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数字金融革命 中国经验及启示

数字金融革命 中国经验及启示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31408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301331408 ; 978-7-301-33140-8

本书特色

中国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重塑,堪称当代商业实践中十分重要的前沿革命之一。 本书从不同侧面解读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包括其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给人们的就业、收入和消费带来的改变等,还探寻了这场发生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变革对全球经济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阅读本书,您会发现:与欧美相比,中国的创新和远见体现于国家通过数字金融的发展来增强金融的普惠共享——为那些尚未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企业与个人提供金融服务,无论他们身处何地、何种行业以及是否拥有资产。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谨将本书献给中国数字金融事业的实践者、决策者与研究者,以及关心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读者。

内容简介

从移动支付到在线投资,从科技巨头金融服务到数字保险,从开放银行到数字货币,中国在许多业务领域都处于数字金融这场新革命的前沿。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普惠性——在人类历史上**次,数亿人可以同时获得金融服务,而不管他们身在何处。数字金融发展对就业、收入分配、消费者福利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几乎所有的数字金融商业模式都还相当年轻,效率和可靠性需要通过经济和金融周期以及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中进行测试。同时,它还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还需要对此采取新的金融监管方式。本书主要围绕中国的数字金融实践,总结经验、分析挑战并给出建议,向读者展示了这场由中国引领的普惠金融创新浪潮。

目录

**章 理解中国的数字金融创新和监管

黄益平 杜大伟(David Dollar) / 001

1. 进行中的数字金融革命 / 002

2. 普惠金融新模式 / 004

3. 创新数字金融业务 / 007

4. 经济影响初步评估 / 009

5. 数字金融监管重构 / 011

第二章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与分析

郭峰 王靖一 / 015

1. 引 言 / 016

2.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趋势 / 018

3.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空间结构 / 020

4. 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 027

5. 结 论 / 029

附录:指标体系与指数计算方法 / 030

第三章 中国支付系统 阿伦??克莱因(Aaron Klein) / 037

1. 引言 / 038

2. 中国移动支付革命的起点 / 040

3. 新支付系统形成 / 041

4.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是如何运作的 / 042

5.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发展起源 / 045

6. 如何使用数字钱包中的资金 / 047

7. 信贷的差异 / 048

8. 谁来承担系统成本? / 049

9. 银行与支付系统的历史渊源 / 050

10. 中国人民银行与数字货币 / 051

11. 中国支付系统在美国的应用 / 052

12. 为什么美国居民不太可能放弃银行卡 / 053

13. 中国支付系统的全球化 / 057

14. 总 结 / 058

第四章 中国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王勋 / 061

1. 引 言 / 062

2. 中国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背景 / 063

3.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067

4.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 073

5. 中国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变 / 077

6. 结论与启发 / 079

第五章 个体对个体(P2P)网络借贷的兴衰 沈艳 / 083

1. P2P 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 / 085

2. P2P 网络借贷的兴起与异化 / 089

3. 为什么 P2P 网络借贷会在中国衰落 / 094

4. 经验和教训 / 100

第六章 中国的数字信贷:三种不同的业务模式 黄益平 / 105

1. 前 言 / 106

2. 为什么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 108

3. P2P 借贷的失败 / 110

4. 通过大科技信贷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 112

5. 正在崛起的数字供应链金融 / 116

6. 三种模式的评估和对比 / 118

7. 政策启示 / 121

第七章 中国的智能投顾和数字化财富管理 黄卓 / 127

1. 中国智能投顾市场的发展 / 128

2. 驱动因素 / 134

3. 财富管理中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 / 137

4. 智能投顾改变投资者行为 / 140

5. 中国财富管理数字化的趋势 / 143

6. 挑 战 / 145

第八章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 谢绚丽 / 149

1. 中国商业银行业概况 / 150

2. 金融科技的出现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152

3.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 154

4.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 159

5. 商业银行数字化的障碍与挑战 / 168

6. 商业银行业的未来及政策启示 / 171

第九章 数字鸿沟和涓滴效应 张勋 / 175

1.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 176

2. 数字鸿沟及其影响 / 179

3. 数字金融发展的涓滴效应 / 186

4. 涓滴效应的前提和局限性 / 189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190

第十章 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路径与可能影响 徐远 / 193

1. 引 言 / 194

2.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历程:一个简要回顾 / 195

3. 数字人民币的特征 / 197

4. 数字人民币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的比较 / 200

5. 数字人民币的潜在影响 / 202

6. 小 结 / 204

第十一章 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演进 龚强 / 207

1. 引 言 / 208

2. 互联网贷款监管:从 P2P 到助贷 / 210

3. 虚拟货币与金融欺诈 / 216

4. 大数据征信与隐私保护 / 220

5. 监管沙盒 / 224

6. 总结与展望 / 228

第十二章 数字金融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艾斯瓦??普拉萨德(Eswar Prasad) / 231

1. 引 言 / 232

2. 跨境支付 / 233

3. 国际储备货币 / 234

4. 全球金融资本市场 / 235

5. 货币竞争 / 237

6. 数字人民币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吗? / 238

7. 结 论 / 240

第十三章 数字金融发展的国际合作与监管 杜大伟(David Dollar) / 243

1. 引 言 / 244

2. 国际经验的分享 / 244

3. 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 / 250

4. 跨境支付的挑战 / 253

5. 结 论 / 257

致 谢 / 261


展开全部

节选

过去十多年的数字信贷业务发展可能是中国*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为实现普惠金融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在某些领域,中国甚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例如贷款申请和批准的在线流程、基于非传统数据的信用评分、大科技信贷的雏形都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 迄今为止,三种商业模式中大科技信贷*成功,数字供应链金融正在兴起,P2P借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这三种模式本质上都源于早已有的一些业务——P2P借贷来自场外交易市场(点对点)、大科技信贷来自关系银行(软信息)、数字供应链金融来自供应链融资(生产或供应过程)。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都在尝试应用数字技术来升级商业模式,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控制风险。是否拥有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是决定这些模式成败的关键。大科技信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大数据支持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于有小额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中小企业来说非常可靠——至少比传统银行的风险评估模型更可靠。从理论上说,数字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非常有效,因为它直接嵌入生产和供应流程,并使用了数字技术确保准确性。但是,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各类业务模式的具体风险评估方式差异很大。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应用于不同业务和不同平台时的稳健性还有待观察。 不难理解,贷款模式的可行性取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然而,探索为什么数字技术只适用于某些商业模式?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对于大多数P2P借贷平台来说,除了创建应用程序,并没有真正应用数字技术。但是,为什么一个没有有效信用风险管理的商业模式曾经吸引了如此多借贷双方的参与呢?这背后有许多监管方面的问题。**,为什么监管部门一开始没有对P2P借贷行业设定准入门槛?众所周知,任何金融交易都需要受到监管。第二,为什么监管层没有试图制定P2P借贷的基本操作规则?如果明确P2P借贷平台担任金融中介的角色是违法的,那么可能许多投资者起初就不会参与其中。第三,为什么监管机构没有强加“了解客户”(know your client, KYC)要求?在没有人确切知道P2P借贷是否可行时,监管机构至少应该能够看到这项业务所涉及的风险。 事实上,在大科技信贷和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案例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后果没有那么严重。不同的是,大科技信贷和数字供应链金融的贷款人对待信用风险时更加谨慎和专业,而个人投资者对P2P借贷的金融风险缺乏充分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科技信贷或数字供应链金融没有问题。从2020年年底开始,金融监管机构加快了对所有数字金融交易监管的步伐。所有金融交易都必须处在监管之下,这是**个政策启示。监管体系需要进行改革,要同时关注机构和交易本身。而在P2P行业扩张时期,谁负责监管P2P借贷这一问题一直未能明确,这是为什么其未能得到监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监管体系改革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个政策启示是,数字时代的金融监管也需要创新,以平衡金融创新与行业稳定。如果监管机构不确定新的金融创新是否会带来严重风险,但看到创新的一些益处,可以采用“监管沙盒”的方式,在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下,允许金融产品或商业模式新的尝试。如果结果令人满意,则可以颁发牌照。否则,监管机构可以随时停止实验。如果将“监管沙盒”方法应用于P2P借贷,P2P借贷行业可能也不会陷入后来的混乱局面。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开始了这一政策实践。 同时,金融监管也需要应用数字技术。对于数字信贷业务而言,提交资产负债表信息、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旧的监管方法不足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监管者需要采用新的监管和监督技术来及时发现并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个政策启示是,监管机构应与数字金融机构合作,促进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目前来看,数字信贷仍是向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应在保证金融稳定的情况下调整监管政策以促进普惠金融。**,目前,大多数大科技信贷和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使用当地的小额信贷牌照,但它们的业务是遍布全国的。第二,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严重影响了数字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监管机构或许可以考虑允许远程开立银行账户,由中央银行向数字金融机构定向提供流动性,并允许和规范其通过其他渠道募集资金。第三,探索数字金融机构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需要控制道德风险。 *后一条政策启示是,就目前而言,数字金融行业的监管重点应该是监管不公平行为,而不是反垄断。由于长尾特征,大科技平台具有天然的高集中度,这也正是大科技信贷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在数字金融行业,市场份额往往不是判断是否垄断的合适标准。由于规模和范围经济产生的收益既可以与消费者共享,也可以由平台独自享有,前者是比较理想的结果,而后者则可能是垄断的征兆。*关键的标准应该是行业是否有可竞争性:如果新进入者仍然可以与现有参与者竞争,那么市场份额过大就不是监管方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当然,监管机构关注不正当竞争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利用大平台对借款人非合理定价的情况。

作者简介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美〕杜大伟(David Dollar),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及中美经济关系研究领域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