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43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5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100214360 ; 978-7-100-21436-0

内容简介

这本获爱因斯坦本人首肯的小书收录了他关于人生、科学、政治、宗教、教育、犹太人、经济、和平等问题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人生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挚关切。

目录

一 我眼中的世界
我的世界观
生活的意义
人的真正价值
论财富
社会与个人
国家与个人良知
善与恶
宗教与科学
科学的宗教精神
失去的天堂
道德文化的必要性
法西斯主义与科学
论学术自由
现代审问制度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教育和教育者
致日本学童
教师和学生
达沃斯的大学课程
在洛伦兹墓前的讲话
洛伦兹对国际合作事业的贡献
创造者洛伦兹及其人格
约瑟夫·波佩尔-林凯乌斯
贺阿诺德·柏林内尔七十寿辰
向萧伯纳致敬
伯特兰·罗素和哲学思想
记者
贺某批评家
我对美国的*初印象
答美国妇女

二 政治与和平主义
和平
消除战争威胁
和平主义问题
在学生裁军集会上的讲话
义务兵役制
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妇女和战争
致和平之友的三封信
积极的和平主义
……
三 与纳粹作斗争
四 犹太人问题
五 科学贡献
附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我的世界观(世界科普名著译丛)》:  休谟看到,我们必须认为必不可少的那些概念,比如因果关系,无法从感官提供的材料中获取。这种洞见使他对无论哪种知识都持怀疑态度。如果读过休谟的著作,你一定会感到惊讶,在他之后居然还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备受尊敬的哲学家写出这么多晦涩难解的东西,甚至还有读者为此而心怀感激。休谟对他之后*优秀哲学家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阅读罗素的哲学分析会让人感到休谟的存在,罗素敏锐而简洁的表达常常让我想起休谟。  对于可靠的知识,人们有着强烈的渴望。正因如此,休谟的明确主张才让人感到沮丧:感觉材料作为我们唯一的知识来源,经由习惯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信念和期望,但那不是知识,更不是对定律关系的理解。接着,康德带着这样一种观念登上了舞台,虽然他所给出的形式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但这种观念仍然标志着向解决休谟难题迈进了一步,这个难题是:凡起源于经验的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休谟)。因此,如果有确实可靠的知识,那它必定基于理性本身。例如,几何命题和因果原理就被认为是这种情况。可以说,这种类型的知识是思维工具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事先从感觉材料中获得(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先验知识)。今天当然大家都知道,上述概念并不包含康德赋予它们的那种确定性和内在必然性。不过在我看来,在康德对该问题的表述中,有一点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观点看,我们在思考时有“权利”使用一些无法从感觉经验材料中获得的概念。  事实上,我确信甚至可以断言更多的东西: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中出现的概念,从逻辑上看都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无法从感觉经验中归纳出来。我们之所以不容易觉察到这一点,仅仅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将某些概念和概念关系(命题)同某些感觉经验明确结合起来,以致没有意识到,感觉经验的世界与概念和命题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逻辑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例如,整数序列显然就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发明,这种自创的工具简化了对某些感觉经验的整理。但这个概念无法直接从感觉经验中产生。这里我特意选择数的概念,是因为它属于前科学思维,还因为其构造性特征仍然清晰易辨。不过,越是日常生活中*原始的概念,就越难从大量根深蒂固的习惯中认识到,这种概念乃是思维的独立创造。于是就有了一种致命的看法——所谓致命是指了解这里的情况而言——认为概念是通过“抽象”(忽略它的一部分内容)而从经验中产生的。现在我想说明,为什么这种看法是如此致命。  一旦熟悉休谟的批判,就很容易相信,所有不能从感觉材料中导出的概念和命题,因其具有“形而上学”特征,都要从思维中清除。因为一切思维只有通过与感觉材料的关系才能得到物质内容。我认为后一命题是完全正确的,但以此命题为基础的思维准则却是错误的。因为只要彻底贯彻这种主张,就会把任何思想都当作“形而上学的”而绝对排除掉。  为使思考不致退化为“形而上学”或空谈,只要概念体系中有足够多的命题与感觉经验有足够可靠的关联即可。同时,鉴于需要对感觉经验加以整理和考察,概念体系应尽可能统一和简洁。不过除此之外,这种“体系”(就逻辑而言)不过是按照(逻辑上)任意给定的游戏规则对符号进行自由操弄罢了。这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思考,也适用于更加自觉和系统的科学思考。  现在,我下面说法的意思就很清楚了:休谟用清晰的批判不仅决定性地推进了哲学,而且也为哲学造成了一种危险。虽然这并非他之过,但在他批判之后,产生了一种致命的“对形而上学的恐惧”,它已成为当代经验主义哲学的疾病;与这种疾病相对立的是早期虚无缥缈的哲学推理,认为可以忽视和摆脱感官所给予的东西。  ……

作者简介

  [美]爱因斯坦,德裔美籍著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公认为伽利略、牛顿以来伟大的物理学家。    张卜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与哲学史翻译,译有60余部著作。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