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1星价 ¥62.7 (4.9折)
2星价¥62.7 定价¥1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96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7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20399647 ; 978-7-5203-9964-7

内容简介

该书论证了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群学是春秋战国社会巨变的产物,是世界历史上罕有的百家争鸣的结晶,是先秦中华学术高峰的理论硕果。由此证明了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以及费孝通等的论断——荀子是中国社会学的巨擘。从而纠正了120多年来所谓“中国本无社会学”的旧说。群学作为合群、能群、善群、乐群之学,包含了解释中国社会之所以繁盛不衰的密码。继承和发扬群学,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目  录

Ⅰ 中国本有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 “社会学的春天” 谈起 (3)

一 九年回顾与评估 (3)

二 必须触及社会学发展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 (5)

三 唯有自主创新才能迎来 “ 社会学的春天” (12)

四 唯有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才能有重大的自主创新 (16)

五 建议 (20)

中国社会学源流辨 (23)

一 关于 “ 社会学” 学科性质与现代性的关系 (23)

二 关于 “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社会学” 的疑问 (26)

三 关于 “ 中国社会学” 之 “ 源” (34)

四 关于 “ 中国社会学” 之 “ 流” (38)

五 两条路径, 两种结果 (41)

中国本来就有社会学——2015 年 11 月 15 日在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生活方式讨论会” 上的讲话 (45)

一 可喜的转变 (45)

二 深刻的反思 (46)

三 一个焦点 (47)

四 一个假说 (48)

五 一个关键 (48)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起源问题——2015 年 11 月 27 日在山东大学的讲座录音整理加工稿(摘要) (50)

一 山东文化的三大贡献 (50)

二 转移文化场景 重新调整思路 (51)

三 运用中国思维方式看待学科起源问题 (53)

四 思维方式问题背后是文化自觉问题 (56)

五 文化自觉问题背后是国运问题 (58)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主轴 (62)

一 关于 “ 中国社会思想史” 学科含义的思考 (62)

二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主轴应是中国社会学起源和发展史 (64)

三 “ 中国社会思想史” 要重新定位 (67)

文化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研究 (70)

一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核心内容 (70)

二 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思想史被边缘化的问题 (75)

三 增强文化自觉是发展中国社会学的必要前提 (77)

Ⅱ 群学概念体系

群学精义和基础性概念 (85)

一 “ 群” 的属性 (86)

二 “ 群” 的辨正 (87)

三 “ 群学” 的要旨 (88)

四 荀子 “ 群学” 的命题 (89)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90)

一 怎样认识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史 (91)

二 怎样对待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史 (95)

三 怎样探寻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101)

史海拾贝——中国社会学概念体系的历史资源 (104)

一 中国社会学起源问题的根本性 (104)

二 以本土概念体系确证中国社会学 (105)

三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概念 (109)

四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15)

五 研究中国社会学概念体系对于实现中国社会学崛起的重要意义 (133)

六 结语 (134)

《中国社会学: 起源与绵延》 后记 (136)

华夏品位的社会学——2017 年 5 月 18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 “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 的演讲 (138)

一 历史基础 (138)

二 关于 “ 群学” (139)

三 史海拾贝 (141)

四 概念体系 (143)

五 结语 (146)

Ⅲ 群学命题体系

论群学复兴——从严复 “心结” 说起 (159)

一 群学正名 (160)

二 群学要义 (165)

三 群学特质 (174)

四 群学新命 (181)

论群学元典——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个版本 (193)

引 言 (193)

**节 “ 一线四层” : 群学元典的基本格局 (195)

第二节 环环嵌套: 群学命题体系的原本结构 (202)

第三节 整合—贯通: 群学命题体系的演进逻辑 (206)

结 语 (211)

欲兴其学 先正其史——略谈中国社会学史研究 (216)

一 为什么要重新书写中国社会学史 (216)

二 关于 “ 群学” 与 “ 社会学” (219)

三 为什么要重视命题演进史 (222)

四 群学命题体系的学术价值 (224)

关于群学创立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228)

三为祭酒——稷下学宫与群学孕育 (236)

一 关于稷下学宫 (237)

二 荀子与稷下学宫 (240)

身劳而心安 (243)

一 “ 身劳而心安” 的提出 (243)

二 提出 “ 身劳而心安” 的社会背景 (245)

三 “ 身劳而心安” 的含义 (246)

四 “ 身劳而心安” 的价值 (248)

Ⅳ 中国社会学的学科自信


后 记 (33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景天魁,男,1943年4月生于山东蓬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1987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1-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95-2006年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现为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时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主要著作:《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福利社会学》《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中国社会学史》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