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征程:出版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论文选

新时代新征程:出版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论文选

¥16.7 (2.9折) ?
1星价 ¥30.7
2星价¥30.7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582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2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218158242 ; 978-7-218-15824-2

本书特色

韬奋基金会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公益性基金会,以服务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新闻出版人才培养为宗旨。  韬奋基金会系由胡愈之、夏衍、叶圣陶、陆定一、巴金等新闻出版界、文化教育界人士倡议,于1986年9月成立,主要承担研究和继承韬奋思想文化遗产、培养表彰新闻出版优秀人才、开展专项资助和业务培训等工作。  成立以来,韬奋基金会秉承宗旨,组织设立了全国性的、在新闻出版界有较大影响的“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和“韬奋出版奖”,牵头开展了“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活动”,资助了许多学术图书出版和社会文化活动,为弘扬韬奋精神,加强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嘉宾演讲文稿结集和征文获奖作品选粹。全书共收录了10篇国内出版业界、学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的演讲实录,30篇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的获奖论文,探讨了新时代新征程下出版届如何谋求高质量发展与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引发了出版业界、学界对新时代出版的探索与思考。全书内容丰富,涉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模式探究等多角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当代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出版人践行韬奋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指明了方向、给出了建议,可供新闻出版从业、科研、教学人员参考和借鉴。

目录

主论坛 新时代新征程:出版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
弘扬主旋律奋进新征程
——在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推动出精品、育英才、攀高峰
——在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发扬韬奋精神 不负伟大时代
——在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怎样挖掘优秀作品
——以出版人才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为视角
名编辑的标识及其成长的主、客观条件
激活人才引擎 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机工社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
优化编辑人才成长的宏观环境
回应需求肩负使命开拓创新
——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获奖论文选粹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锻造高素质出版人才队伍
精品为基,人才为本,开创出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从“传统编辑”到“产品经理”
——编辑角色转变的底层逻辑及工作方法探析
浅谈新时代优秀童书编辑成长策略
——以接力出版社编辑培养为例
《殷墟文化大典》:一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的诞生
学习出版史上苏区精神,培育新时代出版人
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初探
新时代优秀科技编辑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贵州文库》为例
论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驱动下编辑素养的提升
“现代纸书”出版融合模式下编辑队伍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精品项目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
——以外研社丽声阅读系列和丽声团队为例
知识流动视角下专业出版单位编辑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刍议
……
附录
第十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展开全部

节选

  随着出版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出版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人才断层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是传统出版业的黄金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投身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批中坚力量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人才断层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是出版行业的吸引力下降,优秀人才“引不来”也“难留住”。一方面,相较于金融、IT、新媒体等许多新兴行业,出版行业的薪资水平及各种福利待遇缺乏竞争优势,个体收入、职业前景等各方面的差距,把很多有情怀、有水平但也有生存压力的优秀年轻人挡在门外;另一方面,编辑人才素质强调的是创意,而支撑创意的是视野、灵性和思想的深刻,编辑人才招聘过程中考核的一般化甚至平庸化,也导致了编辑队伍基础素质的降低。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才引进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同时,优秀出版人才向其他行业外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是优秀编辑人才需要一定的成长周期。一名能担大任的编辑,没有五到十年的成长期是不行的,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策划创意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一名优秀编辑的炼成,除了其自身的努力,出版社的培养、保护措施也同样重要。  四是复合型编辑人才稀缺。传统出版对编辑素质的考察和培养偏重于专业学科素养、语言文字功底等,而新时代出版工作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除了要具备传统出版所需要的各种专业能力,还要对新媒体、新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对市场有一定的分析和把控能力。特别是随着出版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出版单位常常面临着“懂出版的人不懂技术和市场,懂技术和市场的人不懂出版”的尴尬局面。尽管大部分出版单位都已意识到这种问题,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但这不是一时一日之功。出版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更需要丰富的出版一线实践经验。  (二)出版单位要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人才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出版企业头等重要的事情。出版单位的领导班子,要把人才建设作为班子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努力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一要建立人才成长的培养保障机制。作为轻资产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编辑素质、能力、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一本书可以把纸变成钱,一本书也可以把钱变成纸。表面上看,钱是经济效益的问题,其实钱的后面是市场,市场的后面是社会效益。要善于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传统,特别是创意型的人才,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个性特点,要增强包容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为他们的成长优化环境。  除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薪资待遇也同样重要。出版社必须在综合考量本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奖罚分明,规范评价、考核每个编辑的工作成果,有效保护、激励优秀人才的工作热情。对于一些有实际困难的编辑,比如规模大、周期长的重大项目的执行者,新人职的年轻员工等,给予合理合规的经济资助和补贴,让他们能够踏实安心地工作。  二要继承和发扬好“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做好梯队建设。随着出版社规模的日益扩大,很多编辑都是超负荷工作,传统的新老编辑“一对一”师徒式的带法确实难有空间和时间,但“传帮带”的传统不能丢,这既是编辑梯队建设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和风气。要把这种优秀传统融入日常工作中,引导、激励新老编辑把共同工作的过程作为“传”“帮”“带”的过程,也可以通过相关制度建设来促进,比如效仿高校的“导师制”,一个老编辑带几个新编辑,将每个新编辑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导师的绩效挂钩。“老带新、新促老”,既可以引导和帮助年轻编辑尽快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又能增强编辑团队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三要做好编辑结构的合理配置。根据编辑的专业背景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培养策划型编辑、学者型编辑、案头型编辑,特别是优秀的策划型编辑,是出版业迫切需要的力量。人事部门要定期做好对本单位编辑队伍的梳理和分析,通过集体座谈、个别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编辑人员的动态情况,分类别、分层次地做好编辑的培养工作。同时,针对本单位编辑队伍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要切实做好编辑的职业技能培训。**,督促编辑参加好每年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继续教育的面授培训也改为网络直播授课的方式。出版单位必须做好配合和监督,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编辑的学习,绝不能让继续教育流于形式。第二,围绕本单位的出版定位和方向,做好相应学科知识的培训。可以适时邀请学科专家进社做讲座,也可以主动承办学术研讨和交流会,创造更多机会让编辑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要舍得投入资金,支持编辑“走出去”参加各类活动,开阔视野,既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又能结识优秀作者。第三,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和便利的学习条件。要为编辑提供丰富的专业学术报刊、便利的学术文章检索条件,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可以建立专门的学习资料室,在单位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让不断学习成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每个编辑的职业习惯。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