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审视与超越:消费主义视域中人的困境及出路

审视与超越:消费主义视域中人的困境及出路

1星价 ¥71.5 (7.3折)
2星价¥71.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397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52039795 ; 978-7-5520-3979-5

内容简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消费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民生福祉、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种不合理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存在也显示出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由此,引导人们如何科学认识消费、怎样合理消费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19世纪盛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产生根源、传播途径及社会影响的系统研究,以消费主义为视角,考察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困境,揭示了消费主义的精神实质,在消费观引领、文化消费创新、共享消费培育、消费正义实现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对于矫正人们的思想认识、塑造理性的消费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框架及方法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

四、创新与需要深化之处

**章 消费的意义:消费理论溯源

一、关于消费的几点说明

二、从异化理论到物化思想

三、从异化消费到生态危机

四、被物包围的消费社会

五、流动的现代社会

第二章 消费如何成为主义:西方消费主义研究审视

一、消费主义的缘起

二、西方消费主义研究的基本脉络

三、西方消费主义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第三章 消费主义在中国:消费主义本土化研究

一、中国语境与消费主义本土化研究

二、西方消费主义传播与本土消费主义生成

三、消费主义本土化研究的深化思考

第四章 生活方式抑或思想意识:消费市场与消费者的成长

一、消费领域的巨大变化

二、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升级

三、寻找自我和存在的中国消费者

第五章 消费数字化:消费主义的技术视角

一、消费数字化

二、数据之殇

三、数字消费主义

第六章 消费新阶段的消费困厄

一、定义消费新阶段

二、消费新阶段的消费众生相

三、人的精神困境分析

四、消费主义再审视

第七章 超越消费主义

一、构建可持续消费观矫正不合理消费

二、高质量文化消费扬弃异化消费

三、发展共享消费化解消费危机

四、维护消费正义破解消费困境

参考文献

访谈对象目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超越消费主义 超越消费主义意味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消费合理化的现实尺度,倡导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提升文化消费质量和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在创新文化消费中构筑美好精神家园;借助数字技术的支持,积极探索共享消费这一新兴消费模式;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在消费升级中实现消费正义。 一、构建可持续消费观 矫正不合理消费 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更重要的是,消费满足人发展所**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可持续消费就是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因此,通过可持续消费观的构建,形成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本质要求、符合消费规律的客观要求的消费价值观,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可持续消费:消费合理化的必然选择 社会发展中消费不单单是一种经济活动,过往的消费历史中,有纸醉金迷的奢侈消费、有一掷千金的炫耀消费,还存在有悖人伦的荒唐消费,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人们对于怎样才是合理消费的认识和把握并不理性,也意味着实现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困境。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而随着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因此,如何顺应消费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遵循消费合理的原则处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的代内与代际关系、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既是消费合理的逻辑规定,也是可持续消费的应有之义。 1.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良性互动: 消费赋能产业升级 在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陷入了对物质占有和享受的非理性的疯狂之中(即使是现在也没有完全脱离此阶段)。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脱离了理性的轨道,无论是生产机制还是消费逻辑都是以一种“无道德化”的立场存在,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呈现出异化的状态,使得生活世界先后被生产、消费“殖民化”。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究竟什么样的生产消费才是有助于实现社会增长福祉的?有助于人的发展潜能充分展开?马克思一再强调,“生产和消费表现为一个行为的两个要素”,如果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那么也只有在产品被消费之后才能实现生产的目的,并且还在消费过程中再生产出新的需要,从而生产出生产的动机。可见,消费对于实现生产目的意义重大,因此,马克思称之为“消费生产着生产”。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不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如果哪一端出现了偏差,都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衡与失控。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化,发展不再是单纯经济指标的绝对数量增长,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包括社会各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生产与消费自然也纳入了可持续的框架,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内在规定了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性。联合国曾经对可持续消费有这样的定义,即“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从这个定义中可以总结出可持续消费并不是关于消费数量的标准化规定,即它不是在超高消费和不足消费中选择一个平均值,而是强调消费与生产公平正义的价值特性,从和谐生产、合理消费的维度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实现生产与消费可持续良性循环是当前消费升级赋能产业生产升级的内在要求。李克强总理在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企业生产的*终目的是服务消费者,消费是生产*终的需求,我们所从事的一切生产,除了基本的战略储备外,*终都会转化为居民的消费品”。总理的表态其实反映出在我国产业升级的各种推动力量中,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助推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产业升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也反哺了居民消费,这是一个双赢的良性互动。纵观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变化历程,从满足温饱到追求高档耐用品,再到个性化消费,这是需求层次规律性的再现,即从基本生存需要到发展、享受需要的逐次升级。而这种需求的升级变化也决定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与目标——大而强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是今后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志。 当然,从根本上说,消费升级是来自市场需求端的发展动力,而社会经济增长真正依靠的不竭动力还是来自供给端的生产。马克思也指出,“消费,作为必需,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因此,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良性循环一方面要求生产与消费协调有序、共生共荣,单纯强调生产创造消费需要,或者根据消费需要进行生产都是不可取的。要破除生产主义或消费主义在生产与消费关系中的误导,就需要将生产和消费放置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大布局中,掌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消费升级中赋能生产创新的方向与目标;另一方面要求生产和消费都要遵循“人是目的”的根本原则,但又不是盲从的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的需要与他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自然的需要视为共同体,尊重他者的合理需要与合法存在,打造生产机制和消费逻辑的合理化路径,从而克服因生产无序和消费无度而造成的社会发展困境和人的危机。此外,“人的解放”才是生产与消费可持续良性循环的终极关怀。人的自由全面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前提,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则为促进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也为*终实现人的解放提供条件。总之,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良性互动蕴含了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属人”价值,彰显了生产与消费的合法合理性——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对于人的自由、幸福与解放有序展开的重要意义。 2.代内、代际消费的可持续性:消费的限度与幸福的追求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因此,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代人的消费以及每一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的消费都应该秉承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所谓代内消费可持续是指任何国家、地区和个人的消费不能以损害别的国家、地区和他人为代价。也就是说,在自然面前,人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人尽管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但在“只有一个地球”问题上都是平等的。因而要求国与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应以一种平等和公正的关系共同履行对地球的责任,不能单纯从一方私利出发,对生态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釆和利用,损害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利益;代际消费可持续则是指当代人应自觉担当起不同代际合理分配与消费资源的责任。在资源的代际分配与消费中,后代人只能接受前人遗留下来的资源环境,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当代人使用得越多,后代人可用的就越少。代际消费可持续要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可持续消费的旨趣就是当代人在满足其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因为当代人不仅从前辈人那里继承了地球资源,而且从后代人那里借用了自然环境,所以当代人也应该给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可见,代内消费与代际消费的可持续性强调了消费的“限度”问题,毕竟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及自然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消费不可能是无节制的,要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间保持消费的平衡、保护好“唯一的地球”,的确需要每一代人合理消费;同时,代内与代际间消费的可持续也昭示了把物质占有等同于幸福美好生活的狭隘性与荒诞性,物质需要的满足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幸福感,但从个体生命体验存在来看,个人的自由、幸福和解放与物质占有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当人的精神层面的需要日渐丰富以来,幸福的源泉和归宿应该建立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之间建立起更加合理、公正、科学关系的基础之上。 3.自然资源消费的可持续: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 消费就是一种消耗,即生产将自然资源转化成各类产品通过消耗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能力、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人们从自然界获取了越来越多的资源生产出各式各样的产品,人们的需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但是自然资源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失,生态系统也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技术的进步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因此,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坚持可持续的态度和立场,就是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确保人类在保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极限的前提下,既能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能推动经济长足发展,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即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界以及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确,我国当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消费就是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完成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加分项。生态文明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消费需要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重新塑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把经济活动和人的消费活动纳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承受的框架内,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既能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能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们需要。

作者简介

王亚南,女,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从事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问题的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解放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等若干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荣获上海市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6年“上海市育才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