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生命美学——后美学时代的美学思考

走向生命美学——后美学时代的美学思考

1星价 ¥188.5 (7.6折)
2星价¥188.5 定价¥2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15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76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20391580 ; 978-7-5203-9158-0

本书特色

百年中国现代美学的**美学命题众所周知,也无可争辩,当然应该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百年中,其影响十分广泛,同时,回应者也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无疑是因为审美与艺术的作用与意义在20世纪始终是一个前沿问题。它是一个真正世界性的命题,也是一个真正切入了世界的命题。因为上帝的死去以及宗教的颓然退场,审美以及艺术的作用与意义被突然关注。而且,西方康德的“美学革命”(审美王国)及尼采与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的“革命美学”(审美乌托邦)以及福柯的“生命美学”(审美异托邦)的对于审美与艺术的作用的高度关注,也期待着中国美学的参与与对话。

内容简介

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很引人瞩目的,无疑当数美学命题—“以美育代宗教”,也当数美学问题—“生命/实践”。它们是两个百年中国现代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走向生命美学,正是本书对于“生命/信仰”这美学问题的回答。本书立足于作者提出的“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坚持美学的奥秘在人—人的奥秘在生命—生命的奥秘在“生成为人”—“生成为人”的奥秘在“生成为”审美的人,坚持“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并且以“自然界生成为人”区别于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以“爱者优存”区别于实践美学的“适者生存”,以“我审美故我在”区别于实践美学的“我实践故我在”,以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区别于实践美学的以审美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附属品、品质品,从生命美学的背景转换、研究对象、当代取向、提问方式、理论谱系、何谓与何为以及生命美学与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的异同等层面,做出了系统阐释,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美学学派——生命美学学派自身的深度思考与开拓创新的集中展示。

目录

目  录

开篇 生命/实践: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双重变奏1

上篇 实践美学:“自然的人化”

  **章 实践美学的困惑17

  第二章 回到实践还是回到生命43

  第三章 我审美,故我在94

  第四章 “去实践化”—“去本质化”—“去美学化”140

第五章 美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159

中篇 生命美学:“自然界生成为人”

  第六章 美学背景的转换181

  第七章 美学,这是什么?266

  第八章 生命美学的美学谱系329

  第九章 生命美学何谓420

第十章 生命美学作为未来哲学486

下篇 美学:以“生命为视界”

  第十一章 生活问题的美学困局583

  第十二章 身体问题的美学困局603

  第十三章 生态问题的美学困局625

  第十四章 环境问题的美学困局650

  

  参考文献668

  

  后记67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知常,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2007—2019年前往澳门任教,2020年任期届满回归内地。陆续担任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主任(2013— ),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创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10—2012)。历任南京大学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澳门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省民盟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省青联常委、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与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澳门国际电影节秘书长、澳门国际电视节秘书长、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聘教授。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曾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十八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