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68220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59682208 ; 978-7-5596-8220-8
本书特色
内容价值和情绪价值拉满,为当下很多人面临的人生困境提供解决方案——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寻求自洽,张弛有度,告别紧绷、焦虑、内耗!
关于工作,佐佐木常夫说:zui完美的工作模式是“双赢”,让别人受益的同时也惠及自
身。
关于职场人际关系,佐佐木常夫说:幽默地应对必要的冲突,也能提升你的“信用余额”。
关于和家人的关系,佐佐木常夫说:家人也是“外人”,试着把家人看作“独立的个体”。
关于金钱,佐佐木常夫说:用钱方面,"选择与集中”十分重要,让赚来的钱高效服务你的
人生。
……
早点知道这些,成为有办法的人!
日本高口碑畅销书作家佐佐木常夫,用80年的阅历写给年轻人的哲思小书,更治愈更有用!
作者曾在日本东丽公司担任董事,多次经历事业低谷和家庭巨变;同时应对职业危机、长
子自闭症以及妻子的严重抑郁症。
在人生种种突袭面前,他总能保持松弛的状态,以不慌不忙的力量去应对。凭借出色的时
间管理能力与独立思考方法,成功克服重重困难,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卓越的业绩。
平凡话语中的小智慧,直抵人心的诚挚箴言,易于理解和执行,适合迷惘的现代人。
这是一本治愈系解惑书,书里都是简朴的人生感言,读起来醍醐灌顶。读这本书就像和一
位长辈在聊天,非常舒服。它带给你的不只是人生的指引,还有暖心的慰藉。
各大平台年度热词/各大知名媒体热议话题。内容价值和情绪价值拉满,为当下很多人面临的人生困境提供解决方案——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寻求自洽,张弛有度,告别紧绷、焦虑、内耗!关于工作,佐佐木常夫说:zui完美的工作模式是“双赢”,让别人受益的同时也惠及自
身。
关于职场人际关系,佐佐木常夫说:幽默地应对必要的冲突,也能提升你的“信用余额”。 关于和家人的关系,佐佐木常夫说:家人也是“外人”,试着把家人看作“独立的个体”。 关于金钱,佐佐木常夫说:用钱方面,"选择与集中”十分重要,让赚来的钱高效服务你的人生。
……
早点知道这些,成为有办法的人!
日本高口碑畅销书作家佐佐木常夫,用80年的阅历写给年轻人的哲思小书,更治愈更有用!作者曾在日本东丽公司担任董事,多次经历事业低谷和家庭巨变;同时应对职业危机、长子自闭症以及妻子的严重抑郁症。
在人生种种突袭面前,他总能保持松弛的状态,以不慌不忙的力量去应对。凭借出色的时间管理能力与独立思考方法,成功克服重重困难,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卓越的业绩。
平凡话语中的小智慧,直抵人心的诚挚箴言,易于理解和执行,适合迷惘的现代人。这是一本治愈系解惑书,书里都是简朴的人生感言,读起来醍醐灌顶。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位长辈在聊天,非常舒服。它带给你的不只是人生的指引,还有暖心的慰藉。
各大平台年度热词/各大知名媒体热议话题。松弛感从来不是天生的,人过中年,请务必修炼松弛感。用松弛感化解生活难题,用松弛感将压力转化为快乐。松弛感是面对生活的从容与智慧。内容简介
一本给当代“牛马”的松弛指南!
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的“夹角打工人”如何以松弛有度的姿态去接住人生的一次次突袭?
在这个内卷与迷茫交织的时代,工作、家庭、金钱、人际关系……每一项挑战都让我们无从下手。佐佐木常夫用36个核心问题,帮助读者在面对复杂抉择时,不断向内探问,找到自己的人生松弛模式!
前言
人生之路,问题迭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被迫面临艰难的抉择。
更何况在如今这个“内卷时代”,困扰无尽,前人的一些经验往往不再适用,我们甚至不知道该依据怎样的标准来思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充满疑惑。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究竟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我想,那就是不断向自己提问,提升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能力。
具体而言,要在“事物未必有正确答案”的前提下,针对提出的问题,凭借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判断,从而获取自己的专属答案。
我认为,在“内卷时代”,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为迫切的需求。
社会形势变幻莫测,*为烦恼的可能还是诸位正值当年的读者朋友。
过往的很多思路和做法或许不再适用,掌握的技能和努力获得的成绩也不再让你自信。
尽管如此,该思考的问题和该做的事情依然狂风暴雨般地朝你涌来。
工作上,一边要栽培下属,一边要做出业绩。
目录
Part1|如果因为工作而感到迷茫
01 你会回顾自己的失误吗? / 003
02 你知道吗?工作是从模仿开始的 / 009
03 工作就是游戏,你能乐在其中吗? / 015
04 为了顺利推进工作,你能“掌握实际情况”吗? / 022
05 “什么都要立即做”,这样真的好吗? / 028
06 你有“那也可以接受”的豁达心态吗? / 034
07 你想过吗?“利人即利己” / 040
Part2|如果因为职场人际关系而感到迷茫
08 你尊敬自己的上司吗? / 049
09 另类的人身上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 055
10 你思考过自己想在公司做些什么吗? / 061
11 你有耐心倾听别人的话吗? / 067
12 你重视过下属“一年后的成长”吗? / 073
13 关键时刻,你有“断舍离”的勇气吗? / 079
Part3|如果因为和家人的关系而烦恼
14 你想过吗?工作和家庭也可以两全其美 / 087
15 你能说出几个对方让你敬佩的地方? / 094
16 你准备好自己的“退路”了吗? / 100
17 你会因为和家人太过亲近而轻视他们吗? / 106
18 你会不会对父母抱有过高的期待? / 112
19 你给家人写过信吗? / 118
Part4|如果因为金钱而烦恼
20 你考虑过哪里该花钱,哪里不该花钱吗? / 127
21 你知道吗?花钱的方式会暴露你的本性 / 133
22 你挣的钱从何而来? / 139
23 你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 / 145
24 你知道吗?你的花钱方式会被别人看在眼里 / 151
25 你赚的钱会对社会有益吗? / 157
Part5|如果因为人际关系而烦恼
26 你能坚守内心的标准吗? / 165
27 你所坚持的是否仅限于“绝对不能让步的地方”? / 171
28 你意识到人是会变的了吗? / 177
29 你会毫不掩饰地展现“真实的自己”吗? / 183
30 你会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闪光点”上吗? / 189
31 退一步想想,你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吗? / 195
Part6|如果你对现在的自己抱有疑问
32 你是不是对很多事情都抱有过高的期待? / 203
33 你知道“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能拓展自己的可能性吗? / 209
34 比起“严厉”,你会不会更重视“温柔”? / 214
35 你做好“抓住机会的准备”了吗? / 220
36 你的心中有盏“希望之灯”吗? / 226
|后 记 / 233
相关资料
17
家人总是给你找麻烦,真的很让人烦心
你会因为和家人太过亲近而轻视他们吗?
家人之间有时会产生比工作更棘手的问题。
比如,伴侣花钱大手大脚,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总是命令自己做这做那。
即便你想着为他们好,给他们提点建议,他们也充耳不闻。要是话说重了,更会招致他们的反感,甚至和你闹别扭。就算为了家人鞠躬尽瘁,也得不到一句感谢,反而抱怨连连。
如果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积攒压力,觉得:“啊啊,烦死了!”“凭什么我要被这样对待!”
不过,我并不建议大家因为怕麻烦就做起甩手掌柜,对家人不闻不问。
当然,若是无关紧要的小事,随便敷衍几句倒也无妨。如果涉及金钱或心理健康,置之不理就会演变成大麻烦,这类问题还是尽早处理为好。
因为一旦“小麻烦”发展为“大麻烦”,就有可能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更别提什么工作了。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麻烦呢?
首先,我希望你可以试着“不把家人当家人”,而是把家人当成“外人”,或者说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不再是“丈夫(妻子)”“孩子”“父母”,而是“一个与你平等的个体”。
阿德勒认为“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横向而非纵向地去看待他人”,这一点在家庭内部同样适用。
如果能像这样看待家人,就可以拉开和家人的距离,把对方看作独立的个体而非家人,也就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家人就该如何如何。
在亲属关系中,往往很难做到如此客观地看待问题。一旦觉得“都是一家人嘛”,就会不加限制地要求对方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不论你如何倾诉,都很难向对方传达出自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要想让对方听进你的话并做出改变,就必须以“平等”为前提,不夹带一丝多余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像对待“外人”一样对待家人。
17
家人总是给你找麻烦,真的很让人烦心
你会因为和家人太过亲近而轻视他们吗?
家人之间有时会产生比工作更棘手的问题。
比如,伴侣花钱大手大脚,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总是命令自己做这做那。
即便你想着为他们好,给他们提点建议,他们也充耳不闻。要是话说重了,更会招致他们的反感,甚至和你闹别扭。就算为了家人鞠躬尽瘁,也得不到一句感谢,反而抱怨连连。
如果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积攒压力,觉得:“啊啊,烦死了!”“凭什么我要被这样对待!”
不过,我并不建议大家因为怕麻烦就做起甩手掌柜,对家人不闻不问。
当然,若是无关紧要的小事,随便敷衍几句倒也无妨。如果涉及金钱或心理健康,置之不理就会演变成大麻烦,这类问题还是尽早处理为好。
因为一旦“小麻烦”发展为“大麻烦”,就有可能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更别提什么工作了。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麻烦呢?
首先,我希望你可以试着“不把家人当家人”,而是把家人当成“外人”,或者说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不再是“丈夫(妻子)”“孩子”“父母”,而是“一个与你平等的个体”。
阿德勒认为“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横向而非纵向地去看待他人”,这一点在家庭内部同样适用。
如果能像这样看待家人,就可以拉开和家人的距离,把对方看作独立的个体而非家人,也就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家人就该如何如何。
在亲属关系中,往往很难做到如此客观地看待问题。一旦觉得“都是一家人嘛”,就会不加限制地要求对方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不论你如何倾诉,都很难向对方传达出自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要想让对方听进你的话并做出改变,就必须以“平等”为前提,不夹带一丝多余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像对待“外人”一样对待家人。
好好想想这番话。不要觉得“我又在给家里人收拾烂摊子”,而要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人的问题”,试着跳出来,切换到有距离感的思考模式。
另外,谈话时也要尽量确保充足的时间。不要在做家务时见缝插针地随便聊上几句,而要郑重其事地找对方谈一谈。地点不见得非得在家里,也可以去家庭餐厅或是咖啡店。
你可能会说:“欸?这不和找下属谈话一个样吗?”“对家人也要用工作上的那一套吗?”还是那句话,对待家人和对待下属是一个道理,都必须从用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开始。
起初对方或许会很不耐烦。虽然你在平等地看待他们,但对方未必也平等地对待你,因此你可能会感到愤怒和厌烦。
只要你坚定不移地平等相待,对方就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如果能把对方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温和平静地表达你的想法,那么对方也会慢慢向你吐露真心,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遗憾的是,不论如何平等真诚地相待,总有些问题无法解决。
除了患有自闭症的长子之外,我还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我对他们向来平等,不会因为自己是父亲就居高临下,而是把他们看成平等的个体。或许也是得益于此,女儿和小儿子都从未和我发生过争吵。
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问题。
小儿子花了整整七年才从大学毕业,毕业后也没找到正式工作,而是打打零工。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正式工作,没过多久就辞职了,又重新回到不稳定的生活。我因此担忧不已。
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去唠叨,尽量尊重他的想法。我相信小儿子一定有他自己的考量,所以不会过分干涉他,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也会试着和他聊一聊,让他理解我的担忧。
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小儿子一直过着不稳定的生活,后来甚至到了需要向我要钱的地步。这下我就坐不住了,开始忐忑不安,担心他会误入歧途。
即便如此,我依然没有抱怨一句,或大发雷霆。因为事情变成这样,我也有责任。毕竟我之前工作太忙了,或许正是由于我的缘故,才造成了小儿子如今的处境。我在心里这样宽慰自己,一边纠结,一边静候他的成长。
皇天不负有心人,小儿子终于重整旗鼓,不久便做起了生意。生意经营得当,之后也顺利结婚生子。后来他给我写了封感谢信,还附上了一张财务清单,上面记着我给他的每一笔钱,说会把这些钱都还给我。
虽然我从未想过让他还这些钱,但这一行动让我深受感动。即便是和父母借的东西也要归还。在作为父母和孩子之前,我们彼此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小儿子终于学会了平等待人,这让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家人是携手走过漫长岁月的旅伴。不要因为太过亲近而轻视彼此,正因为亲密无间,才更要互相尊重。对待家庭问题,应当有这般心态。
家人也是“外人”,试着把家人看作“独立的个体”。 用工作中与人沟通的要领来和家人交谈。 总会有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必焦虑,耐心等待就好。
作者简介
佐佐木常夫
日本知名企业管理者、畅销书作家(作品累计销量190万余册)。在人生种种突袭面前,他总能保持松弛的状态,以不慌不忙的力量去应对。
曾在日本东丽公司担任董事,多次经历事业低谷和家庭巨变;同时应对职业危机、长子自闭症以及妻子的严重抑郁症。凭借出色的时间管理能力与独立思考方法,成功克服重重困难,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卓越的业绩。
-
人间值得
¥19.0¥49.9 -
厚黑学
¥13.3¥38.0 -
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35.5¥55.0 -
博弈心理学
¥10.6¥32.0 -
人性的弱点(人类出版史上继《圣经》之后的第二大畅销书)(卡耐基成功学奠基之作)
¥11.9¥36.0 -
把自己当回事儿
¥17.8¥56.0 -
生命唯愿爱与自由
¥17.5¥55.0 -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改社版)
¥35.7¥55.0 -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33.9¥59.8 -
一个人就一个人
¥18.4¥49.8 -
逻辑高手:教你正确分析解决技巧和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11.9¥36.0 -
金庸政治学:二
¥10.7¥35.8 -
我看见 我知道 我思考
¥11.0¥39.8 -
厚黑学全集
¥11.3¥29.8 -
有时真的很绝望
¥20.4¥55.0 -
锻炼思维的侦探推理游戏
¥14.4¥38.0 -
高情商聊天术
¥10.0¥36.0 -
高效阅读(32开平装)
¥10.2¥35.0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10.0¥36.0 -
创造你的成长空间
¥13.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