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4570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50457003 ; 978-7-5504-5700-3

本书特色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我国劳动关系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和演进特征,研究了劳动关系的变化规律,展望了劳动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将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劳动关系初建阶段、劳动关系多元化阶段、新型劳动体制建立阶段、劳动关系协调发展阶段、新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阶段。对每个阶段劳动关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不同阶段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核心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梳理我国劳动关系的实践演进和理论研究趋势。*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中国情境下劳动关系的实践启示和研究展望。

目录

目 录引言/ 1**篇 劳动关系初建阶段: 1949—1977 年**章 劳动关系初建阶段的实践探索/ 11 **节 推动国营企业民主化管理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1 第二节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完善劳动保护制度/ 14 第三节 明确工会性质并规范组织建设/ 16 第四节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 17第二章 劳动关系初建阶段的理论研究/ 19 **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平等互助劳动关系的形成/ 21 第二节 国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 22 第三节 劳动者基础工资权益保障/ 23 第四节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 25 2 中国劳动关系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第二篇 劳动关系多元化阶段: 1978—1991 年第三章 劳动关系多元化阶段的实践探索/ 31 **节 领导工会和工人阶级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 31 第二节 推动多种所有制企业实施民主管理/ 33 第三节 加强法制化建设推动劳动保护事业发展/ 34 第四节 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35 第五节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 37第四章 劳动关系多元化阶段的理论研究/ 39 **节 改革开放对多元化劳动关系治理的影响/ 41 第二节 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42 第三节 多样化的劳动权益保障渠道/ 44 第四节 劳动法出台前的研讨与论证/ 45 第五节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初探/ 47第三篇 新型劳动体制建立阶段: 1992—2001 年第五章 新型劳动体制建立阶段的实践探索/ 53 **节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新型劳动体制改革/ 53 第二节 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形式/ 55 第三节 初步建立劳动法制系统保障劳动者权益/ 56 第四节 工会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革新/ 58 第五节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 60第六章 新型劳动体制建立阶段的理论研究/ 62 **节 劳动体制改革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影响/ 64 第二节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65 第三节 下岗职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68 第四节 《劳动法》的实施与现存问题/ 70第四篇 劳动关系协调发展阶段: 2002—2011 年第七章 劳动关系协调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 77 **节 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77 第二节 工会多渠道保障劳动者权益/ 78 第三节 推动完善劳动法规体系/ 81 第四节 企业积极配合推动民主管理/ 83 第五节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 84第八章 劳动关系协调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 87 **节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目标对劳动关系治理的影响/ 89 第二节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现状与路径/ 91 第三节 非正规就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 93 第四节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 96第五篇 新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阶段: 2012 年至今第九章 新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 103 **节 弘扬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103 第二节 以法制推动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105 4 中国劳动关系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第三节 发挥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109 第四节 全面深化工会改革以顺应新时代要求/ 110 第五节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 111第十章 新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 113 **节 新时代劳动关系治理面临的挑战/ 115 第二节 企业多样化劳动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118 第三节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 121 第四节 工会改革实践与新就业形态下的维权路径研究/ 124第六篇 结论与展望第十一章 结论/ 129第十二章 展望/ 133 **节 中国情境下劳动关系研究展望/ 133 第二节 中国劳动关系的实践发展趋势/ 139参考文献/ 14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谢鹏鑫,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管理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关系与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冯娇娇,女,汉族,湖北当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关系,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杨付,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