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争:竞争将如何塑造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未来
- ISBN:97873013306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301330692 ; 978-7-301-33069-2
本书特色
1 中国乡土研究新锐杨华的新作 2 透过竞争,看农民个体,家庭,地区如何产生焦虑和希望。 3 性别、地域、家庭、婚姻、收入,竞争如何改变农民的生活世界。
内容简介
《乡争》一书聚焦的主题是当下乡村社会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竞争。竞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今天中国乡村社会的繁荣与富裕。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面对的是怎样的竞争情势,竞争又会给农民个体、家庭、乡村、城市,甚至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本书通过几年来与华中乡村研究团队的集体调研,按照“农村婚姻”“家庭关系”“南北社会”“村庄竞争”“收入结构”等五个维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研究,鲜活地呈现了乡村社会变迁的内在的机制与逻辑,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的决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目录
序:经验研究需要想象力郭亮Ⅰ
研究缘起Ⅶ
农村婚姻00
谁是婚姻挤压的对象00
“天价彩礼”的机制与逻辑0
市场机会、婚姻成本与代际支持0
东部何以产生“剩女”0
农村婚姻稳定的条件是什么0
农村婚姻稳定的三种类型0
何以姻亲偏重0
家庭关系0
成都平原农村家庭关系的性质及其影响0
抚养、教育与婚配:农村父代的责任0
目标、劳动力配置与财产制度0
家庭演进的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情感0
老年劳动力的市场机会0
什么人才算是老人
老年人的精神负担
女儿养老的伦理构建
南北社会
政治、人情与强人
农村人情竞争的区域差异
南方村落中的懒汉
孝昌农村“分裂的宗族”
农村公事中家族代表的虚与实
“乡贤”归根的难处
基层找谁做工作
村庄竞争
新乡贤的资源由谁来承接
面向年轻人的村庄竞争
信仰的分化
农民打麻将的三重境界
修路改变观念
时空压缩的农民分化
村庄竞争、资源调动与压力的承受者
收入结构
地租经济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求解餐桌上的大量浪费现象
经济作物与农村中等收入水平
代际分工与农民家庭收入
农村的“收入断裂带”
农村的“中等收入线”
农民收入的“天花板效应”
东中西差异
节选
东部何以产生“剩女” 一 江苏某镇企业联合会会长的女儿,从上海一所著名大学银行专业毕业后到某大型外资银行工作。会长介绍说,该银行有许多大龄剩女,这些女性并非一开始就追求独立不愿结婚。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该银行经常将员工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国家调换至另一个国家。每个地方待的时间都不长,这造成年轻女职员很难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她们也就不会安心在一个地方谈恋爱。等到这些女职员拥有了多地、多岗位的工作经验之后,她们也就到了三四十岁,不仅习惯单身了,也很难再看得上一般的男性了,甚至整个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 会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变成该银行的大龄剩女,就强行将其拉回了苏州本地,让她先是在一所国有银行上班,一两年之后就把自己下属一家企业交给女儿打理,让女儿在本地找一位企业家的儿子结婚。 会长之所以将女儿拉回本地,经验不仅来自上述银行的故事,而且来自他们本地存在大量单身大龄女青年这样的事实。他称他们本地许多老板的女儿都还单着,有的到四十岁还没结婚。我们对当地其他人的访谈确证了存在不少未婚的大龄女性群体。另外,我们在浙江杭州、宁波和绍兴下面的县市调研,也曾发现这一现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地方未婚的大龄男青年则很少。因为,在全国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前提下,东部发达地区是女性净流入地,适龄男女在当地会相对平衡,在当地难以找到对象的年轻男子可以找外地流入的女性,使得当地不会有“剩下来”的年轻男性。同时,大量外地女性的涌入却挤压了本地女性的婚配市场,使她们无法找到适合的本地男性,而当地年轻女性一般很少“低就”于外地男性。这样本地女性就被“单”着了。 这是从男女性别比和东部地区婚姻市场优势的角度做的解释,但无法解释以下两个现象,一是东部地区大部分未婚大龄女青年来自当地条件较好家庭,出身于中等或条件较差家庭的女性较少。二是东部县乡大龄未婚女性与大城市大龄未婚女性有着较大差别,前者不是因为独立而不想结婚,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而难以结婚,后者要想结婚即便到了四十岁也很快可以结婚。这说明,对东部县乡大龄未婚女青年现象的解释还需要更细密的机制。 二 一般来说中国人的婚姻有两个共通的前提,一个是本地婚偏好。相对于外地婚来说,本地婚有这么几个好处,一是本地婚在熟知的范围内,男女双方对彼此及其家庭都较为了解或者可以很好地了解,相互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能够较好地建立信任关系。二是本地婚能够相互提供帮助,婚姻乃结两姓之好,使男女双方家庭在本地有了新的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对于出嫁女来说在本地除了有丈夫和婆家之外,还有娘家的这一层关系结构。三是对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他们讲究门当户对和强强联合,使得双方家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东部地区,由于农村社会普遍较为富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当地年轻男女不外流,除条件较差的年轻男性会娶外地媳妇外,其他男性一般都在本地找对象,女性一般不外嫁。四是本地婚可以使年轻一代继承父代的物质资源和人脉资源,为后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东部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发展强化了本地婚偏好,使得该地区县乡年轻女性多数在本地寻找配偶。 另一个是在择偶上有男低女高的偏好。无论是从个体角度,还是从社会阶层的角度,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在择偶上会选择年龄比自己小、长相漂亮的女孩,而工作上可以不如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男方也可以从比自己条件略逊的家庭中选择对象。这样富裕家庭的男孩可以娶普通家庭的女孩,普通家庭则可以在条件更差的或外地女孩中挑选。对于女孩来说,她们要找跟自己家庭条件相当的,或者比自己家庭条件好的男孩。这样,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女孩来说有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对于家庭和自身条件优越的女孩来说,她们不可能眼光向下,因此她们选择的空间较小。各方面条件优越的男子还可能选择其他的女孩,使得家境不错的女孩的可选择性就更弱。 这样,家庭和自身条件优越的女孩多数只能在本地找对象,她们在本地找对象的空间要较其他层级的女孩小,很容易被“剩下来”。 三 苏南农村家庭普遍中产化,这些家庭的子女一般不会到工资较高的纺织厂去务工,而是到比工厂工资低、环境好、作息规律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做聘用人员。这些男子一般找条件相当或略逊一些的对象。年轻漂亮的女性则可能嫁给处于当地较高级别的政府公务员。在当地,有地位、有面子、有上升空间且被认为是优质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党政部门公务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大型民营企业中高管理层、民企老板、银行工作人员、大型医院工作人员、高校工作人员等。中小学老师(重点中学除外)、普通医院的工作人员、中小企业普通工作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等都不在此列。 苏南家庭条件好的子女一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辈既为他们积攒了较多的物质财富,也为他们积累了较广的人脉关系,通过他们自己和父辈的努力,他们一般都可以找到当地优质的工作岗位。当然普通家庭的子女也可以在大学毕业后考当地的公务员而实现条件的跃升。但总体来说,当地优质的岗位多为家境较好者获得。这些年轻男女之间相互通婚,如前文会长的女儿跟另一亿万富翁的儿子结婚,还有的是企业家的女儿跟政府公务员结婚,或银行职员跟政府公务员婚配,或是政府公务员之间联姻。他们的婚姻属于家境好的人之间的门当户对。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在市场经济中创业成功的农民较多,他们作为条件好的家庭,占了当地家庭的10%到15%。这也就使得当地条件优越家庭的子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一部分人在家族企业里做高管,一部分人获得其他的优质岗位。条件好的年轻男子在择偶方面,既可以找同等条件的女子,也有足够的资本找更年轻、更漂亮的,较他们条件差的女子结婚。 但是对于条件好的家庭的年轻女子来说,她们只能在优质的岗位上找对象。她们为此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些岗位上的年轻男子可能选择比她们岗位、地位要低的年轻女子结婚,后者“挤占”了她们的选择空间。二是在市县乡镇被认为是优质的岗位较为稀缺。一个家庭条件好的年轻女子如果在政府部门任副科级干部,那么她要找的对象如果也在政府部门,就必须也是副科级及更高或者所在部门更好,否则她们就可能看不上。而到了副科甚至更高级别的女性公务员,年龄必定不会太小。也就是说,家庭条件好的年轻女性,她们挑选对象的空间无非是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银行等单位在编人员,即便这些单位里年轻男性较多,但总体来说她们可选择的空间较小。 同时,在县乡层级,个人与乡土熟人社会的关系较为密切,受传统观念和规范的束缚较大,适龄男女都不会过于晚婚晚育,他们普遍会在当地认可的婚龄范围内结婚。因此,在这些地区,年轻男子和家庭条件一般的年轻女性选择空间相对较大,他们就会在当地认可的婚龄内结婚。这就使得优质大龄未婚男青年较少,即便有,他们选择的也多是比自己年轻、漂亮但条件稍逊的女性,而不是同样大龄的条件相当的女性。这些年轻女子,因为个体条件、工作岗位和家庭条件都较好,她们在较小的选择空间里有较高的要求,她们就可能在东挑西选中将自己“剩”下来。 四 相对于东部家境较好的年轻女子难以在稀缺的优质岗位中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中西部地区这样的家庭本来就少,家境好的年轻女性也就相对较少,优质的工作岗位少但能够消化这部分的年轻女性,使得她们“单”着的概率较小。而大中型城市又有不同: 一是被认定为优质的单位和岗位丰富。不仅政府、企事业单位、银行等较县市要多,大中型城市还有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著名中小学、大型医疗机构、新型社会机构等,这些单位拥有大量的优质岗位,充任这些岗位的年轻男子也多,这就使得同样处于优质岗位的年轻女子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二是远离熟人社会,年轻人能够自我决定婚姻。大中型城市人口主要是由外地高素质移民组成。就大部分的移民来说,他们在空间上远离家乡,受到老家熟人社会的影响较小。在婚配问题上,老家熟人社会中早婚早育的观念影响不到他们,老家父母的压力传递不到他们身上,什么时候结婚、找什么样的对象结婚乃至结不结婚都由自己做主。于是他们就可以先奔事业、先立足,再考虑结婚的事情。这种远离熟人社会的状态就使得大中型城市存在大量大龄未婚男性青年。那么,同样是大龄的未婚女性,就可以选择这些大龄未婚男子结婚,从而使得她们不会真的被“剩”下来。 五 总结起来,在东部县乡,从男性角度来讲:(1) 他们处于熟人社会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在当地适当的年龄结婚,晚婚晚育的少,大龄未婚男性也就少;(2) 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男性成家立业在本地,年轻男子有父母的帮衬,容易在当地找工作、买房子,成家与立业可以兼顾,不会为了立业而耽搁结婚,减少了当地男子成为大龄未婚男子的概率;(3) 从男女婚配的要求上来讲,那些高阶层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也会被低阶层、年龄小的女青年抢走,而那些低阶层大龄未婚男性则可以找外地的女孩结婚。因此,在东部农村就较少有大龄未婚男青年存在,压缩了条件较好大龄未婚女青年找对象的空间。 从女性角度来讲:(1) 女性大多要找比自己社会地位高、职位好、年龄大的男性结婚,而男性则相反,因此易导致高层次、好单位的年轻女性单下来。(2) 从职位上来说,东部地区虽然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但是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公共性质的事业单位也较少,因此那些好单位、职务高的大龄女青年的选择空间就小。 (2018.8.8)
作者简介
杨华,社会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基层治理研究。在CSSCI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3项,多篇咨政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批示。已出版《绵延之维:宗族性村落的意义世界》、《隐藏的世界:农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农村阶层关系研究》、《陌生的熟人》、《大国县治》等。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偏见
¥16.8¥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5.2¥45.0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7.1¥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4.9¥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万物皆无序
¥23.4¥42.0 -
性心理学
¥26.1¥58.0 -
语文闲谈
¥10.4¥29.0 -
理解人性
¥11.9¥39.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6.6¥36.8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2.2¥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6.5¥55.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9.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