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EO 10.0高级设计

包邮CREO 10.0高级设计

¥68.6 (7.8折) ?
1星价 ¥68.6
2星价¥68.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66029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60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302660293 ; 978-7-302-66029-3

本书特色

本书定位Creo 9.0的高级应用,基于作者多年在工程一线的设计经验、常年企业工程师提高级培训的心得体会,并结合企业产品设计的需求,精选常用Creo进阶级功能模块编写而成。主要讲述工程技术人员使用Creo软件进行复杂产品设计、复杂曲面设计、产品设计仿真等的主要功能,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构仿真、设计动画、复杂实体特征、基础曲面建模、自由曲面特征、自顶向下设计、高级装配等。
在本书的内容组织形式上,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循序渐进的规律来组织整本书的内容,每一个知识点的组织采用“实例引入→知识点解析→例题讲解→作业巩固”的过程,*后还有“综合应用”环节,来融会贯通多个知识点以致整本书内容。
在内容的编排上,作者遵循“全面提高、服务实践”的原则,有重点而全面的讲解从事机械、工业设计等相关行业所需要的高级内容,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来讲解,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其应用,这样在学习中才不会感到乏味。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Creo 9.0高级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机构运动仿真与分析、设计动画、复杂实体特征、常规曲面曲线设计与分析、造型曲面特征、自顶向下设计、高级装配。 本书的内容组织形式上,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循序渐进的规律来组织整本书的内容,每一个知识点的组织采用“实例引入→知识点解析→例题讲解→作业巩固”的过程,*后还有“综合应用”环节,来融会贯通多个知识点以致整本书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作者遵循“全面提高、服务实践”的原则,有重点而全面的讲解从事机械、工业设计等相关行业所需要的所有高级内容,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来讲解,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其应用,这样在学习中才不会感到乏味。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社会层面Creo爱好者、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师以及高校机械类本科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生。

目录

第1章Creo概述与本书内容简介
1.1Creo软件组成
1.2Creo基础内容回顾
1.3本书内容概述 第2章机构运动仿真与分析
2.1机构运动仿真概述与实例
2.1.1机构运动仿真界面
2.1.2主体
2.1.3机构运动仿真实例
2.2使用预定义的连接集装配机构元件
2.2.1连接集概述
2.2.2预定义连接集
2.3机构运动学仿真与分析
2.3.1机构运动学仿真流程
2.3.2创建模型
2.3.3检测模型
2.3.4添加伺服电动机
2.3.5准备分析
2.3.6分析模型
2.3.7查看分析结果
2.3.8机构运动学分析实例
2.4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2.4.1机构动力学仿真流程
2.4.2动力学仿真实例——单摆
2.4.3质量属性、重力与动力学分析
2.4.4弹簧
2.4.5阻尼器
2.4.6执行电动机
2.4.7力与扭矩
2.4.8初始条件
2.4.9静态分析
2.4.10力平衡分析
2.5运动副
2.5.1槽连接
2.5.2凸轮机构
2.5.3齿轮副
2.5.4带连接 第3章设计动画
3.1概述
3.1.1设计动画简介
3.1.2设计动画模块界面
3.1.3创建快照动画的一般过程
3.2使用关键帧创建基本快照动画
3.2.1使用关键帧创建设计动画的准备工作
3.2.2定义快照并生成关键帧序列
3.2.3启动、播放并保存动画
3.2.4修改动画执行时间
3.3使用伺服电动机创建基本快照动画
3.4分解动画和机构动画
3.4.1分解动画
3.4.2机构动画
3.5设计动画中的定时视图与定时透明
3.5.1命名视图的创建
3.5.2旋转装配动画的创建
3.5.3带局部放大视图动画的创建
3.5.4定时透明动画的创建 第4章复杂实体特征的创建
4.1混合特征的创建
4.1.1旋转混合
4.1.2常规混合
4.1.3混合特征的几个问题
4.2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的创建
4.2.1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简介
4.2.2可变截面扫描特征轨迹选择与截面控制
4.2.3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的创建过程与范例
4.2.4使用关系式控制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4.3螺旋扫描特征的创建
4.3.1螺旋扫描实体特征简介
4.3.2螺旋扫描特征的创建过程与实例
4.3.3变螺距螺旋扫描特征与压缩弹簧的创建实例
4.3.4使用螺旋扫描切口特征创建螺纹
4.4扫描混合特征的创建
4.4.1扫描混合特征简介
4.4.2扫描混合特征的创建步骤
4.4.3扫描混合特征创建实例
习题 第5章常规曲面与专业曲面特征
5.1曲面特征的基本概念
5.1.1曲面
5.1.2曲面的颜色显示
5.1.3曲面特征创建方法
5.2由草绘特征生成拉伸、旋转、扫描以及混合曲面
5.2.1拉伸曲面特征
5.2.2旋转曲面特征
5.2.3扫描曲面特征
5.2.4混合曲面特征
5.3填充特征
5.4复制、粘贴与选择性粘贴曲面
5.5偏移曲面特征
5.5.1标准偏移
5.5.2拔模偏移
5.5.3展开偏移
5.5.4替换曲面偏移
5.5.5曲面偏移特征创建步骤与实例
5.6镜像曲面特征
5.7延伸曲面特征
5.8边界混合曲面特征
5.8.1无约束单向边界混合曲面
5.8.2无约束双向边界混合曲面
5.8.3设置边界混合曲面的边界约束
5.8.4边界混合曲面的控制点
5.8.5边界混合曲面的其他影响因素
5.9带曲面特征
5.9.1带曲面的作用
5.9.2带曲面的创建
习题 第6章曲线特征及其分析工具
6.1基准曲线与草绘基准曲线
6.1.1由点和方向构成的曲线
6.1.2来自横截面的曲线
6.1.3来自方程的曲线
6.2复制、平移/旋转曲线
6.2.1曲线复制
6.2.2曲线的平移/旋转
6.3镜像曲线
6.4偏移曲线
6.4.1对曲面上边的偏移
6.4.2对曲线的偏移
6.4.3散开曲线偏移
6.5相交曲线
6.5.1曲面相交曲线
6.5.2二次投影曲线
6.6投影曲线
6.7包络曲线
6.8曲线的修剪
6.9Creo曲线分析工具
6.9.1显示点的信息
6.9.2显示所在点的半径
6.9.3显示曲线曲率
6.9.4显示边的偏移
6.9.5偏差分析
习题 第7章曲面编辑
7.1曲面修剪
7.1.1创建特征时选择“移除材料”选项修剪曲面
7.1.2用曲面或基准平面修剪曲面
7.1.3用曲线修剪曲面
7.2曲面合并
7.3曲面实体化与曲面加厚
7.3.1曲面实体化
7.3.2曲面加厚
7.4曲面折弯
7.4.1环形折弯
7.4.2骨架折弯
7.5曲面扭曲
7.5.1变换操作
7.5.2扭曲操作
7.5.3骨架操作
7.5.4拉伸操作
7.5.5折弯操作
7.5.6扭转操作
7.5.7雕刻操作
7.5.8扭曲实例
7.6Creo曲面分析
7.6.1显示曲面上点的信息
7.6.2显示曲面的*小半径
7.6.3分析及改进曲面曲率
7.6.4显示曲面偏移
7.6.5曲面偏差分析
7.6.6二面角分析
7.6.7截面分析
7.6.8着色曲率分析
7.6.9斜率分析
7.6.10反射分析
7.7曲面连续性及其分析
7.7.1曲面连续性分级
7.7.2各级曲面的辨别与分析
7.8曲面综合实例
习题 第8章造型曲面
8.1造型曲面基础
8.1.1造型曲面的由来
8.1.2造型曲面界面简介
8.1.3造型曲面建模的基本思想
8.2造型曲面中曲线的创建
8.2.1设置活动平面与创建内部基准平面
8.2.2造型曲线概述
8.2.3造型曲线上的点
8.2.4自由曲线的创建
8.2.5平面曲线的创建
8.2.6圆和圆弧的创建
8.2.7COS的创建与点的捕捉
8.3造型曲面中曲线的编辑
8.3.1曲线的曲率图
8.3.2曲线上点的编辑
8.3.3改变曲线类型
8.3.4曲线上点的相切设置
8.3.5使用相切约束创建曲线连接和曲面连接
8.3.6组合曲线
8.3.7分割曲线
8.3.8延伸曲线
8.3.9偏移曲线
8.3.10删除曲线
8.3.11复制曲线
8.3.12转换曲线
8.4造型曲面的创建
8.4.1边界曲面的创建
8.4.2边界曲面的内部曲线
8.4.3三角曲面——特殊的边界曲面
8.4.4边界曲面实例
8.4.5放样曲面的创建
8.4.6混合曲面的创建
8.5造型曲面的编辑
8.5.1曲面连接
8.5.2曲面修剪
8.5.3曲面编辑
8.6造型曲面实例
8.6.1水杯模型
8.6.2吹风机模型
习题 第9章自顶向下设计
9.1自顶向下设计概述
9.2骨架模型
9.2.1骨架模型概述
9.2.2使用骨架模型控制组件整体结构
9.2.3骨架模型实例
9.3数据共享之合并/继承
9.3.1数据共享概述
9.3.2合并/继承概述
9.3.3合并/继承特征的使用
9.3.4合并/继承特征的创建步骤与实例
9.4数据共享之复制几何与发布几何
9.4.1复制与发布几何概述
9.4.2复制几何特征
9.4.3发布几何特征
9.4.4复制与发布几何实例
9.5记事本
9.5.1记事本概述
9.5.2使用记事本进行元件的自动装配
9.5.3使用记事本传递全局参数
习题 第10章高级装配
10.1组件的创建方式
10.1.1将元件添加到组件
10.1.2在组件模式下创建元件
10.2组件中元件的放置方式
10.2.1完全约束元件
10.2.2封装元件
10.2.3未放置元件
10.3装配中的布尔运算
10.3.1元件合并
10.3.2元件切除
10.3.3元件相交
10.4大型组件的简化表示
10.4.1组件简化表示概述
10.4.2排除显示
10.4.3使用包络元件替换复杂元件
10.4.4使用多面实体收缩包络创建包络元件
10.4.5收缩包络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丁淑辉(1977年4月-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教师。1999年7月本科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先后任职于济南轻骑集团、东莞东聚电业有限公司从事机械设计工作,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主要从事机械设计、CAD/CAM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专题包括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设计、智能化工业装备研发、电气控制系统研发等,自2007年以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等先后以**主编身份出版教材8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