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经济学基础项目化教程(高等职业教育经管专业群平台课精品教材)

- ISBN:978751845073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18450732 ; 978-7-5184-5073-2
本书特色
在职业教育的财贸类人才培养中,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知识教授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学基础项目化教程》以“理论扎实、重在应用”的思想为指导,理论尽量简洁易懂,以当下实例和实训任务对知识进行内化,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该书对培养大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能运用基本理论和经济逻辑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理性思考和看待经济类问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内容简介
《经济学基础项目化教程》课程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系统阐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应用。本书减少了数学推导过程,增加思政案例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知识架构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突出能力本位,按照项目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 、素质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前言
以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著作为标志,经济学科逐步形成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并衍生出多个学派,各种观点不断碰撞、紧密交织,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补充数据要素等新内容以促进学科更好地发展。在职业教育的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在专业(群)中通常以公共必修课、专业群平台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形式出现,从而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学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运用基本理论和经济逻辑去分析和理解日常经济现象,理性思考和看待经济类问题。
因此,我们以“理论扎实、重在应用”的指导思想贯穿全书,理论介绍尽量简洁易懂,以当下鲜活的案例和实训内容进行知识内化,既能让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与现实案例紧密结合,达到“理论严谨、案例有趣、实训真实”的目标。团队成员具备多年丰富的教学一线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的经典教材,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目录
项目1 经济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1.1 经济学的认知
1.1.1 经济学的概念及演进
1.1.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1.3 经济体制的主要形式
1.1.4 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任务1.2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2.1 微观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任务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3.3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任务1.4 经济学与生活
1.4.1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4.2 学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2 需求、供给与弹性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2.1 认识需求
2.1.1 需求与需求曲线
2.1.2 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
2.1.3 需求定理与特例
任务2.2 认识供给
2.2.1 供给与供给曲线
2.2.2 供给变动的影响因素
2.2.3 供给定理及特例
任务2.3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分析
2.3.1 均衡价格的决定
2.3.2 均衡价格的变动
2.3.3 供求定理
任务2.4 弹性及其应用
2.4.1 弹性及其计算
2.4.2 弹性的主要类型
2.4.3 弹性的应用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3 消费者行为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3.1 基数效用
3.1.1基数效用及其衡量
3.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1.3基数效用下的消费者均衡
任务3.2 序数效用
3.2.1 偏好及无差异曲线
3.2.2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3.2.3 序数效用下的消费者均衡
任务3.3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3.3.1 风险偏好
3.3.2 生活成本指数
3.3.3 消费价格指数
3.3.4 恩格尔定理
3.3.5 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4 生产者行为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4.1 企业的基础知识
4.1.1企业的本质及分类
4.1.2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任务4.2 企业的生产决策
4.2.1短期生产决策
4.2.2长期生产决策
任务4.3 成本与收益
4.3.1成本的测度
4.3.2短期成本分析
4.3.3长期成本分析
4.3.4收益与利润
4.3.5学习曲线与范围经济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5 福利经济学与市场效率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5.1 福利经济学与剩余的认知
5.1.1 福利经济学的含义
5.1.2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任务5.2 影响福利变动的常见因素
5.2.1 市场价格变动对福利的影响
5.2.2 价格控制对福利的影响
5.2.3 征税对福利的影响
5.2.4 国际贸易对福利的影响
任务5.3 市场效率与公平
5.3.1 市场效率的概念及其衡量
5.3.2 公平的含义及其实现
5.3.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6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厂商均衡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6.1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6.1.1 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6.1.2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均衡
6.1.3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长期均衡
任务6.2 完全垄断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6.2.1 完全垄断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6.2.2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
6.2.3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
6.2.4 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
任务6.3 垄断竞争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6.3.1 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6.3.2 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6.3.3 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6.3.4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
任务6.4 寡头垄断市场
6.4.1 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6.4.2 囚徒困境:寡头厂商的竞争与合谋
6.4.3 寡头厂商的定价策略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7 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7.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7.1.1 市场失灵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7.1.2 政府干预市场活动的方式与目标
任务7.2 信息不对称
7.2.1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影响
7.2.2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
任务7.3 外部性
7.3.1 外部性的分类和特征
7.3.2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主要方式
任务7.4 公共物品
7.4.1 公共物品的特征及分类
7.4.2 解决公共物品问题的主要方式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8 国民收入核算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8.1 国民收入核算基础知识
8.1.1 国内生产总值
8.1.2 国民生产总值
8.1.3 其他总量指标
任务8.2 国民经济运行与收入决定
8.2.1 国民经济运行简图
8.2.2 消费、储蓄和投资
8.2.3 乘数理论
8.2.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任务8.3 总需求与总供给
8.3.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8.3.2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9 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9.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9.1.1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
9.1.2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任务9.2 财政政策
9.2.1 财政政策的内容和应用
9.2.2 自动稳定器与赤字财政政策
9.2.3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任务9.3 货币政策
9.3.1 货币政策的内容和应用
9.3.2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9.3.3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任务9.4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局限
9.4.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9.4.2 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10 失业与通货膨胀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10.1 失业的类型及影响
10.1.1 失业的类型
10.1.2 失业的影响
10.1.3 奥肯定律
任务10.2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成本
10.2.1 通货膨胀的衡量
10.2.2 通货膨胀的成因
10.2.3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任务10.3 失业与通胀:菲利普斯曲线
10.3.1 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特征
10.3.2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项目11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任务11.1 认识经济周期
11.1.1 经济周期的含义
11.1.2 经济周期的类型
11.1.3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
任务11.2 理解经济增长
11.2.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1.2.2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11.2.3 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
11.2.4 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
本章小结
练习与实训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相关资料
任务1.1 经济学的认知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原意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这说明经济和家庭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管理家庭会涉及家庭成员的分工、收入当中多少的比例用于消费或储蓄、如何尽可能让每个家庭成员的需要和欲望都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在不同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资源的配置。
同样地,一个社会也面临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由谁来做这些工作。通过社会分工,有些人需要去生产粮食、衣服等生活必需品,有些人可以去设计手机款式,有些人则可以提供家政服务。一旦社会分配人们去做各种工作,社会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和劳务量。
1.1.1 经济学的概念及演进
*早对经济方面的表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贤”之首,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老师。苏格拉底与孔子类似,“述而不作”,经济伦理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古希腊思想家们主张,一定数量的财富对于人们还是必要的。那么,人们占有财富数量的合理界限在哪里呢?苏格拉底确立的界限是,“每人财产的数量”应以“足够维持其素朴即生存需要的“生活为度”[ 孙婧毅.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3.]。色诺芬是*早使用“经济”一词的学者,他在著作《经济论》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管理,如何使具有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他特别强调农业的作用,对财富和分工有独到的见解,对法国重农学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主要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他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亚里士多德是*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他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论述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
古罗马的经济伦理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和经济伦理学。代表人物是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芝诺、西塞罗和瓦罗。古罗马对于西方经济思想的*重要贡献,来自它的法理思想。古罗马商品货币关系较发达,当时法学家们已研究了商品买卖、借贷、债务和其他义务等,承认私有财产地位,保障签订契约的自由,确认债权者有役使债务者的权利,这些对后世经济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相应衍生出重商主义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制度学派、新古典经济学等流派。经济学体系的基础为起源于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般合称西方经济学。综合诸多学者的不同看法,我们给出较为认同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是研究在生产资源稀缺性的假设条件下,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通过资源配置和利用达到利益*大化,并将生产成果在人群中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
1.针对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任务1.1 经济学的认知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原意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这说明经济和家庭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管理家庭会涉及家庭成员的分工、收入当中多少的比例用于消费或储蓄、如何尽可能让每个家庭成员的需要和欲望都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在不同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资源的配置。
同样地,一个社会也面临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由谁来做这些工作。通过社会分工,有些人需要去生产粮食、衣服等生活必需品,有些人可以去设计手机款式,有些人则可以提供家政服务。一旦社会分配人们去做各种工作,社会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和劳务量。
1.1.1 经济学的概念及演进
*早对经济方面的表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贤”之首,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老师。苏格拉底与孔子类似,“述而不作”,经济伦理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古希腊思想家们主张,一定数量的财富对于人们还是必要的。那么,人们占有财富数量的合理界限在哪里呢?苏格拉底确立的界限是,“每人财产的数量”应以“足够维持其素朴即生存需要的“生活为度”[ 孙婧毅.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3.]。色诺芬是*早使用“经济”一词的学者,他在著作《经济论》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管理,如何使具有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他特别强调农业的作用,对财富和分工有独到的见解,对法国重农学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主要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他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亚里士多德是*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他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论述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
古罗马的经济伦理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和经济伦理学。代表人物是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芝诺、西塞罗和瓦罗。古罗马对于西方经济思想的*重要贡献,来自它的法理思想。古罗马商品货币关系较发达,当时法学家们已研究了商品买卖、借贷、债务和其他义务等,承认私有财产地位,保障签订契约的自由,确认债权者有役使债务者的权利,这些对后世经济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相应衍生出重商主义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制度学派、新古典经济学等流派。经济学体系的基础为起源于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般合称西方经济学。综合诸多学者的不同看法,我们给出较为认同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是研究在生产资源稀缺性的假设条件下,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通过资源配置和利用达到利益*大化,并将生产成果在人群中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
1.针对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资源是稀缺的,生产粮食的同时必须放弃棉花的生产,决策者面临选择。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形下,也要考虑两种产品的数量的不同生产组合。
二是如何生产。生产需要要素的投入,而且是多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给定资源约束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前提下,生产者也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否是*低成本、*有效率的。
三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不同阶级和各个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这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2.同样,针对资源利用问题,经济学研究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能使产品的产量达到*大。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充分就业”问题。
二是在资源既定情况下,为什么产量会有波动。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即如何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
三是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现代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会对资源配置和利用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是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问题。
因此,稀缺性会引起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问题,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是比较恰当的。
1.1.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经济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的。现实世界非常复杂,而且经常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经济学家为了专注于要说明的事物特征,就常常会假设其他条件不会变化。这与数学中的假设条件类似,先假定某一或某些因素不变,再分析其他因素的运动变化规律,通过这种方式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运动本质。可以说,经济学假设是了解和研究经济学的必要前提。在具体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假设有三个:
1.资源的稀缺性假设
资源稀缺性假设是指相对于人们永无止境的欲望和需求,资源总是不够的。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原始的、*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欲望的基本特点是它的无限性,一种欲望被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
【趣味知识1-2】
不知足诗
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钱德苍的人写了一本奇书《解人颐》,里面有一首打油诗把人的贪欲描绘得淋漓尽致。
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的田地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如图1-1),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需求),而*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需求)。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从需要的内容看,人们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当一个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开始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
作者简介
肖威,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同时担任广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社科专家库(第三批)入库专家。曾获得2019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设计赛项二等奖、2019年荣获学校第二届十大“金牌讲师”称号,2021年荣获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主持《经济学基础》被评为全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2.7¥45.0 -
落洼物语
¥11.0¥28.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1.2¥48.0 -
中医基础理论
¥51.7¥59.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
¥14.1¥23.0 -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西方服装史(第3版)
¥16.9¥49.8 -
剧本写作教程
¥21.6¥45.0 -
精读韩国新闻,学地道韩语韩国新闻导读教程
¥13.6¥36.0 -
欧美卷-外国文学史-第五版
¥14.3¥39.0 -
犯罪学
¥14.3¥39.0 -
房屋建筑学(第六版)(赠教师课件,含数字资源)
¥51.2¥62.0 -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
¥57.2¥78.0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第2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37.6¥61.0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经典老课本中药学新世纪第2版
¥45.9¥69.0 -
博雅大学堂·历史中国古代简史(第2版)/张帆
¥38.8¥60.0 -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20.8¥36.0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本科教材)
¥18.3¥48.0 -
高绩效教练(原书第5版)
¥50.8¥79.0 -
大学生心理健康
¥14.0¥48.0 -
服装手绘快速表现
¥14.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