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46392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59463920 ; 978-7-5594-6392-0
本书特色
抖音播放量过1000万的热词“回避型依恋”,戳中了现代人的什么痛点?有些人遇到爱会一再推开,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一本书读懂这群人的内心独白。 年轻人纷纷单身,背后的心理学秘密是什么?更懂沟通、更高情商的一代人,为什么反而找不到对象了?值得我们了解的一种心理依恋类型,他们不卑微、不拖延、不盲从,甚至还有一些“社牛”行为,但他们在关系中体会不到应有的松弛感,压抑又紧绷。 只此一家专注解读“回避型依恋”的知乎大V。作者以其与同为心理咨询师的男友之间的亲身体验及专业知识,揭示能够袒露自我而又不受伤的情感秘诀。 双色排版,厘清重点。再聪明的人都有眼睛累的时候,书中的金褐色标记能让你一下子就看到重点,无论是精读、泛读还是做个思维导图,都非常省时省力,再也不用担心会近视眼了。
内容简介
写给所有难以融入亲密关系、对于别人的付出心有亏欠的“回避型依恋者”!这是一群有着“亲密关系恐惧症”的人,他们不是社恐,也不是回避型人格,有些人外表甚至给人一种社牛的错觉。但他们无法从社会交往中汲取能量,不能从亲密关系里获得放松和快乐。看似融洽的关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有多累。 这本懂你的书,并不是要强行改变你,只是要为你提起一种可能——也许我们也可以过上更有松弛感的人生。
目录
相关资料
三分之一的西欧人和北美人幼时都遭遇来自父母的失望情绪(参见C·B·瓦西里,2013),其结果便是, 为了抵挡对无法忍受的焦虑的恐惧,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被启动,信任和亲密关系的能力受到了干扰……那些在幼时被家庭氛围伤害的人,长大后面对婚姻关系的困难或分歧时,会有两类反应:一类表现为畏惧、依附和控制的行为趋势,鲍尔比称之为“焦虑型依恋”;另一类则倾向于防卫和退缩,他称之为“回避型依恋”。 ——阿兰·德波顿 回避型依恋不容易上头,但很容易“上脑”,对自己的大脑是过度使用的。 ——武志红 没人能保证你下一次会遇到好人,但是你可以选择是否尝试,尝试亲密关系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你值得去冒险。 ——陈海贤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而言,他们对母亲的回应是没有信心的。他们不会寻找母亲,在母亲回来的时候也不会十分兴奋。他们表现得好像他们不需要母亲。 ——壹心理
作者简介
蔡苏燕,笔名“有故事的蔡老师”,资深心理咨询师,知乎高活跃度心理学博主、热门网站“哔哩哔哩”专题高播放量博主。个人专注于“回避型依恋”的亲密关系危机处理。
-
乡土中国
¥13.5¥26.0 -
偏见
¥16.1¥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0¥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性心理学
¥26.7¥5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3.6¥3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