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庭坚散文研究

黄庭坚散文研究

1星价 ¥61.9 (7.2折)
2星价¥61.9 定价¥8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213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76021387 ; 978-7-5760-2138-7

本书特色

黄庭坚是北宋继欧阳修、苏轼之后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他位居“苏门四学士”之首,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诗歌成绩突出,而且兼具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对北宋后期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者立足文本,运用传统的分析、归纳及比较的研究方法,结合多元发展和以文化为视角的考虑,对黄庭坚的散文作较为全面的研究,探究其创作的分期、散文理论、艺术特征和各种文体的特色,还关注到治学、交友、经历及气质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 本书系黄庭坚散文研究者、中文系师生、大学与高中语文教师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的散文作品为研究对象,按其人生经历划分为游学期、下僚期、馆阁期和贬谪期。从创作数量、立意、语言特色、艺术风格来探讨治学、交友、气质、经历对其创作和理论形成的影响。论著将宏观的研究方法和微观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立足文本,运用传统的分析、归纳及比较的研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多元发展和以文化为视角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苏门四学子之首黄庭坚的散文作品进行了较为的全面研究,探讨黄庭坚散文创作的分期、散文理论、艺术特征和各体散文创作特色等,充分展示黄庭坚对兴旺蓬勃发展的北宋散文的贡献。宋代文学以“古文”的复兴带动了整个体裁样式和技巧风格向平易自然、明白晓畅的方向发展,而深入研究黄庭坚对各体散文发展的贡献,将其放在唐宋散文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究其传承与突破的意义和对后世散文的深远影响,有助于推动对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发展。本书系中文系师生,大学语文、高中语文教师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章 黄庭坚散文研究综述
**节 黄庭坚散文的流传
第二节 黄庭坚散文研究概况

第二章 黄庭坚散文创作分期
**节 游学期
第二节 下僚期
第三节 馆阁期
第四节 贬谪期

第三章 古代散文理论的探索者
**节 自成体系的散文理论——以《答洪驹父书》为中心
第二节 散文创作方法论

第四章 蕴藉有味的艺术特征
**节 本以新意
第二节 有意于奇
第三节 禅理为文
第四节 平淡老成
第五节 工于语辞

第五章 拓展性的各体散文
**节 辞赋:*得其妙
第二节 序跋:皆有趣味
第三节 杂记:*可称者
第四节 书简:修辞立诚
第五节 碑志:简明有法
第六节 铭文:率入妙品
第七节 字说:得窥藩篱
第八节 颂赞:多有变体

第六章 黄庭坚与唐宋古文运动
**节 黄庭坚与韩柳欧苏
第二节 黄庭坚拓展宋代文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黄庭坚两篇小说考
附录二 黄庭坚部分散文系年考
附录三 《历代文话》之话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徐建平,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华东师范大学校报主编、副编审。200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及《长江学术》等发表论文十多篇;在《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作品百多篇。新闻作品《全国劳模徐虎补课》等十多篇先后获全国和上海高校校报好新闻奖。2010年荣获华东师范大学颁发的世博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荣获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2006—2007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