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267894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0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302678946 ; 978-7-302-67894-6
内容简介
"本书将教育学知识与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相融合,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及《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小学),吸收现有教育学教材的精髓,并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经验,梳理出编写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框架,意图在教育学的学术体系中涵盖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能够考取教师资格证。 本书内容包括教育·教育学、学校·学制、教育·社会·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原理·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德育模式、教师·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本书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导引、正文、本章小结和知识结构六个模块构成,同时提供了练习题的答案与解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本书可作为师范生教育学教材,也可作为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教材以及在职教师自我提升的学习用书。"
前言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原本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孪生姐妹,但现实往往是教育理论侧重理性探讨,而教育实践侧重现实问题的解决,两者之间缺乏一个兼容共通的平台。如何联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使教育学教材既有理论的严谨逻辑,又具有实践的操作可能,是教育学教材编写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追求教育学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结,是本书编写时的指导思想。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我国在2011年开始试行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并于2013年8月15日发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如此看来,从事教师职业者必须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此外,大部分师范毕业生都有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因此,教育学教材如何保证师范生的教育理论达到毕业标准,如何为教师资格证考试和研究生招生考试奠定基础,是教育学教材编写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本书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努力: 既涵盖小学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又兼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纲要点。从上述目标出发,本书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小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同时系统地整理了现有教育学教材的知识要点与逻辑构架,并结合编者多年的本科生小学教育学教学经验和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的经验,制定出本书编写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涵盖了教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的知识要点,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能够考取教师资格证,在拥有小学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资格,并为进一步深造奠定相应的知识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本书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国家政策文件,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小学)等; 二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教师的指示,如“立德树人”“四有好教师”等; 三是公认而无争议的知识点,即在我国师范院校普遍使用的教育学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 四是历年教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组织和呈现这些知识点时,特别注意教育学思维的培养,强调教育基本逻辑与基本范式的学习,达到运用教育学的思维阐释教育现实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具体操作时,既注意学科知识与原理的系统介绍,也重视资格考试知识点的梳理与解释,更关注教育学能力的培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使本套教材既能用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又适用于学生应对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编写体例上,本书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导引、正文、本章小结和知识结构六个模块组成。学习目标可让师生明确教与学的方向与内容; 学习重点明确了该专题学习的核心知识点; 学习导引给出了相应的编写思路与学习方法; 正文系统地呈现了相关知识; 本章小结对本章的核心内容与思路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 知识结构简明地呈现出本章的知识要点与逻辑构成,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领会教育学的思维。
正文部分是本书的主体。由引子、知识体系、资料夹、问题思考、练习、提示六部分构成。引子提供一个实践案例,从中导出本章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思考教育原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结; 知识体系系统地呈现相关知识的逻辑体系,培养学生的教育学思维; 资料夹提供对某知识点的不同观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练习提供了不同命题形式、解题思路和技巧、答题模式与要求,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巩固与运用,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试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提示概括重要知识点与内在逻辑,并提供一些理解与记忆的方法,侧重方法论的训练,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本书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首先由傅建明提出写作意图、体例与结构框架,再与三位副主编讨论完善,然后分工完成。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由傅建明和柳钰洁编写; 第2章由傅建明和金婷编写; 第3章由傅建明和柳钰洁编写; 第4章由杨晨曦和蒋洁蕾编写; 第5章由柳钰洁和季旭峰编写; 第6章由杨晨曦和王燕红编写; 第7章由傅建明和杨晨曦编写; 第8章由傅建明和张晶晶编写; 第9章由傅建明和顾窗含编写。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信任与理解,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们在材料收集、资料整理、初稿撰写和书稿校对等方面的辛勤工作。
本书是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编写,可以供相关院校正常的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以供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员参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足之处或有其他合理建议,请联系作者,以便使本书更符合学生实际。
傅建明2024年8月
教育学教学课件
目录
第1章教育·教育学
**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 教育的概念
二、 教育的起源
三、 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二、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三、 教育学的理论流派
第2章学校·学制
**节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一、 学校的产生
二、 学校的发展
第二节学制及其制约因素
一、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二、 我国学制的演变
三、 制约学制的主要因素
第3章教育·社会·人
**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二、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三、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人的发展及其规律
二、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三、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4章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 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
三、 教育目的的制定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二、 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
三、 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基础
二、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三、 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四节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 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第5章课程原理·课程改革
**节课程诠释
一、 课程的概念
二、 课程的结构要素
三、 课程的文本表达
第二节课程流派
一、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二、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三、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四、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第三节课程开发
一、 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二、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课程类型
一、 分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
二、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三、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四、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第五节课程改革
一、 课程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6章教学原理·教学设计
**节教学的概念与流派
一、 教学的概念诠释
二、 教学理论流派
第二节教学过程与教学规律
一、 教学过程
二、 教学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 教学原则
二、 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
一、 教学组织形式
二、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三、 教学评价
第五节教学设计技术与实务
一、 教学各要素设计
二、 教案设计
第7章德育原理·德育模式
**节道德、品德与德育
一、 道德
二、 品德
三、 德育
第二节德育目标与内容
一、 德育目标
二、 德育内容
第三节德育规律与原则
一、 德育规律
二、 德育原则
第四节德育途径与方法
一、 德育途径
二、 德育方法
第五节当代德育模式
一、 认知发展模式
二、 体谅模式
三、 价值澄清模式
四、 社会学习模式
五、 集体教育模式
第8章教师·学生
**节教师
一、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演变
二、 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
三、 教师的职业素养
四、 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五、 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节学生
一、 学生与学生群体
二、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 师生关系的类型
二、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与建立
第9章班主任·班级管理
**节班集体与班主任
一、 班集体
二、 班主任
第二节班级管理
一、 班级与班级管理
二、 班级管理目标、内容与资源
三、 班级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四、 班级管理原则
第三节课堂管理
一、 课堂管理的类型与功能
二、 课堂气氛与课堂纪律
三、 课堂问题行为与偶发事件处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傅建明,男,浙江金华人,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科书社会学、教师教育。曾获浙江省首届高校教坛新秀、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导师、浙江省首届*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人文社科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10项;曾获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教师教育优秀资源奖、浙江省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奖等8项。出版专著与教材76部。专著代表作有: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新中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等;教材代表作有:教育学基础、学前教育原理、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学前教育学、国学(12本)、小学教育原理等;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有:综合素质(6本)、综合素质——幼儿教育资格考试、面试通关教程、保教育知识与能力、面试技巧与实践演练等。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
¥6.8¥18.0 -
中医基础理论
¥51.7¥59.0 -
落洼物语
¥9.4¥28.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6.0¥48.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9.0¥25.0 -
艺术学概论
¥14.5¥37.4 -
粒子输运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42.8¥58.0 -
艺术学概论
¥60.2¥79.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5¥25.0 -
智能控制
¥40.2¥56.0 -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
¥34.0¥55.0 -
法理学(第二版)
¥18.0¥50.0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马烈光/十三五规划
¥36.8¥55.0 -
基于python的从学习编程到解决问题
¥35.4¥53.8 -
水利工程监理
¥28.3¥42.0 -
新编大学生军事理论与训练教程
¥13.7¥39.8 -
世界现代史(1900-2000)
¥31.4¥80.0 -
水电站
¥24.4¥36.0 -
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第二版)
¥18.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