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
- ISBN:978730009036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08-03-01
- 条形码:9787300090368 ; 978-7-300-09036-8
本书特色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详尽而客观地介绍了比较政治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内容,述说了诸多理论流派的不同观点,追寻它们之间的师承关系以及在学术发展史上的相对位置和地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论争焦点和分歧根源。
同时,《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突破了传统的结构安排,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下讨论了三个主题:一是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即比较政治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学术演进脉络、不同范式及其争论,以及基本方法和分析技术;二是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其中主要涉及政治体系与国家理论、政治文化理论、发展理论、社会-政治结构理论等;三是发展中的比较政治学,主要考察了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趋势与新进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既在类型划分的意义上介绍了各种理论学说形态,又以历史概括的方式考察了政治学说发展和变迁的渊源与走势;既介绍了学界已达成共识的政治学知识,又探讨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因此,《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既可供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阅读使用,也可供专业人员研究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以及发展中的比较政治学/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比较研究是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样的道理,利用比较方法研究政治也是政治学中*常见的方法之一。政治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只有在比较和对比的意义上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并得到恰当的使用。时至今日,比较政治学已经成为政治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并得到发展的主要源泉之一。本书在界定政治和政治学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同时剖析了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和体系理论、比较政治文化研究、社会-政治结构理论等,*后展望了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
前言
邓小平的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革命。改革开放已经给中国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的现实生活上,而且还表现在因现实的变迁而带来的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学学科建设上的成就方面。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让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由经济变革带来的政治体制上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在民主法制建设上,政治的制度化正在加强,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终身制的废除和退休制度的形成。其次,在国家结构上,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简单的单一制已经转变为更加复杂的国家结构关系。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市场经济特征。再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过去是“大政府(国家),小社会”,现在正向“大政府(国家),大社会”的方向变化。社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自由越来越多。*后,在意识形态上,过去那种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封闭、激进而又教条的态度已经转变为开放、理性而又灵活的态度,因而形成了引导改革开放事业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谐社会构想。所有这些变革,都是我们以前所无法想象的。当然,在政治进步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那就是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约束政府权力、使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能够得到顺畅表达的机制,以便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实践,更需要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和政治学专业人才的智慧与理论贡献。
我国的政治变革既是对政治学研究工作的挑战,又是促使政治学发展的良好机遇。我国的政治学在这种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正在快步前进。首先,在学科分类上,政治学已经从法学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级学科。其次,在学科分支上,政治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制度史、思想史而发展成为学科门类更加丰富、更加有特色的一门学科,诸如新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文化、政治学方法论等。再次,在研究方法上,从单一的阶级分析法发展成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多元化方法论,诸如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以及方兴未艾的新制度主义。*后,在问题研究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我国政治学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无视发展中的不足。作为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见证人,我们不能不为政治学发展中的结构性缺失而忧心忡忡。比如,就专业刊物而言,不要说与经济学、法学和历史学比较,就是和政治学的二级学科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专业刊物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政治学的发展,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只能散见于综合性学术刊物和大学学报。
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政治学专业建设。自1980年恢复政治学专业以来,政治学系或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普遍性建制。而且在各高校政治学专业竞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各个高校的政治学学科建设,无不生机勃勃,成就斐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所共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研究重镇。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科发展中非常注重教材建设,经过专业优化组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写的“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很多高校政治学专业和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教科书。从已经出版的教材来看,我认为,“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体系上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教科书固然应该有通用的内容,但是在教材林立的今天,千篇一律而了无特色的教材是难以立足的,也难以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中的每一本教材在体系上的创新性和独特性都是很突出的。
第二,内容上的研究性与新颖性。体系上的独特性应该由内容上的研究性与新颖性构成。教科书不但要介绍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论,还应该容纳*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对有关理论成果的看法与评价。该系列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这些教材都是作者们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心得而撰写的具有新意的研究性作品。一本好的教科书之所以享有盛名,就在于其因体系上的独特性和内容上的研究性而形成的权威性。
第三,观点上的全面性与选择性。教科书是一种通论性的著作,因而包容的学术观点、理论应该尽量全面。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书企图容纳所有的观点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有的观点不过是个别学者的偶发奇想而不具有普遍性。这就需要撰写者去伪存真,认真取舍。我很高兴地看到,本系列教材在追求观点的全面性时,也没有忘记选择性原则。
第四,方法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与包容性。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尤其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政治科学更是如此。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吸纳人类精神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样少不了与其他理论流派的碰撞以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与扬弃。封闭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排除对其他理论流派的介绍与分析。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本套教材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同时,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兼容并蓄地介绍和分析其他理论流派。
本套教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们不但是有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用书,也是政治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籍。虽然具有上述优点和特征,但是十全十美的社会科学著作是不存在的,因此,本套教材中的缺点与不足在所难免。衷心希望专家学者、广大读者积极批评、热情指正!
目录
**节 比较政治学的性质
第二节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
**篇 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节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
第三节 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节 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 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
第三节 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
第四章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节 比较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
第二节 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
第三节 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 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
第五章 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和体系理论
**节 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
第二节 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
第三节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
第六章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
第二节 公民文化研究及其传统
第三节 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权威、革命与政治发展
第四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研究前瞻
第七章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与欠发展的若干理论
**节 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现代化发展
第三节 欠发展论与依附论
第八章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节 精英主义
第二节 多元主义
第三节 法团主义
第四节 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
第三篇 发展中的比较政治学
第九章 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新理论与新方法
**节 新政治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启发
第三节 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到比较政治经济学
第十章 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发展
**节 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刺激
第二节 民主化转型研究
第三节 民主巩固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节选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可以说,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那种“大理论”的建构热潮之后,比较政治学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对于这类大理论的热情,相反,对于上述特定的、更加具体的问题的比较研究却逐渐成为经久不息的热点,成为比较政治学分支学科内不可忽略的题域。对此,后面将给予更详细的说明。
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政治制度变迁是比较政治学的经典论题之一。尽管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代,出于对人类进步和理性的推崇,人们对于政治变迁的具体样式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但现实政治的发展、特别是以革命形式出现的政治变迁,总是引发着敏感的学者去关注政治制度变迁的发生与发展,探讨其得以发生的原因及由之而来的历史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所谓“现代化理论”的框架内,以研究战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的国家机构创设和民族认同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发展研究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客观形势的发展和特定的政策需求所导致的结果,也是比较政治学扩大研究视野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发展研究既起始于对系统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那种过于强调稳定、和谐与均衡的批判,但其本身也同样包含了日后被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学者指责为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取向的因素,从后一类批评中又产生了具有根本性差别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进一步促生了新的对于西方社会自身发展历程的研究。直至今天,诸如制度化发展的差异性和阶段性,以及政治腐败现象探源等问题仍然使政治发展研究在比较政治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比较政治研究者对于政治发展理论的关注也推动了其他学者向政治变革的经典理论论题的回归,由此,较之于比较政治领域而言,这一发展将会对政治理论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比较革命研究的论题内,新的研究视角指导着经验研究和历史比较,而新得到的研究结果又推动着新的解释学说的出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历史理论中的“生产关系矛盾论/社会冲突论”解释,功能主义理论中稳定与不稳定、均衡与失衡、外在压力与政府反应的解释进路,社会心理学派“相对剥夺感”和“J-曲线”的个体化行为主义解释,以及比较历史-结构主义的综合性视角,这些不同的理论流派之间的相互争论和批驳构成了比较革命研究中精彩纷呈、多元竞争的局面,由此,比较革命研究在理论上更加精巧而研究资料也更加全面可靠,因而形成了良性上升的发展趋势。
与之多少有些类似的是,政治民主化也一向是比较政治学研究的经典题域且久盛不衰,这不仅是因为其间所包含的明显的价值判断而为思想大师和政治科学家所关注,更是因为近30年来现实政治生活中民主化浪潮的发展而为世人所瞩目。就政治民主化研究的重点而言,规范的理论研究继承了比较政治学初期的传统,对民主政治的概念、民主的模式进行了大量探讨;而经验的实证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于操作性的概念建构、关注于对实际发生的个案展开研究。依据现实政治发展的进程,这方面的研究先是导源于政治民主崩溃的研究,而后更多地转向政治民主化转变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的剧变又进一步刺激了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努力。就此而论,世界性民主化浪潮的出现为学者带来的主要刺激,首先就是可以在多国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考察,由此而出现的*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便是在比较基础上提出的政治民主化的类型研究。因为正在走向政治民主化的威权政体,由于威权统治的形成条件、得以巩固的基础和此后走向弱化的因素的不同,所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其内部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其政治民主化的样式、模式和类型当然会有所不同。而比较研究使得人们容易发现其间的共同点与相异点,发现规律性而提出普适性的命题。正是在这样的研究中,现代化路径对于从传统走向现代民主的乐观主义看法与历史结构路径基于中心-边缘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之上的悲观主义理解之间的对立等,为越来越精巧的分类框架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其中既有以主导政权转型的力量及其政治策略不同而进行的区分,也有基于对民主化进程的阶段性特点的总结而提出的分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比较政治学有关政治制度变迁的理论认识,也成为比较政治学对于政治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4.政治制度的深层文化结构
比较政治学对于政治制度的研究所具有的*大特点就是跨国、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目的是探求不同国家或文化区域政治制度的共通之处以寻找有关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通则,是寻找其间的不同之处以确定这种特殊主义的根源和原因。正是在这样的“跨越”的比较研究中,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及与其相应的理论学说发展起来,并成为比较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尽管有关政治文化的界定多种多样,从来就没有实现过任何有意义的学界共识,但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我们仍然可以认定,政治文化是指一组政治文化象征符号,它们形构着个人意识形态信念体系并由此规范着人们的政治行为,进而为政治体系奠定特定的基础;政治社会化则是指政治文化的内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特定的政治知识和政治习惯。一般说来,不同的国家或文化区域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过程,这种特定的过程与政治制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张小劲,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涉及比较政治学、政党和政党制度研究、欧洲政治研究以及政治学方法论。主要著作有《大国复兴》、《比较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主编)、《政党政治视角下的欧洲一体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制度》等,已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并出版译著若干部。
景跃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和方法、中国当代政治和基层政治。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农村“两委关系”的微观解析与宏观透视》、《政治空间的转换:制度变迁与技术操作》、《政治学原理》(主编)等,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
落洼物语
¥8.7¥28.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6¥48.0 -
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
¥19.1¥53.0 -
中医基础理论
¥50.7¥59.0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3.9¥45.0 -
外国教育史-第2版
¥24.4¥40.0 -
宪法-第二版
¥12.2¥29.0 -
先进防伪技术
¥81.3¥98.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二版
¥57.8¥68.0 -
EPLAN电气设计
¥29.9¥39.8 -
闯进数学世界――探秘历史名题
¥21.3¥32.8 -
企业法务教程
¥34.8¥49.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6.8¥25.0 -
金融学
¥29.9¥49.0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31.9¥49.0 -
古代汉语(第四册)
¥16.1¥35.0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博学.大学管理类)/周三多
¥30.9¥49.0 -
(平装)北大必修课:北大口才课
¥12.2¥45.0 -
海商法-第四版
¥30.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