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033398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70333981 ; 978-7-5703-3398-1
内容简介
主体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主体教育研究一开始就富有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依据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从古代社会的无主体到近代社会的有主体,从近现代的个人主体到当代和未来社会的类主体。本书依据这样一个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逻辑,探讨了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教育、他者性教育、公共性教育和类主体教育等主题,在每个主题中说明了每种类型的教育在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上的体现。*后总结了我国主体教育研究四十年的成就,为构建中国教育学提供了范例。
目录
**节 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
一、古希腊哲学中主客体认识的混沌状态及分化在意识上的*初萌芽
二、欧洲中世纪上帝的绝对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三、近代哲学对人的探讨:自然主体与精神主体之争
四、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主体观
第二节 主体的历史生成与教育的三种形态
一、主体的历史生成
二、工具性教育
三、个人主体教育
四、类主体教育
第二章 主体性教育
**节 走向主体性的教育哲学观
一、主体性教育:21世纪教育的新走向、新发展
二、从工具论到主体论:教育哲学观的变革
第二节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一、人的道德主体性内涵及其表现
二、主体道德教育
三、主体道德教育的时代条件
第三节 公民主体性及其教育
一、公民的主体性
二、主体性公民品格
三、主体性公民品格培育
第三章 主体间性教育
**节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困境
二、主体间性的内涵
三、主体间性的教育学意义
第二节 主体间性及其教育
一、个人主体性的“黄昏”与主体间性的出现
二、主体间性教育:当代教育变革的路向
第三节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一、现代教育中交往的缺失
二、走向交往式教育
第四节 公民主体间性品格及其培育
一、公民主体间性
二、主体间性公民品格
三、主体间性公民品格培育
第四章 他者性教育
**节 同一性的困境与他者的差异性
一、同一性与他者的消失
二、他者:绝对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他者性教育:面对他者的回应
一、教育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灌输
二、教育不是“输入与输出”的制造
三、教育不是主体间对称的交往活动
四、教育是对他者负责任的回应
第三节 他者性教育:与他者共存
一、教育的理性共同体与他者的消失
二、教育的他者性共生体:与他者共存
三、他者性教育的限度
第四节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一、从主体性到外在主体间性
二、从外在主体间性到内在主体间性
三、从主体间性到他者性
第五节 他者性视野中的公民品格及其培育
一、“为他者”的责任主体
二、他者性视野中的公民品格
三、他者性视野中的公民品格培育
第五章 公共性教育
**节 共生主体的公共性教育
一、公共性:共生体的主体间性
二、他者性承认:走向共生主体的公共性
三、公共性中的主体间关系:共在、共生、共育
第二节 公共人及其培育:公共领域的视角
一、公共人:公共领域的行动主体
二、公共人:时代发展和当前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三、开启公共人的培育
第三节 道德教育如何引导公共品格建构
一、“孤立人”与公共冷漠
二、培育“公共人”: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道德教育:引导公共品格的建构
第六章 类主体教育
**节 类主体的凸现
一、群体主体—个人主体—类主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二、类主体:时代的呼唤
第二节 类主体及其特征
一、何谓类主体
二、主体间性是类主体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与类主体教育的建构
一、从个人主义到共同体主义:教育目的观的转变
二、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教育实践观的转变
三、从片面到完整:教育内容和课程观的转换
第四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德教育何为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
三、道德教育:唤醒人的“类伦理”觉悟
结语
主体教育研究四十年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冯建军,博士,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学原理》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主持承担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当代主体教育论》《生命与教育》《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研究》《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教育的人学视野》《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等专著,主编及参编《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以及《当代教育原理》《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哲学》等高校教材,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五十余篇被权威报刊二次转载,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性心理学
¥18.4¥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3¥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文言浅说
¥10.1¥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