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4453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49644537 ; 978-7-5496-4453-7

本书特色

岁月不可能重温,但是可以留下记忆。这本集子中回望的几个片段,便是过往岁月的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海作家史中兴先生的散文集。丰富的历史感和亲近的现实感是这部散文集的鲜明特色。作者步入老境,却葆有一颗火热的心,以探索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对冰心、夏衍、苏步青、王元化、汤晓丹这些智慧老人的描慕,一言一笑,令人动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礼赞,情深感人。九寨沟水的神奇,北戴河从东到西一去十公里的拍击海岸的浪花,向所有来访者发出的邀请和呼唤,壶口飞瀑一落千丈中崖摇地动、水雾弥漫带给人刻骨铭心的震撼,令人惊叹祖国江山美如画。作者记叙那边的风景,苏联解体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乌克兰、立陶宛的风云,音乐之邦的异彩,日本著名作家的情系中国,美国的五光十色,法国巴黎圣母院的辉煌,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风情,让人感悟,世界原来如此多姿多彩。作者*后回望人生旅程,描绘出的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前言

后 记
到了人生边上,还没有放下笔杆,思维还没有停止运转,手还能敲键,自感是值得庆幸的。
离休多年,我并没有脱离社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时有所感,时有所思,这本集子的**部分,便是选取近年发表在报刊上的所感所思的散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记叙谢世前辈师友的一组文字,抒发是我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他们风范长存,他们的精神品格之花,不会在我心中谢去。尽管他们离去愈来愈远,在我心中的位置一如既往。
“美哉江山”一组文字也是选自旧作,它们仍是我晚年的向往,我一直记住对它们的礼赞。它们在我心中仍很鲜活。
20世纪风云变幻,浅看那边风景写到的几个国家,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岁月不可能重温,但是可以留下记忆。这本集子中回望的几个片段,便是过往岁月的记忆。
史中兴

目录

**辑 老境 001

老境 003

夕阳景 006

邻居 009

想起了亨利 012

家祭无忘告乃翁 014

道不同,何以相处 016

人不知而不愠 018

爱与信赖 020

今与昔 022

伸与缩 024

镜子 026

当惊世界殊 028

前事不忘 035

领导的本领 037

日本友人的贺卡 039

颜值种种 042

岁月与记忆 044

花不败,情长在 046

微信群里看风景 048

细察美言 050

知人与自知 052

一厢情愿 054

善待他人 056

你是谁 058

大河 060

从唐僧超度白骨精说起 062

老人的乐趣 064

三个坐轮椅的朋友 066

燕子和蝙蝠的争论 069

目标 071


第二辑 难忘师友 073

临风挥翰 075

历史不会忘记他

——(《贺绿汀传》三版后记) 079

三写苏步青 081

汤老的智慧 085

汤门一巾帼 088

不倦的吹笛人 092

她留下了风景 095

滔滔报海,亮丽一浪花 097

只有香如故 102

一路攀登70年 104

乍暖还寒时节的报人

——《文汇报》20世纪80年代记事 107


冰心老人的书赠 112

在夏衍家里 115

人事有代谢

——杨西光同志二三事 117

耄耋之年写巨变 121

冷峻外表下澎湃着激情

——忆钟惦棐同志 124

一泓活水在他胸中荡漾

——忆吴强同志 127


第三辑 美哉,江山 131

鸟瞰上海 133

窑洞今昔 136

黄帝陵随感 138

壶口观瀑 140

莫干山看竹 142

北戴河畅游 144

九寨美——美在水 147

回眸小三峡 150

它从哪里来 153

大漠里的神奇 155

风雨悬空寺 160

云海游走 162

云冈观佛 165

草堂随想 167

岳 墓 前 169

圆明园风景 172

此境只应天上有 175

似此曲水“本无多” 178

十八盘上竞攀登 182

鼎湖山赏绿 185

美在青屿 187

罗星塔的记忆 190

漫步“锦绣中华” 192

西双版纳散记 194


第四辑 浅看那边风景 199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 201

历史珍藏在心

——俄罗斯汉学家费德林的思念 206

历史的辉煌

——圣彼得堡漫步 211

普希金的*后一站 214

一衣带水 218

音乐之邦 225

在贝多芬居住过的地方 230

参观莫扎特故居 234

美利坚行走 238

纽约点滴 246

北美揽胜 255

走进巴黎圣母院 261

水城看水 264


第五辑 回望 267

上路 269

省委组织部 272

调干生 274

困难时期 278

风暴来了 280

横渡黄浦江 283

“五七”干校 286

《文汇报》的影响 290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 292

在中央党校 294

离休后的日子 297

后记 299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临风挥翰

学人从政,不乏先例。从政以后,不改学人本色,而且很快又回复了学人的本来身份,寥寥可数,王元化先生是引人注目的一位。20世纪80年代初,他当过部长。当部长前,我作为报纸编辑常去他吴兴路的宿
舍拜访。每次去,中途几乎都能碰见另外来客,电话也是不时铃响。他当部长后,我不再去打扰。部长卸任,我又常去了,从吴兴路宿舍到衡山路的临时住处,遇到的情形更胜以前,访客纷纷,电话铃也响得更勤。每次往访,要事前预约了。他就任前我曾给他去电话说:“元化同志从政啦。”他回答说:“做做看吧。”我没有想到,这么快(不到三年)他就回归本位了。
沉潜往复于传统文化典籍,辛勤采掘,是王先生的乐趣所在。海内外人文学界现状以至现实社会人生,他同样热切关注。每次登门聊天,他话题广泛,时人论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多有论及,每论喜恶分明,“裁断必出于己”。有时,历两三个小时而谈兴不减。一次,他谈到胡适,我说起在新泽西唐德刚先生家里,听唐说胡适晚年在纽约的生活很狼狈,胡适不会开车,出门购物办事,是他帮着跑腿。
王先生于是问我,唐氏的《胡适口述自传》及其注释有没有读过,他说,从这本书看得出唐与胡的关系很深,唐氏不为尊者讳,把学术真理与师友恩泽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偏不倚,殊为难得。王先生视野宽,信息也多,他感受时代、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除了阅读和少量社会活动,就是跟同辈学人、学生及各种各样的访客会见交流。对年轻晚辈,他的接待尤为热忱。执教于新西兰的友人陈珏来沪,携新出专著《初唐传奇文钩沉》,约我一起去看王先生。王先生对他这本运用跨学科方法,从文化史角度,以历史、宗教、艺术和考古诸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初唐传奇文的研究专著,热情肯定。他送王先生一本书,王先生说一本不够,又要了一本。陈珏深感鼓舞。他当年去普林斯顿大学师从余英时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王先生就是推荐人之一。
有的人初次见面,王先生也一见如故。一位在纽约执业的律师,带来一篇两万字长文《民主的四大渊源》,他复印一份给我,说这篇文章是花了功夫写的,看看会有所启发。

临风挥翰


学人从政,不乏先例。从政以后,不改学人本色,而且很快又回复了学人的本来身份,寥寥可数,王元化先生是引人注目的一位。20世纪80年代初,他当过部长。当部长前,我作为报纸编辑常去他吴兴路的宿

舍拜访。每次去,中途几乎都能碰见另外来客,电话也是不时铃响。他当部长后,我不再去打扰。部长卸任,我又常去了,从吴兴路宿舍到衡山路的临时住处,遇到的情形更胜以前,访客纷纷,电话铃也响得更勤。每次往访,要事前预约了。他就任前我曾给他去电话说:“元化同志从政啦。”他回答说:“做做看吧。”我没有想到,这么快(不到三年)他就回归本位了。

沉潜往复于传统文化典籍,辛勤采掘,是王先生的乐趣所在。海内外人文学界现状以至现实社会人生,他同样热切关注。每次登门聊天,他话题广泛,时人论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多有论及,每论喜恶分明,“裁断必出于己”。有时,历两三个小时而谈兴不减。一次,他谈到胡适,我说起在新泽西唐德刚先生家里,听唐说胡适晚年在纽约的生活很狼狈,胡适不会开车,出门购物办事,是他帮着跑腿。

王先生于是问我,唐氏的《胡适口述自传》及其注释有没有读过,他说,从这本书看得出唐与胡的关系很深,唐氏不为尊者讳,把学术真理与师友恩泽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偏不倚,殊为难得。王先生视野宽,信息也多,他感受时代、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除了阅读和少量社会活动,就是跟同辈学人、学生及各种各样的访客会见交流。对年轻晚辈,他的接待尤为热忱。执教于新西兰的友人陈珏来沪,携新出专著《初唐传奇文钩沉》,约我一起去看王先生。王先生对他这本运用跨学科方法,从文化史角度,以历史、宗教、艺术和考古诸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初唐传奇文的研究专著,热情肯定。他送王先生一本书,王先生说一本不够,又要了一本。陈珏深感鼓舞。他当年去普林斯顿大学师从余英时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王先生就是推荐人之一。

有的人初次见面,王先生也一见如故。一位在纽约执业的律师,带来一篇两万字长文《民主的四大渊源》,他复印一份给我,说这篇文章是花了功夫写的,看看会有所启发。

这份复印件,不少段落打了着重号,表明王先生是认真读过的。王先生读书,凡是他认为值得读的,都必求甚解。艰涩的典籍,他反复咀嚼,便尽得品尝甜美果实之妙。他让我看他当年读黑格尔的笔记,厚厚一叠,竟有一二十本之多。翻看这密密麻麻记满蝇头小字的本本,我心头一震,王先生读书是“心读”。他视力不能阅读以后,改用听读,每天下午两小时,坚持不辍。我感到汗颜的是,自己读书,是用眼多而用心少,学而不思,浅尝辄止,许多时候的阅读,成了无效劳动。至于不读书还在那里高谈阔论,更是等而下之,殆矣哉。

日常行事,王先生也十分较真。一次《文汇报》副刊《笔会》举办征文,王先生应邀担任评委会主任,他一一阅读了初选作品,主持召开评委会议民主投票决出获奖名次。名单登报公布前,具体主持评选工作

的编辑听到一些意见拟对个别名次做一调整。以前碰到这样的事,给评委一个电话打声招呼就可以了。拉名人当评委会主任,一是提高评选档次,还有一个好处是名人好说话,有的是连应征作品也没好好看,你名次怎么排他都会画圈。这次在王先生面前碰了大钉子。他咬住了:评委会议投票表决的结果,不能改动。他告诉我,有位熟悉的同志出版一本杂文集请他写序,他婉言辞谢了。他平时杂文读得不多,捧场的文字他

是不写的。

在赠我一本书的扉页,王先生题写了这样的话:本书护封乃复制家藏冰铁所刻闲章“临风挥翰”四字,取意于板桥题画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又近读前人句甚喜,抄录如下:壮士挥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雨漏苍苔。在我看来,这也是王先生经历的写照。他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即以写作为业,意气风发,可谓临风挥翰。他说那时受“左”的思潮浸染,在偏激情绪

支配下,为文往往只以气胜,而不以理胜。很快,他自己就吃到“左”的苦头。由于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跟主流话语不合拍,年轻气盛的他挨了一棒子,一度竟未得到适当的工作安排。反胡风运动挨了更厉害的一棒子,风把他吹倒了。挨整以后,有人从此改弦易辙,有人从此辍笔噤声,不再挥翰。王先生是沉下心来研读《文心雕龙》,依然临风挥翰,写出《文心雕龙创作论》(后增补为《文心雕龙讲疏》),着力阐发艺术规律、艺术方法,在刘勰的身世、思想渊源、主导倾向,以及《文心雕龙》的体系构架等问题上的真知灼见,使海内外众多学者为之耳目一新,这也奠定了他在文艺理论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听他说起,20世纪80年代一次赴日讲学,在成田机场进关时,行李箱被检查人员翻了个乱七八糟,他非常恼火。忽然检查人员翻出一本讨论《文心雕龙》的集子,上面也有日本教授写的文章,态度立变,马上向他表示歉意,重新把他的箱子理好。他说他不知道这位检查人员是不是读过《文心雕龙》,门外汉不要紧,懂得对学术、学人有一份尊重,这就不错了。

“文革”期间他是“死老虎”,自是不能乱说乱动,他却不顾东西南北风,挥翰不止,写出《韩非论稿》。剖析韩非那套君主独裁的专制主义思想的要害,以为只要采取高压政策,把活的自由思想斩绝,就可永保

江山。他把文章拿给几位好友征求意见,我的一位看过文章的同志说,她当时就对王先生说,举国上下都在评法批儒、赞美法家,你却在批判法家,你还不快收起来,这是要杀头的。王先生也是本性使然,极左思

潮打击,把很多人打蒙了、打趴下了。他是打而不倒,打一次就清醒一次,越打越清醒。他说,艰难的环境使人有可能将环境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楚,转化为平时所不容易获得的洞察力。没有经受这种痛苦,没

经受环境施加给人的无从逃避的刺激,就不可能产生深沉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他晚年的反思高屋建瓴、格局恢宏。三十多篇近二十万言,闪耀着思辨色彩。对“五四”以来在进化论思潮下所形成的新与旧、激进与保守、进步与反动等既定观念做出再认识,认为五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个性解放、人的觉醒、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等,值得在中国思想史上大书特书。但是五四时期流行的激进主义就有必要进行再估价。这是找到根子上来了。他还进一步指出,激进主义不是五四时期才有的。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屡遭失败,这是激进主义在遍地疮痍的中国大地得以扎根滋长的历史原因。环境过于黑暗,爱国者认为,只有采取过激手段才能生效。在这里,王先生把自己也摆进去了,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也曾激进过。这也就不难理解,“左”的影响为何深而且广,那些口口声声批“左”的人,实际上搞的还是“左”的一套,而王先生是一直追问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对那些反复无常而又一贯真理在手从不反思的人,十分反感。

王先生的学术、思想境界,呈现的是一种宏大的气魄。思想层面,他20世纪90年代对激进主义的追根溯源,学术层面,他20世纪60年代《文心雕龙》研究阐发的艺术规律、艺术方法,成为他临风挥翰*璀璨夺目的篇章。现在他离开我们了,但一位反思不止、挥翰不止的学者的英姿,时时在我眼前闪跃。

作者简介

安徽全椒人。高级记者,文汇报原副总编辑,曾兼《中国电影时报》(后改名《文汇电影时报》)主编,1993年起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政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大学兼职教授。早年做过农村工作队员。先后就职于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在“五七”干校呆过八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