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7354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21735413 ; 978-7-5217-3541-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冯内古特粉丝,外国文学爱好者,大、中学生。★《蓝胡子》是冯内古特晚年的重要杰作,灵感来自著名的童话故事“蓝胡子”,本书自1987年出版以来,受到《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的一直推崇,“自《五号屠场》以来,冯内古特没有比《蓝胡子》更好的小说了”。三十多年后,简体中文版终于问世。 ★ 冯内古特是村上春树、格雷厄姆·格林、诺曼·梅勒一致推崇的文学大师,是与马克·吐温齐名的黑色幽默作家。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里,冯内古特的小说几乎人手一册,他是“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 ★在小说中,冯内古特假借一个美国前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自传的形式,叙述了他尴尬的艺术生涯,*后完成了作为艺术学徒的绝响之作。 ★冯内古特用笑比哭还难受的黑色幽默,书写了“二战”“亚美尼亚大屠杀”等历史大事件如何左右个体的命运。 ★ 本书虽不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信史,却真实地反应了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等一群美国艺术大师的艺术创造和生活。正如作者所说的,在书中“我没有让他们做任何这些人实际上不会做的事情”。 ★本书融合了冯内古特早期小说中的很多主题,包括个人身份、艺术家的社会角色、家庭的重要性、美国的等级制度,以及战争中付出的肉体与情感的代价等等,堪称其一生“总结性”的一次伟大创作。 ★《蓝胡子》是冯内古特小说中**部严肃处理男性和女性关系的作品,**次有强势的女性角色在他的小说中为女性代言发声。
内容简介
《蓝胡子》是冯内古特晚年重要的杰作,狂放的幽默与辛辣的嘲讽在这部虚构的自传中交相激荡。小说主人公拉宝·卡拉贝奇亚是位七十一岁的老画家,孤独地生活在纽约长岛的一座大宅中,他希望自己能与锁在土豆仓库中的秘密一同被世人遗忘。然而有一天,一个冒失的寡妇突然闯入了他的生活,纠缠着他说出一生的故事……
节选
尽管讲到蓝胡子的故事,但我的仓库里并没有尸体。我有两任妻子,**任叫多萝西,我们离婚后很快就又结婚了,再婚后据说很幸福。现在多萝西成了寡妇,住在佛罗里达萨拉索塔一栋海滨公寓里。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是我们都认为战后我会成为的那种人 :一个能干又讨人喜欢的保险商。我们各自拥有一段海滩。 我的第二任妻子,亲爱的伊迪斯,葬在附近的绿河公墓,我也希望葬在那里—其实距离杰克逊·波洛克和特里·基奇的坟墓只有几码远。 如果说我在战争期间杀了什么人的话,那是完全有可能的,那应该是在一个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弹壳击昏我,并且打掉我一只眼睛之前几秒钟的时间里杀的。 ?? ?? ?? 我还是个双眼齐全的男孩时,算得上圣·伊格纳西奥糟糕的公立学校系统中他们所见识过的*好的制图员,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的几个老师对此印象非常深刻,他们向我父母建议说,也许我应该以艺术为职业。 但是,这样的建议对我父母来说好像不切实际,他们请求这些老师别往我脑子里灌输这种念头。他们认为艺术家都穷困潦倒,经常作品没有获得承认人就先死了。当然,他们大体上说的没错。在我的藏品中,生前生活*为潦倒的已故艺术家的作品价值*高。 如果一个艺术家想真正抬高自己作品的价码,我的建议也许只有这样 :自杀。 ?? ?? ?? 但是,1927 年,我十一岁的时候,碰巧就在我正行进在成为像我父亲一样出色的补鞋匠的正道上的时候,我母亲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美国艺术家赚的钱跟很多电影明星和大亨们不相上下,事实上还是那些电影明星、大亨们的朋友,而且与之势均力敌,同时还拥有一艘游艇—另外,在弗吉尼亚还有一个马场,在蒙托克有一座海滨别墅,离这儿不远。 母亲后来还说,不是太久之后,因为她只有一年可活的时间了,她说如果不是因为看到这位身价不菲的艺术家站在自己游艇上的一张照片的话,她永远不会读这篇文章。这个游艇的名字是一座山的名字,那座山对亚美尼亚人来说,神圣得就像日本人心目中的富士山 :亚拉拉特。 此人肯定是亚美尼亚人,她心想,而且果然就是。那本杂志上说,他在莫斯科出生时名叫丹·格里高利亚,父亲是一个驯马师,还说他曾师从俄罗斯皇家铸币局的首席雕版师。 1907 年,他以一个普通移民而不是任何大屠杀避难者的身份来到美国,把名字改成丹·格雷戈里,并成为杂志小说、广告以及青少年读物的插画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他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收入*高的艺术家。 那样讲仍然可能是真实的。对丹·格雷戈里,或者像我父母称呼的“格里高利亚”来说,如果把他在 20 世纪 20 年代,特别是大萧条时期的收入换算成今天已经贬值的美元,他的收入仍然可能是*高的,无论活着还是死了。 ?? ?? ?? 我母亲对美国的观察眼光是非常犀利的,不像我父亲。她推断美国*流行的疾病是孤独,甚至连高端人士也会经常受此折磨,认为他们会对友善且有魅力的陌生人做出出人意料的回应。 于是母亲就对我说,当时我几乎已认不出她来,她的脸变得如此狡黠,简直像巫婆 :“你必须向这位格里高利亚写信。你必须告诉他,你也是亚美尼亚人。你必须告诉他,你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哪怕只有他一半好都可以。告诉他,你认为他是有史以来*伟大的艺术家。” ?? ?? ?? 于是,我就用稚嫩的笔迹写了这样一封信,或者说写了二十多封这样的信,直到母亲满意地认为这只诱饵已经不可抵挡才罢手。我是在父亲没完没了的刻薄的讥讽中完成这项艰难任务的。 父亲不停地说什么“既然他已经改了名字,就不再是亚美尼亚人了”“如果他在莫斯科长大,他就是俄罗斯人不是亚美尼亚人”“你知道这样一封信在我看来意味着什么吗?‘又来了个讨钱的人’”。 母亲用亚美尼亚语对他说 :“你看不出我们这是在钓鱼吗?如果你老这么大声嚷嚷,会把鱼给吓跑的。” 在土耳其的亚美尼亚地区,顺便说一句,或者那是别人告诉我的 :打鱼的都是妇女而不是男人。 我的信招来了多么完美的咬钩啊。 我们先钩住了丹·格雷戈里的情妇,一个名叫玛丽琳·凯普的前齐格菲尔德歌舞团的女演员! 这个女人将成为我平生**个做爱的女人——在十九岁的时候!噢,我的天哪,我是个多么守旧的老傻帽啊,想想那次性启蒙,简直跟克莱斯勒大厦一样奇妙——而我厨子十五岁的女儿已经开始服用避孕药了! ?? ?? ?? 玛丽琳 · 凯普说她是格雷戈里先生的助手,还说她和先生被我的信深深地打动了。正如我想象的,格雷戈里先生是个大忙人,请她代为回复。这是一封四页纸的信,用一种爪爬的笔迹写就,幼稚程度几乎跟我旗鼓相当。她当时只有二十一岁—是西弗吉尼亚一个不识字的矿工的女儿。 她三十七岁的时候,将成为波尔托马焦雷伯爵夫人,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拥有一座粉红色的宫殿。她五十岁的时候,将成为欧洲*大的索尼分销商,同时又是旧大陆*伟大的美国战后现代艺术收藏家。 ?? ?? ?? 我父亲说她肯定是疯了,才给一个陌生人写一封如此冗长的回信,而且还是写给一个当时什么都不是的小男孩,何况又离得那么远。母亲说她一定很孤独,这点倒说得没错。格雷戈里像对待一个宠物一样把她关在屋子里,因为她太漂亮了,还把她当模特来使用。但她肯定不是他事业上的助手。他对她在任何事情上的看法都毫无兴趣。 他也从不让她出现在自己的晚宴上,从不带她去旅行,看演出,去餐馆,或者参加别人的派对,也从不把她介绍给自己那些声名显赫的朋友。 ?? ?? ?? 玛丽琳·凯普在 1927 年到 1933 年间给我写过七十八封信,我仍然记得这个数量是因为我还留着这些信,现在都用一个手工做的皮革包成一册,放在书房的一个书套里。封皮和书套是亲爱的伊迪斯在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时送我的礼物。伯尔曼太太已经发现了那东西,因为她发现了这里任何有情感意义的东西,除了仓库的那几把钥匙。 伯尔曼太太已经读过所有那些信件,并没有事先问我是否觉得那些东西属于个人隐私,而我肯定认为那是隐私。她对我说,而且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次听上去她的口吻中充满敬畏:“这个女人随便一封信讲述的关于人生的美妙事物,都要比这个房子里每一张画讲述的要多。这些信是一个受尽嘲讽和虐待的女人的故事,她发现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因为她就想成为一个作家。我希望你知道这点。” “我知道。”我说。当然是这样 :每封信都比前一封更深刻,更有表现力,更自信,更自尊。 “她受过多少教育?”伯尔曼太太问道。 “高中只上了一年。”我说。 伯尔曼太太惊奇地摇了摇头。“那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一年。”她说 ………… 译后记 :学徒的绝响之作 杨向荣 我平常不太喜欢对自己即将翻译的作品提前来个毫发毕现的调查和研究,那会大大削弱翻译过程体会到的寥若晨星的快感。之所以说寥若晨星,是因为现在感觉翻译得越多越惧怕。对《蓝胡子》的译前功课同样做得囫囵吞枣,不是懒惰,而是刻意想囫囵吞枣。有时这样做让我翻译了自认为苦涩满齿的东西,那就只能说啃得真活该。我本以为《蓝胡子》是一部关于一群或者一个放荡不羁的美国画家煞有介事的自传小说,会让读者领略一番曾经活跃在地下的某个或许是杜撰的绘画流派成员们的窘迫和混乱兼有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绘画理念。只要写放荡不羁就有看头,这是鉴别外国文学可读性的不易真理。刻意借助寥寥无几的信息组合出《蓝胡子》的粗略内容后,我随即在拖了很久后动笔。随着翻译的深入展开,情节的呈现渐渐与我*初的想象绝尘而去,在《蓝胡子》中,放荡不羁或许有之,然而别样的严肃早已将其压服。我已经踏上距离*初的想象很远的不归路,然而冯内古特在这条新路两边辛苦栽培的树木景致比我原来想象的更加别致。所有伟大的作家或者哲学家,之所以能称为大家,是因为他们都会给我们以别致的东西。像冯内古特这样的作家,他不给我们别致的东西,首先他自己都会感觉特不舒服。 初识冯内古特大名时,我对美国文学尚混混沌沌,先是看到《囚鸟》,几年后又在某个高原小镇上的书店买到绝不会有人问津、在书架上肯定摆了好几年的《茫茫黑夜》。其实,后者在国内的出版时间比前者要早。那时,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将来会翻译冯内古特的作品,至于《蓝胡子》就更梦想不到了。我们大学时的外国文学课并不讲冯内古特,但是在美国现代派文学中,冯内古特的压倒性存在早就让我们这些爱好美国文学的学徒们难以忽略了。虽然如此,我自己关于冯内古特的印象和阅读却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获得有效扩充和发展。《蓝胡子》属于冯内古特稍微晚近的作品,就属于我没有扩展到的作品。我对《蓝胡子》的好印象仅凭“蓝胡子”这个名字获得。这个名字本身和对它作为著名童话故事略知一二的惊悚情节吸引了我的想象,*后,老冯不负我望,果然以非同凡响的蓝胡子式的结局答谢了我的劳役。 1922 年,冯内古特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曾在康奈尔大学就读,二战时在美军服役,后被德军俘虏,所囚禁的城市德累斯顿被英美联军轰炸后夷为平地。冯内古特当时因为躲在地下肉库里,方才幸免于难。冯内古特从写科幻小说起家,出版于1952 年的《自动钢琴》讽刺自动化带来的问题,后来陆续出版《泰坦的女妖》《茫茫黑夜》《猫的摇篮》《五号屠场》等科幻色彩很浓的小说。真正让冯内古特获得国际声誉的是《五号屠场》。从那以后,他不仅是畅销作家,同时还是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著名代言人。但是冯内古特的个人天才和巨大的流行魅力早在他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初期的小说中就已经扎下了根底。20 世纪 60 年代是冯内古特科幻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后来,他就转而关心美国的各类重大现实问题,作品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其讽刺幽默的特色更是炉火纯青。有评论家说 :“冯内古特小说描绘的世界里,没有希望,没有目的,没有拯救世界的办法。”这位评论家把老冯的小说世界描绘得暗无天日且束手无策,好像他笔下的人物们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只好以黑色幽默置之。其实,冯内古特的作品洋洋洒洒,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 评论家们把黑色幽默这个标签贴给了冯内古特,我们不妨看看这个标签和老冯本尊对黑色幽默的态度和看法。何谓黑色幽默,作家本人的解释或许更有说服力。美国布朗大学教授罗伯特·肖尔斯采访老冯时,问到他本人是不是反对这个标签,或者是否多少接受了这个标签。老冯说他觉得很玄乎,这东西好像一种推销用的标签,好像是有人拿了一只玻璃罩,把几只蟋蟀扣在里面,然后给这些蟋蟀取一个名字。干这个命名活儿的人是作家布鲁斯·杰·弗里德曼,这位弗里德曼编了本书叫《黑色幽默》,这样年轻的弗里德曼倒成了黑色幽默的鼻祖了。肖尔斯教授说,但愿这种命名不是一时的风气,别过几年把老蟋蟀都扫掉,又捉些新蟋蟀进来。教授和作家的对谈把黑色幽默的源头追溯到阿里斯托芬,老冯说他十四岁就读过这位作家的东西,读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告诉十四岁的老冯,老阿里很下流,老冯读完后的感慨是,的确如此,不但下流而且伟大,因为老阿里很会令人发笑。这样貌似随意的对谈逐渐接触到了黑色幽默*初的内核。有人批评冯内古特的作品不够辛辣,不够讽刺,老冯以阿里斯托芬为例说,他肯定不是个愤怒的讽刺作家,肖尔斯认为斯威夫特才是真正愤怒的讽刺作家,但他付出的代价是发疯。令老冯不安的是,有些黑色幽默作者认为人类拉屎撒尿、过性生活是件可耻的事,取笑人类的这种肉体机能。老冯认为大多数黑色幽默作家的东西很难令人发笑,他自己则努力不管写什么东西都要使人发笑,否则就是失败。老冯在讲到讽刺的社会功能时说,想让自己教的学生在他们做将军和总统之前捉住他们,用人道、人性来毒害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以毒攻毒,而黑色幽默是包得很好的少量毒剂。冯内古特在这篇对谈中触及的黑色幽默的相关内涵可能比较简单,但其价值在于这是由黑色幽默主将本人亲口所谈。 冯内古特以黑色幽默名世,这个标签几乎跟定了他,但是在《蓝胡子》中,黑色幽默的色泽其实有所下降,他拿手的科幻小说中的奇思异想的质地几近没有。相反,整体上现实主义的基调贯穿始终,*具象征意义的是,叙述者的画作风格也由年轻时的抽象表现主义*终变成了彻底的现实主义。老冯虽然在叙述上不时打破时间逻辑,但内在却是坚实的现实主义底子,细节上努力为讲精彩故事而认真着墨。依然幽默,依然黑色,但黑色幽默已经不是老冯经营的重点。 《蓝胡子》出版于 1987 年,其时冯内古特已经六十五岁,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他晚期*好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冯内古特既重温了他早期小说中的某些主题,包括个人身份、艺术家的社会角色、家庭的重要性、美国的等级制度,以及战争中付出的肉体与情感的代价等等。如果我们对冯内古特之前的重要作品比较熟悉的话,会发现,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这些主题在这部作品中几乎都重现了,然而,老冯毕竟老辣,他对自己钟爱的主题用不同的格调进行了重奏,而且又开辟了新的领地。有论者认为,《蓝胡子》是冯内古特小说中**部严肃处理男性和女性关系问题的作品,**次有强势的女性角色在他的小说中为女性代言发声。两位显眼的女性角色给予《蓝胡子》以他早期小说缺乏的全新的维度。 冯内古特假借一个所谓美国前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画家的自传的形式,叙述了他尴尬的艺术生涯,*后完成了作为艺术学徒的绝响之作。在这位所谓自传作者忽前忽后貌似打破时间顺序的叙述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影响个人生命的过程具体化了,命运如何捉弄人的细节呈现了,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抉择如何让世界一流的艺术家自我毁灭的传奇写就了,战争对参战者延绵不绝的消极影响放大了,女性的苦难和要强精神矗立起来了,情爱的蠢蠢欲动终至空虚搅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美国梦突如其来但顷刻间又化作噩梦的图景描摹出来了,命运坎坷的女子*终变成强势女贵族,痛斥任何战争本质上都是男性针对女性的战争,女性主义的视角又似乎开辟出来了,蓝胡子童话式的意外效果实现了。所有这些在叙述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宏大主题,其承载者和言说者却放在寂寂无名者以及具体可感的人物身上,用扎扎实实的细节来连缀成形,来*终完成。尤其是,叙述的幽默腔调和众多逼真的细节让整个小说有种难以言传的荒诞古怪,这种故作不着调的怪诞感又把作家可能想表达的宏大主题藏得更隐蔽,消解了为主题而叙述的嫌疑。可以说,冯内古特在一件小幅画作中凝聚了非常多的理念元素,然而整幅画作看上去却没有斧凿的痕迹,层层叠叠的意义和意味互相交织却又浑然天成。 但是,《蓝胡子》首先是一本关于艺术家和艺术的小说。它写了几个画家、几个作家,比较刺眼的是,这几个画家和作家几乎个个都不正常。叙述者当学徒时的师父是一个怪癖缠身的插画大师,这位大师不仅成年后举止怪诞,他本人在当学徒的时候就是个非同寻常的小狠人,功成名就之际却甘愿做墨索里尼的宣传家,惨死战场,死而不得其所,聪明绝顶的人所选所择何其愚蠢。叙述者成年后的画友们多半自杀了,自杀的理由和方式也千奇百怪。叙述者本人同样怪诞,因此付出了妻离子散的代价,再次结婚后似乎放弃了创作,干起画作收藏和买卖的生意,人们以为他甚至连画都不会画,*后却在妻子老宅的土豆仓库里向一位同样怪诞的女作家展示了自己对二战结束时欧洲形形色色参战人员巨细无遗的大型群像的描画,挑剔的女作家叹为艺术绝响。突然闯进叙述者生活里的女作家行为乖张狂傲背后掩藏着严重的精神危机。借住在叙述者大宅里的老作家更是饱受曾经参与的战争后遗症的折磨,不能正常生活。不正常如幽灵般追随着这些艺术家和作家。这本关于艺术家的小说又写了若干艺术家与所谓主流人群的隔阂相异,其根源各不相同,作家也无意去做统一的探究,留给读者去思索。在跟艺术有关的问题上,小说也多有涉猎。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艺术与商业的关系,艺术与名望的关系,艺术与命运的关系,严肃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分野界定,艺术家之间的竞争、嫉妒和友谊,作家之间的排斥和藐视,绘画与写作之间的区隔,个人对好坏艺术判定的异见,这些跟艺术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在有意无意间以貌似漫不经心的方式触及到了。 我们列举了《蓝胡子》中涉及的宏观和微观的主题,冯内古特对这些主题的意识,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叙述中带出来的,无论哪种情况,他对这些主题的驾驭堪称手起刀落不见痕迹的大师。如果我们看到某部小说充满了主题,理念完全淹没了活的叙述和情节,这部小说的观念的力量不管何其强大,它都是有瑕疵的或者就是失败之作。冯内古特不是这样。这些主题或者理念是我们细读后感觉出来的,不是作家刻意营造塞给读者的。冯内古特首先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而不是理念的供给商。据说,老冯早年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人类学,硕士论文就是分析民间故事的结构。年轻时的学习在《蓝胡子》的写作中也爆发了威力。比如叙述者的师父和他的师父拿制作伪币逞才的故事,愚弄和反愚弄,就带有强烈的民间故事的味道。不用说,*后艺术学徒的绝响之作出其不意的呈现,也借取了童话故事蓝胡子的灵感。所以,我们从《蓝胡子》里看到的不是自说自话的泛滥,而是对讲故事的致敬,作者每个大的叙述区块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布局构建的,因此也有故事特有的悬念魅力。我们看到的是故事绝对大于理念。 《蓝胡子》中遍地可见痛苦,但冯内古特并没有用惨兮兮的口吻来讲述,在讲述的口吻方面,他用了克制的幽默、冷峻的幽默,比如叙述者的母亲捡到在一次大屠杀中从一个老太婆嘴里流出的贵重首饰的细节,这已经是典型的黑色幽默了。我们知道,黑色幽默不仅仅是在叙述手法上独具特色,而且是对人生经验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后,才对喜怒哀乐表达出迥异于传统的幽默。既然是黑色,这种幽默引起的笑恐怕比哭还要难受。冯内古特当然深谙此道,他试图用别致的角度研究正剧处理的问题,所以他的幽默就绝不是简单的滑稽或者插科打诨所能比拟的。幽默写作要比悲情和正剧更难,因为它对才智的要求更高,一句插科打诨的话中凝聚的智力肯定要比正正经经、原原本本地描述一件事所需要的智力更高,这是毋庸置疑的常识。冯内古特以尖锐的智力之刀片划破包裹着事物的厚厚外皮,让人们看到潜伏的真相,他用这把智力超强的刀片解剖复杂的表象,把荒谬展示出来,不仅丰富读者的见解和生活经验,同时又从哲学的层面上施予读者某种解构现实的方法论。晚年的老冯据说越来越像个哲学家,我从照片上看他颇有爱因斯坦的风度,相由心生,这大概跟他常年施展这种哲学性智力活动不无关系。我们读冯内古特的作品,绝不可能在智力的教益上无所收获,我们既不能错过他对笑的解构,让笑具有更加复杂和悲苦的含义,同样,如果我们错失了对他智力的鉴赏,我们就会错失更多。 冯内古特在不长的篇幅里留下了众多可以解说的线索,关于《蓝胡子》的更多评说必须留给读者,我在这里不必喋喋不休。翻译这本小说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旅程,我自己还是美国文学幼稚学徒的时候就被老冯所倾倒,如今由昔日学徒转运大师之作到异国他乡,其间的惴惴不安和能力风险可想而知。*后,感谢楚尘君信赖,让我来尝试这场转运工作。另外,感谢编辑章武君,帮我消除了诸多贻笑大方的错会。
作者简介
库尔特·冯内古特 Kurt Vonnegut 20 世纪美国重量级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猫的摇篮》、《五号屠场》、《冠军早餐》、《时震》、《囚鸟》等。他的作品抓住了他处身时代的情绪,并激发了一代人的想象。冯内古特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1940年考取康奈尔大学,主修化学。1944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主张反战的他志愿参军,远赴欧洲战场。1945年遭德军俘虏,被囚禁在德累斯顿战俘营。冯内古特的文学创作,不少灵感正是来自于在战俘营的经历。战后冯内古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任教。他从50年代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60年代起开始出版长篇。晚年的冯内古特在曼哈顿和纽约长岛的田园里颐养天年。2007 年3月在家中楼梯上不慎摔倒,同年4 月11 日,在曼哈顿逝世。
-
汪曾祺小说集:鸡鸭名家(精装)
¥16.7¥45.0 -
杀死一只知更鸟
¥22.6¥48.0 -
若非此时,何时?
¥12.6¥42.0 -
去吧.摩西-企鹅经典
¥13.7¥39.0 -
月亮与六便士
¥11.8¥38.0 -
高能预警
¥16.8¥48.0 -
生死场
¥10.4¥36.0 -
舞姬
¥18.9¥43.0 -
坟墓的闯入者-企鹅经典
¥15.6¥39.0 -
窄门
¥13.2¥28.0 -
茵梦湖
¥17.2¥49.0 -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17.8¥37.0 -
鼠疫
¥15.1¥38.8 -
希区柯克悬疑故事
¥11.0¥38.0 -
刀锋
¥11.5¥46.0 -
悉达多
¥12.0¥28.0 -
比利战争
¥12.5¥39.0 -
山海经
¥21.1¥68.0 -
罗生门
¥11.9¥36.0 -
企鹅经典:纯真年代
¥13.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