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6026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5-04-01
  • 条形码:9787301360262 ; 978-7-301-36026-2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贯通中西、融汇理论与实践的艺术批评指南,以“系统建构”与“实践导向”双轨并进,重塑批评学科的认知图谱。作者从学理根基出发,深入探讨艺术批评的范畴,并结合大量案例分析,系统论述了艺术批评的对象、内容、流派,以及批评家与艺术界,继而将理论辨析落地为具体的操作路径。无论是构建学科认知的专业学子,还是寻求方法论突破的从业者,抑或是渴望提升审美的艺术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深入理解艺术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中西视野的综合性著作,既从学理上系统构建了艺术批评的学科框架与方法论体系,又为具体的艺术批评实践提供了结构化的实操工具。作者从艺术批评的界定出发,系统阐述了艺术批评的对象(艺术家、艺术品、艺术运动和流派及风格)、内容和方法(描述、解释和评价),继而对名目繁多的艺术批评流派进行梳理,归纳出三种主要类型(再现、表现和形式),*后聚焦批评家在艺术界中的位置,?探讨了批评的呈现形式、批评共识的形成和批评家的专业素养。

目录

“北京大学艺术学教材系列”总序

**单元
艺术批评的界定

**章??什么是艺术批评
**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批评
第二节??批评作为关于实践的话语
第三节??艺术批评的当代性
第四节??批评对作品意义的建构
第五节??批评对理论的贡献
第六节??批评对作品的解读
第七节?批评作为话语生产
第八节?批评与人生

第二章??西方艺术批评的历史
**节??前现代艺术批评
第二节?现代艺术批评
第三节?后现代艺术批评

第三章??中国艺术批评的特征
**节??从季札观乐看早期艺术批评的特征
第二节?三位一体的艺术批评文本
第三节?艺术批评参与艺术创作
第四节?现代艺术批评

第二单元
艺术批评的对象

第四章??作为批评对象的艺术家
**节??艺术家身份的确定
第二节?艺术家的双重性
第三节??艺术家的双重自我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艺术家在场

第五章??作为批评对象的艺术品
**节??艺术品作为历史概念
第二节?艺术品作为文化概念
第三节??艺术品作为评价概念
第四节??艺术品的层次
第五节??美在意象

第六章??作为批评对象的艺术运动、流派和风格
**节?运动与流派
第二节?风格与范畴
第三节?风格与情感

第三单元
艺术批评的内容

第七章?批评中的描述
**节?描述的位置
第二节??描述的功能
第三节??描述的内容
第四节?描述的风格

第八章?批评中的解释
**节?解释的定位
第二节??风格、范畴与解释
第三节??意图主义解释
第四节??反意图主义解释
第五节?解释与创作类型

第九章?批评中的评价
**节?评价的定位
第二节?审美评价
第三节?艺术评价

第四单元
艺术批评的流派

第十章?再现与批评
**节?艺术与再现
第二节?认知批评
第三节?道德批评
第四节?社会批评

第十一章?表现与批评
**节?艺术与表现
第二节?朴素表现论与交流批评
第三节?精致表现论与直觉批评
第四节??极端表现论与精神分析批评

第十二章?形式与批评
**节??艺术与形式
第二节??形式与美学批评
第三节??形式与历史批评
第四节??形式与文化批评

第五单元
批评家与艺术界

第十三章?批评的类型
**节?从目的看批评的类型
第二节?从形式看批评的类型
第三节?从批评家的背景看批评的类型

第十四章?批评的共识
**节?共识的困难
第二节?共识的发现
第三节?不同程度的共识
第四节?不同层面的共识

第十五章?批评家的养成
**节?批评家的定位
第二节?批评家的素养
第三节?批评家的类型
第四节?批评家的培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美学协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主要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出版《后素: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艺术学通论》《美学导论》《回归:当代美学的11个问题》等学术专著,主编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第 16 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