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艺术体育)— 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理论变革与实践探索

包邮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艺术体育)— 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理论变革与实践探索

¥45.0 (5.6折) ?
1星价 ¥45.0
2星价¥45.0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790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4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06879019 ; 978-7-5068-7901-9

内容简介

本书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理论变革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时代呼唤、学校体育发展的矛盾与困境、学校体育价值的多学科认识与再出发、学校体育面临的具体问题、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之省思、体育教师群体的研究、强化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变革、理想的学校体育等。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目录

**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及体育教学现状概述 **节 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第二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 **节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思路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模式 第三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思维的转变与发展 **节 教学思维基本理论 第二节 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思维的转变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第四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挖掘与优化 **节 体育教学内容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优化与发展 第五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与应用 **节 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第六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节 体育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 当前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应用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第七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节 体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差异 第三节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手段的应用 第四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第八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与发展 **节 体育教学环境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环境的系统观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与发展 第九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二节 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章 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时代呼唤 **节 教育强国的时代呼唤 第二节 体育强国的时代呼唤 第二章 学校体育发展的矛盾与困境 **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矛盾 第二节 学校体育、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政策赋权与实践困境 第三节 教育变革与学校体育理念之争 第四节 体育的价值,协同育人机理不清 第三章 学校体育价值的多学科认识与再出发 **节 学校体育的价值判断与梳理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价值——基于生物学的视角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价值——基于教育学的视角 第四节 学校体育的价值——基于人格的视角 第五节 体育的育体、育心、育人与青少年未来生活 第四章 学校体育面临的具体问题 **节 应试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责任放逐与危害 第三节 错误的体育评价导向 第四节 课程标准竞技化、成.人化,体育器材低质化的影响与危害 第五节 学校体育的趣味性、吸引力不足 第六节 学校体育发展的场域受限 第七节 大众健康误区与非体育路径依赖 第八节 校园“足球热”的“冷思考” 第五章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节 学校教育为什么离不开体育 第二节 学生为什么没有掌握运动技术、组织不起比赛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与专项化改革 第四节 我国传统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的认知局限 第五节 没有了极点、二次呼吸的体育教学还剩下什么 第六节 再论“百练跑为先” 第七节 学校体育健康理念的偏差与纠正 第六章 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之省思 **节 学生体质测试制度变迁与数据下降 第二节 学生体质变差了吗 第三节 学生体测数据误差及学生主观努力因素 第四节 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扭曲与异化 第七章 体育教师群体的研究 **节 由“体育教师之问”而问 第二节 体育师资培养的问题 第三节 学校缺乏体育教师吗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第五节 体育教师职业成就感与责任心 第六节 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与教学策略调整 第八章 强化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节 体育课既要教技术,更要教如何运用技术 第二节 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 第三节 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质量 第四节 校外青少年体育培训爆发式增长的启示 第五节 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主动占领学生课余时间 第六节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改革 第九章 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变革 **节 重构学校体育的价值体系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价值认同与广泛共识 第三节 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第四节 充分运用政策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第十章 理想的学校体育 **节 学校体育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良性互构 第二节 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与“心流体验” 第三节 凸显体育的“育人” 第四节 自然体育思想与新体育学派借鉴” 第五节 零点体育课(学习准备型体育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志斌,男,陕西汉中人,出生年月:1980.1,中共党员,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2003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获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同年到西南科技大学任教。2011.9-2012.7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做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现任西南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获西南科技大学首届《青年教育教学之星》称号。研究方向为体育基本理论、体育教学与训练,近年来主持地厅级课题5项,省级教改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3项,**发明人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出版学术著作一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