然许多议题还需要更多学人参与论证,为“概论”积累更多学术基础与理论逻辑。让我们期待“概论”的早日成形。 各种资料,特别是古今文献资料的有序积累,是学术研究的依托,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永信方丈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可谓不遗余力,不计成本。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搜求寻索,少林寺藏经阁的图书已相当丰富,其中还包括了许多珍稀的碑碣拓片和得自民间的孤本抄本之类,构成了开展“少林学”研究的寺内基地。在这一点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少林寺已经远远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少林寺,可以视为当代少林复兴事业的标志性成就之一。 与此同时,永信方丈还热心于与学术界的联系与沟通,积极组织各种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并印行会议的论文集,组织力量编写整理相关图书,积极出版发行。历年来编纂出版了许多历史典籍和当代纪事等方面的图书,如《禅宗大典》、《中国少林寺(碑刻卷)》、《宗统与法统》、《少林寺大百科》、《少林寺年鉴》、《中国武术大典》、《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等,佳木繁荫,惠及学林。这些资料性图书的出版与发行,从根本上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贡献甚大。在2019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线装本《少林诗词汇编》卷首,方丈于《序言》之末作偈语曰: 面壁无壁壁已破,参禅无心心已参。 直下了却千古业,不是知音与谁谈? 善哉此言!古人说:“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这种繁难沉重的千古之业,必须付与有心人来承担,而“有心人”便是有责任心和有担待力的人,显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充任的。重要的是,这样的人不但需要有责任心和担待力,还需耐得长时间的清静与寂寞,耐得世俗的冷眼和猜忌,更需要耐得缺少知音的孤茕之苦!想想,这又谈何容易呢?我想,这也许就是方丈偈语前两句的深蕴——“面壁无壁壁已破,参禅无心心已参!”天下事无非有心无心而已,既然有心,禅亦何求? 品类繁多、卷帙浩大的少林典藏,已经初步构成“少林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提升整个中华武学的学术水平,同样有重要价值,这也正是武术界的学人为之期盼与欣悦的事情。目前,方丈还在继续策划与实施多种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少林寺与部分高校合作筹建的“少林寺档案”等大型项目,还有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正在由专家学者积极撰写。总之,以目前资料积贮的状况而言,“少林学”的建构已经渐渐显山露水,学科发展已经铺设好了宽敞的路桥。“地在下为山之基也,地基厚则山安于上。”任何一门学问的建立,都需要有深厚的根基。我们相信,有了深厚牢固的资料根基,“少林学”之山必定会拔地而起,越来越引起学界的瞩目。一切都需要努力为之,需要时间,更需要“有心人”担待其事。 二 《武学》从创编伊始,就把推动“少林学”的发展作为一份重要的责任。为彰显此愿,首辑以黄心川教授的《印度瑜伽与少林功夫》和马明达教授的《匾囤和尚与少林棍法研究(上)》作为压卷之篇,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此后,我们一直策划本专辑的编选,确定本专辑文稿不以通常意义上的“武学”为限定,而是以“少林学”为收录范围,包括一部分早就被人们所淡忘的先贤旧作,如唐豪先生的《少林考》等。以此来引发人们对“少林学”源起的回顾,同时反思中华武学艰难曲折的历程。 “少林学”与中华武学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毋庸论述可也。但二者毕竟各成系统,各有领域。简而论之,一方面,二者有着深度的交叉关系,而另一方面,二者是不同学科,内涵和重心都不同,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长期以来,至少在武术界,还没有人认真清理过二者的界限,混为一谈者大有人在。 以文化根基和背景而言,在相当长久的时间里,中华武学的依托点首先是中华兵学,是军旅兵阵的训练与实战技艺的需求;其次是民间武事活动与健身娱情上的需求,内容相对复杂。军旅武艺与民间武艺之间有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不可通以“武术”言之。前者以实用之效为根本,无实用之效者都是“军中末技”,是可学可不学的自选技艺,“亦听其所便耳”;后者不免混合有大量虚花技巧以图“人前饰观”,有健身价值,也有表演娱情效果。明清以来,火器逐渐成为军中主要武器,旧式的军旅武艺便随之走向衰微,直至退出军中。与之相反,民间武艺却勃然兴盛起来,实际上是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完成了自身体育化的转型。这便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马明达教授提出的“军旅武艺”与“民间武艺”两大类别或范畴的异同之论。毫无疑问,这是当代武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成果,经得起时间考验,也为学界所认同。 “少林学”的依托则是宗教,具体说是外来的佛教。佛教本不言武,更以杀戮为戒律之首。少林寺僧习武并参与战争,后来形成武艺传承体系,这是佛教在中国的特殊现象,有其历史背景和社会诱因,本身原不复杂,是说得清道得明的历史现象。然而,因为有许多夸大失实的东西掺杂其中,便产生了许多奇谈怪论,这需要认真清理。从根本上讲,“少林武艺”或“少林功夫”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融汇的结果。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特色,因其特殊,又富有神秘色彩,便格外引人瞩目,然而并不为佛教界所普遍认同。如近世佛学名家丁福保(1874—1952)先生就曾针对“少林武艺”专门指出:“学佛者当专修佛道,不应兼习武艺。”所以,“少林学”的根基主要在佛教和佛学上。少林寺在禅宗创立和传宗分派历史上的显赫地位和贡献,是少林文化之本。至于别的,包括武艺和功夫、医药等,都是局部特色,是少林文化中的“法外别传”,是其“末”。在“少林学”的大结构中,这个本末关系一定要搞清楚、摆正确,万不可本末倒置,以流为源。任何学问都有源流变化现象,有时比较复杂,甚而会出现流源倒置的变异现象。研究“少林学”,必须严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本位,以客观冷静的考量分析抓住其本质,说明其真相。 当然,虽然作为方外之地,少林寺的宗教文化仍然会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武艺、功夫和晚近以来广为传播的所谓“少林派”武术等,也同样会受到世俗武文化与武术变化潮流的影响。完全保持孤立世外而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比之宗教形态,武术受社会流俗影响的概率更高,所受影响更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当古典武艺蜕变成为晚近以来以拳术为核心的武术以后,其本质上已发生变化。它不再具有临阵搏杀的效用和验证,剩下的一些讲究和说词,还有徒手搏斗技艺之类,社会功用微乎其微,而且受到法律的限定。只要是在一定规则制约下进行的比武之类,都属于体育竞技活动范畴,是古典搏击技艺的现代遗存而已。所以,前引丁福保先生之论,实际上是有点迂阔。他并不清楚,现代的少林功夫与古代的少林武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少林僧人早就进行对多形式的“体操”、“内功”的转型,虽然可能仍然沿用着“武艺”之名。少林武僧在这个转型的潮流中,非但不甘落后,而且转得很快,某种程度上是走在整个民间武术的引领位置上的。 基于对“少林学”学理的认识,本辑收录的稿件超出了“武术”范畴,以少林历史文化的宏观研究为出发点,尽量兼容并蓄,择优录稿。本辑中的论文部分选自2006年由少林寺、中国元史研究会、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元代佛教与少林寺学术研讨会”,部分是多年来我们从事“少林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其他学者已刊出的学术论文。在诸多社会人文学者的参与下,“少林学”研究正在阔步前进之中,应该收录的稿子是比较多的,不是一个专辑所能容纳的。这个专辑只是起步而已,这样的专辑以后还会再编再出。“少林学”与武学同步前行,这会产生相得益彰的学术效应。我们真诚建议国内外的武学爱好者多予关注,把学术眼光延伸到宗教学、历史学和诸多其他学科的领域里,以丰富认识,增加多学科交叉比证的能力,为提升武学学术水平而继续努力 。 感谢永信方丈对《武学》一如既往的指导和支持,这是《武学》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给了我们不断提升编辑水平的动力和鞭策。 感谢父亲马明达教授对前言的悉心指导和修订。大疫弥漫,人尽怀忧, 老父亲虽封门闭户,却始终保持着欢快如常的研读精神,自称“葛天氏之民也,无怀氏之民也”。他时常教我做学问,与我作武学问题的殷殷之谈。我们谈得*多的是武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谈中华武学的基础建设。父亲让我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从中细品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校读金石文字的苦乐。他检出其中一段以他那独有的奇崛挺秀的行楷写给我,让我熟记之: 赵、李族寒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哈哈,老先生这是要我明白这种欢乐情趣的涵蕴之深,明白做一个武学学者须有的操守和执着,也明白他自称“葛天氏之民”的缘由。我想,我可以坚持下去。 马廉祯 庚子仲春于广州

作者简介

马廉祯,男,回族,1978年出生,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硕士生导师召集人,运动休闲学系主任。著名武术家,出生武术世家,祖父辈均为国内著名武术家,本人为马氏通备武学当代的主要继承人与传承人。同时任香港中华国术总会会长、《武学》主编、甘肃省马氏通备武学学会会长、天水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健公书院山长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