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

1星价 ¥28.8 (6.0折)
2星价¥28.8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6070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72607042 ; 978-7-5726-0704-2

本书特色

“你有青春、自信,还有工作。你什么都有。” “那你又缺了什么?” “除了工作,我什么都没有。” 时代巨轮不断向前推动,我们只能奋力追赶,深怕一时不察就被抛在后头。 海明威在上一个世纪写下了“除了工作,我什么都没有”,而这个世纪的我们,又拥有了什么? 在本书同名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里,海明威用简单的文字,打造出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家咖啡店,在那里,有一位年轻服务生,一位年长服务生,一位自杀未遂的老先生,还有足以抵抗生命中所有空无、痛楚的光明与秩序。 “世物皆空,人也不例外。需要的,不过是光,还有某些程度的干净与秩序罢了。” ◎赞誉:“你读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吗?真是杰作!真的,这可是有史以来写得Z好的短篇小说。”——詹姆斯·乔伊斯 ◎编排:收录海明威经典短篇十三篇,包括海明威尤为钟爱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弗朗西斯·麦康伯幸福而短暂的一生》《白象似的群山》等,又收录《印第安人的营地》《三声枪响》《杀手们》等,序列式呈现一个人经历的小孩子、青少年、结婚、生子、丧偶、衰老的成长阶段。《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置于本书结尾,每一次往后翻页的动作,都是“向着光走”的隐喻,希望读者真能随着海明威的故事,抵达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附录:文末附录“海明威十事”及译后记“让我们向着光走”,细数海明威生平重要事件,明晰译者翻译策略,更懂海明威笔法。 ◎装帧:全书顺纹,舒适小开本,方便易携;版式舒朗,无压迫感;内文采用米黄色胶版纸,柔和护眼;封面特种纸,护封Soft white 绵白搭配内封Dark blue暗夜蓝,棉质触感。

内容简介

本书为海明威作品精选集,收录海明威经典短篇十三篇。 同名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象征“失落的一代”(即“迷惘的一代”)所期待的乐园,其中一段充满“空”字改写《主祷文》的意识流独白,不仅在形式上点出语言本质的空无,而且揭露了西方世界系以维持的道德、哲学、宗教价值观早已随着战争而崩溃,徒留一片巨大的荒原。詹姆斯·乔伊斯亦赞许海明威:“他(海明威)让阻隔于文学与生命之间的面纱消失了,这是每一个作家奋力想做到的事。你读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吗?大师之作呀!真的,这可是有史以来写得ZUI好的一篇短篇小说。”

目录

印第安人的营地
医生夫妇
三声枪响
杀手们
世界的光
一则很短的故事
白象般的群山
雨中的猫
弗朗西斯·麦康伯幸福而短暂的一生
艾略特夫妇
在异乡
等了一整天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附录:海明威十事
译后记:让我们向着光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内容节录 夜深时刻,咖啡店的客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一位老人,独坐在日光灯被树叶遮挡形成的阴影里。白天的街道满是灰尘,但入夜后,露水让尘埃落定,老人喜欢在这里待到很晚——他聋了,但他感受得出夜的宁静与白天的差异。咖啡店里的两个服务生都察觉出老先生有点儿醉了,虽然他是个好顾客,但他们也清楚,如果他喝得太醉就会忘记付钱直接走人,只好对他留意着点儿。 “上星期他自杀未遂。”一个服务生说。 “为什么?” “他很绝望。” “怎么了?” “没什么。” “你怎么知道没什么?” “他有钱得很啊。” 他们坐在咖啡店门口边靠墙的那张桌子,看见露台区所有的桌子都空了,只剩老人的那张桌子陷在因风微微摇曳的树影里。一个女孩与一个大兵走过街道。街灯照亮他领子上的黄铜编号。女孩没戴头巾,紧挨他身旁走得匆促。 “卫兵会抓到他。”一名服务生说。 “如果他可以得到想要的,那又何妨?” “他*好现在就离开这条街。卫兵会抓他。他们五分钟之前才经过这里。” 坐在阴影下的老人,拿起玻璃杯轻敲桌上的杯托。年轻的服务生走过去。 “你要什么?” 老人看着他。“再来一杯白兰地。”他说。 “你会喝醉。”服务生说。老人看着他。服务生离开了。 “他会待上一整晚,”他对同事说,“我好困,我从没在三点之前上床睡觉过。他真该上星期就自杀死掉。” 服务生从咖啡店里的柜台拿了一瓶白兰地和一个杯托,大步走到老人桌边。他叠上杯托,在玻璃杯里倒满白兰地。 “你真该上星期就自杀死掉算了。”他对听不见的老人说。老人比了比手指。“再多一些。”他说。服务生继续朝杯里倒,白兰地溢出杯沿,顺着杯柄流进一叠当中*上层的碟子。“谢谢。”老人说。服务生把酒瓶端进咖啡店,坐回同事那桌。 “他喝醉了。”他说。 “他每天晚上都醉醺醺的。” “他为什么要自杀?” “我哪儿知道?” “他怎么弄的?” “拿绳子上吊。” “谁救他下来的?” “他侄女。” “干吗救他?” “为了他的灵魂着想。” “他到底多有钱?” “很多。” “他一定有八十岁。” “我敢说他八十多岁了。” “我希望他赶快回家。我从没在三点前上床睡觉过。在那时候上床是什么滋味?” “他就爱待这么晚。” “他很寂寞。我不寂寞。老婆还在床上等我。” “他以前也有老婆。” “他现在这样,有老婆也没用。” “很难说。有老婆的话,他应该会比较好过。” “他有侄女照顾他。你说过她救了他。” “我知道。” “我不想活得那么老,老人很邋遢。” “那可不一定。这个老人很干净。他喝酒不会乱洒。就算现在喝醉了也一样,你看。” “我不想看。我巴不得他快回家。他一点儿都不体谅还得上班的人。” 老人的视线从酒杯向上移,目光扫过广场,然后望向服务生。 “再来一杯白兰地。”他说,指着自己的玻璃杯。那个心急的服务生走过来。 “不,没了。”他说。笨蛋对醉汉或外国人说话时,总会使用这种省略式的语法。“今晚不卖了。打烊了。” “再来一杯。”老人说。 “没有了,打烊了。”服务生一边用毛巾擦着桌角,一边摇头。 老人站起身,缓慢地数完杯托,从口袋拿出皮质零钱包付了酒钱,还留下半个比塞塔②的小费。 服务生看着他走过街道,老人步履蹒跚却充满威严。 “你为何不让他留下来喝?”不着急的服务生问道。他们正拉下百叶窗准备打烊。“还不到两点半。” “我要回家睡觉。” “差这一个钟头吗?” “我的一个钟头跟他的差很多。” ……

作者简介

[ 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一位着迷于倾听的硬汉。他倾听自然、倾听社会、倾听他者,也因为听得见众人听而不闻的声音,他格外厌恶例如神圣、光辉、牺牲等过于抽象的“大”字,说这些字难以入耳,令人难耐。他创作时总要删除那些字眼,透过精简、拟真的风格,让故事中的角色全都平易近人,栩栩如生。如此的执着,也演变成他终身奉行的冰山理论:“显现的一角之外,应该还有八分之七留在水面下。任何一清二楚的地方都应该删去,只有看不见的地方才能够巩固这一座冰山。” 海明威一生中ZUI熟悉的声音,或许是枪声。他曾远赴西班牙、古巴、非洲等地,参与战事或狩猎,也曾经历重伤,濒临死亡。但无论伤得多重,他总重新站起来,如同他故事中的男性角色一样:一个人能够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晚年,创作压力、酗酒问题,以及家族遗传的精神疾病,让这一位硬汉作家数度进出病院,生不如死。在即将迎接六十二岁生日到来的前夕,一把猎枪朝着海明威的头部发射,无论那是自杀或是意外走火,那一声枪响,便是这一位着迷于倾听的传奇小说家,所听见的ZUI后的声音。 “别人说话时,每个字都得听进去。大多数的人都不愿倾听。”——海明威 译者 陈夏民 先后于桃园高中、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创作组毕业,曾旅居印尼,译有海明威作品《太阳依旧升起》《我们的时代》等。现于台湾桃园从事出版实验计划“逗点文创结社”,依旧相信热血与友情,也还相信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