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42537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2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122425379 ; 978-7-122-42537-9

本书特色

自1998年正式设置制药工程专业以来,制药工程专业得到迅猛发展。药物化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药物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并将药物化学知识在药物制剂以及药物分析过程中加以应用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并兼顾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较为有限。本教材将结合制药工程专业、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药物化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形成适合于制药工程专业、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药物化学教材。

内容简介

《药物化学》是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药物研发体会,并结合学生深造和就业需求倾心编写而成。本书内容涉及面广,不仅包括新药研发基本理论以及临床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靶标、合成路线、构效关系、代谢及用途等知识,还特意设置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药品专利与药物命名、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合成路线设计与质量控制等内容。此外,还介绍了近年来上市的重磅药物以及现代药物发现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化学创新药物研发和前沿进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对新药研发的兴趣。为提升学习效率和拓宽课外阅读,每章章首扫码可获取对应课件、名人名家故事等资源。《药物化学》可供高校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化学、临床药学、药物分析及相关专业的师生教学使用,还可供从事新药研发、临床药学等其他药学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与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001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001
二、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001
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 005
四、药物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006
思考题 006

第二章 新药研究与开发 007
**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 007
一、新药的发现 008
二、新药的开发 009
第二节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010
一、药品注册 011
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011
三、化学药品注册管理要求 012
四、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012
第三节药品专利与药物命名 013
一、药品专利 013
二、药物命名 016
思考题 017

第三章药物结构与药效、毒副作用 018
**节药物的吸收 018
一、胃肠道及生物膜 019
二、药物的吸收机制 020
第二节药物的类药特征 022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 022
二、药物类药性规则 025
第三节药物结构与药效 026
一、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 026
二、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029
三、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031
四、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032
第四节药物结构与毒副作用 034
一、药物与非靶标结合引发的毒副作用 035
二、药物抑制hERG 钾通道产生的毒副作用 035
三、药物本身的毒性结构 036
四、药物体内代谢引发的毒副作用 037
思考题 041

第四章药物分子设计 042
**节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相互作用 042
一、药物分子与靶标结合位点 043
二、药物分子的药效团 044
第二节 苗头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 045
一、苗头化合物的发现 045
二、先导化合物的确定 048
三、候选药物的遴选 049
第三节药物分子设计的目的与方法 049
一、药物分子设计的目的 050
二、药物分子设计的方法 050
第四节 定量构效关系 055
一、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055
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057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059
一、基于配体小分子的药物设计 059
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061
思考题 064

第五章药物的合成路线与质量控制 065
**节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策略 065
一、药物不同研发阶段合成路线的设计 065
二、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策略 066
三、药物合成路线的评价与选择 073
第二节药物的质量控制 075
一、药物合成中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076
二、药物合成中的工艺过程控制 077
三、药物合成终产物的质量控制 078
思考题 088

第六章药物代谢 089
**节 官能团化反应 090
一、氧化反应 090
二、还原反应 098
三、水解反应 099
第二节 结合反应 101
一、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101
二、硫酸结合反应 102
三、氨基酸结合反应 103
四、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104
五、乙酰化结合反应 105
六、甲基化结合反应 105
第三节药物代谢研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106
一、开发新药 106
二、前药设计 107
三、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107
四、增加药物的代谢稳定性 108
思考题 108

第七章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109
**节 镇静催眠药 109
一、苯并二氮?类药物 110
二、非苯并二氮?类药物 116
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119
第二节 抗癫痫药 120
一、巴比妥类药物 121
二、乙内酰脲类药物 124
三、二苯并氮杂?类药物 126
四、GABA 类似物 127
五、脂肪羧酸类和其他类型药物 127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 128
一、吩噻嗪类药物 128
二、噻吨类药物 131
三、丁酰苯类药物 131
四、苯甲酰胺类药物 133
五、二苯并二氮?类及其衍生物 135
六、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 136
第四节 抗抑郁药 137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37
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138
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140
四、新型抗抑郁药 142
第五节 抗焦虑药和抗躁狂药 144
一、抗焦虑药 144
二、抗躁狂药 145
思考题 146

第八章 镇痛药 147
**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147
一、吗啡 147
二、吗啡的半合成衍生物 148
三、吗啡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 150
四、吗啡的作用机制 151
第二节 合成镇痛药 153
一、吗啡烃类 153
二、苯并吗喃类 153
三、哌啶类 155
四、氨基酮类 158
五、其他类 159
思考题 160

第九章 非甾体抗炎药 161
**节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161
一、炎症和炎症介质 161
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 162
三、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靶标 163
第二节 解热镇痛药 164
一、苯胺类 164
二、水杨酸类 166
三、吡唑酮类 169
第三节 非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 169
一、吡唑酮类 169
二、芳基烷酸类 170
三、邻氨基苯甲酸类 177
四、1,2-苯并噻嗪类 177
第四节 选择性环氧合酶-2 抑制剂 180
一、选择性环氧合酶-2 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180
二、选择性环氧合酶-2 抑制剂的发展 181
思考题 184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 185
**节 甾体激素的概述 185
一、甾体激素的化学结构 185
二、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与生物合成 186
三、甾体激素的合成 188
第二节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188
一、甾体雌激素与非甾体雌激素 189
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193
第三节 雄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和抗雄激素药物 197
一、雄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197
二、蛋白同化激素 199
三、抗雄激素药物 200
第四节 孕激素和抗孕激素药物 201
一、孕酮类孕激素 202
二、19-去甲睾酮类孕激素 204
三、抗孕激素药物 207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209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发现与发展 209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209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拮抗剂 214
思考题 215

第十一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和抗消化性溃疡药物 216
**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 216
一、组胺、组胺受体与变态反应 216
二、经典的H1 受体拮抗剂 218
三、非镇静性H1 受体拮抗剂 223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 227
一、H2 受体拮抗剂 228
二、质子泵抑制剂 230
思考题 235

第十二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 236
**节 肾上腺素受体概述 236
一、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及效应 236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
体内合成及代谢 237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38
一、α,β受体激动剂 239
二、α受体激动剂 241
三、β受体激动剂 243
四、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247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249
一、α受体拮抗剂 249
二、β受体拮抗剂 251
三、α,β受体拮抗剂 256
思考题 257

第十三章 抗高血压药 258
**节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258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59
二、肾素抑制剂 259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260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67
五、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271
第二节 钙通道阻滞剂 271
一、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271
二、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272
三、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279
第三节 交感神经药物 281
第四节 血管扩张药物 283
一、钾通道开放剂 283
二、NO 供体药物 284
思考题 285

第十四章 心脏疾病药物和血脂调节药 286
**节 强心药物 286
一、强心苷类 286
二、β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89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90
四、钙增敏剂 290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291
一、钠通道阻滞剂 292
二、钾通道阻滞剂 295
三、β受体肾上腺素拮抗剂 297
四、钙通道阻滞剂 297
第三节 抗心绞痛药物 297
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297
二、部分脂肪酸氧化抑制剂 299
第四节 调节血脂药物 300
一、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302
二、降低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307
三、其他降血脂药物 310
思考题 310

第十五章 降血糖药物 311
**节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312
一、胰岛素的发现及发展 312
二、胰岛素的结构及来源 312
三、胰岛素类似物 313
第二节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314
一、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 314
二、非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 319
第三节 胰岛素增敏剂 320
一、双胍类降血糖药 320
二、噻唑烷二酮类降血糖药 321
第四节 新型降血糖药物 322
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322
二、GLP-1 受体激动剂和DPP-IV抑制剂 323
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326
思考题 328

第十六章 抗生素 329
**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30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333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40
三、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46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50
一、红霉素类抗生素 351
二、麦迪霉素类抗生素 355
三、螺旋霉素类抗生素 355
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356
一、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 356
二、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357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 358
第四节 其他类抗生素 358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58
二、多肽类抗生素 360
三、氯霉素类抗生素 360
四、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362
五、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362
六、磷霉素类抗生素 364
七、多烯类抗生素 365
思考题 366

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物 367
**节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其增效剂 367
一、磺胺类抗菌药物及其增效剂的发现、发展 368
二、磺胺类药物及其抗菌增效剂的作用机制 370
三、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371
第二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372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及分类 373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377
三、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377
第三节 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381
一、唑烷酮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 382
二、唑烷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 383
三、唑烷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383
第四节 合成抗结核药物 384
一、对氨基水杨酸 384
二、异烟肼及其衍生物 385
三、吡嗪酰胺及其衍生物 387
四、盐酸乙胺丁醇 387
五、新型抗耐药结核药物 388
第五节 合成抗真菌药物 389
一、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389
二、唑类 390
三、烯丙胺类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393
思考题 394

第十八章 抗病毒药物 395
**节 抗流感病毒药物 396
一、M2 蛋白抑制剂 396
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396
三、聚合酶酸性蛋白PA 亚基抑制剂 399
第二节 抗疱疹病毒药物 400
一、嘧啶核苷类 400
二、嘌呤核苷类 401
三、糖基修饰的核苷类 401
第三节 广谱抗病毒药物 403
第四节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405
一、进入抑制剂 405
二、逆转录酶抑制剂 407
三、蛋白酶抑制剂 413
四、整合酶抑制剂 418
思考题 420

第十九章 抗肿瘤药物 421
**节 直接作用于DNA 的药物 422
一、生物烷化剂 422
二、金属铂配合物 432
三、天然产物 434
四、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439
第二节 抗代谢抗肿瘤药物 443
一、抗叶酸代谢类 444
二、抗嘧啶代谢类 447
三、抗嘌呤代谢类 451
第三节 干扰微管蛋白的药物 453
一、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 454
二、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 456
第四节 分子靶向药物 459
一、小分子激酶抑制剂 459
二、蛋白酶体抑制剂 469
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470
思考题 474

第二十章 现代药物发现 475
**节 抗体偶联药物 475
一、ADCs 的发展历程 475
二、ADCs 的作用机制 476
三、ADCs 的靶标选择 476
四、ADCs 连接子的选择 477
五、细胞毒药物的选择 477
六、ADCs 的偶联策略 478
七、ADCs 的发展 478
第二节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技术 480
一、PROTAC 的作用机制 480
二、PROTAC 的发展历程 480
三、PROTAC 研发面临的机遇、挑战 481
第三节 肿瘤免疫治疗 482
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抑制剂 482
二、免疫细胞疗法 484
思考题 487

参考文献 488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