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仪凤之门

包邮长篇小说:仪凤之门

1星价 ¥40.2 (5.0折)
2星价¥40.2 定价¥79.9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7212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020172122 ; 978-7-02-017212-2

本书特色

1.叶兆言暌违四年长篇小说新作;

2.小小的仪凤门,见证一个民族的砥砺与沧桑。一部草莽英雄的心灵史,一部南京城的近现代史


内容简介

叶兆言史诗长篇力作!
小小的仪凤门,见证一个民族的砥砺与沧桑。
一部草莽英雄的心灵史,一部南京城的近现代史

没法跟别人细说《仪凤之门》写了什么,我不擅长的就是这个。很厚的一本书,当然会有很多意思,有很多故事,有很多掏心窝的话,也有一些不要紧的赘言和描写。非要做广告的话,只能说这本书写到了女人如何给男人力量,写到了爱和不爱如何转换,革命如何发生,财富如何创造,理想如何破灭,历史怎么被改写。当然,究竟怎么回事,后也还是要看了小说,才能跟大家解释清楚。 ——叶兆言

《仪凤之门》是著名作家叶兆言长篇小说力作。

叶兆言史诗长篇力作!

小小的仪凤门,见证一个民族的砥砺与沧桑。

一部草莽英雄的心灵史,一部南京城的近现代史


没法跟别人细说《仪凤之门》写了什么,我不擅长的就是这个。很厚的一本书,当然会有很多意思,有很多故事,有很多掏心窝的话,也有一些不要紧的赘言和描写。非要做广告的话,只能说这本书写到了女人如何给男人力量,写到了爱和不爱如何转换,革命如何发生,财富如何创造,理想如何破灭,历史怎么被改写。当然,究竟怎么回事,后也还是要看了小说,才能跟大家解释清楚。 ——叶兆言


《仪凤之门》是著名作家叶兆言长篇小说力作。

仪凤门是南京的北大门,也就是城市后门。出了仪凤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

这个城门。如果打了胜仗,附近老百姓便会聚集在这儿,欢迎凯旋将士。

长篇小说《仪凤之门》从仪凤门为圆点发散开去,将南京城大革命前夜的历史、南京近现代的历史融

汇于以杨逵等男主角为首的人生命运浮沉之中,间杂南京城尤其是下关地区的地理、人文、社会发展

等细微城市脉络,是一部草莽英雄成长奋斗的心灵史,也是南京城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

小小的仪凤门,见证一个民族在历史巨流河中的砥砺与风霜,见证一座城与城中人的创伤与坚韧。


前言

楔子
很多年来,仪凤门都是南京的北大门。所谓北大门,也就是城市后门。明城墙有十三个城门,出了仪凤门这后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这个城门。如果打了胜仗,附近老百姓便会聚集在这儿,欢迎凯旋将士。不过南京这城市,自古以来不喜欢打仗,也不太会打仗,打了胜仗归来的欢乐场景,其实很少的。
仪凤门夹在两山之间,两翼城墙依山顺势,北侧包狮子山,南侧围绣球山,城门卡在两山之间,取尽了地利之益。当年朱元璋修城墙,南京城北原是很大的一片军屯区,军队在这儿干什么呢,耕地种粮食。史书上有记载,修建仪凤门,朱元璋下令“毋得役民”。
也就是说,不得骚扰百姓,因此雄伟的仪凤门,完全由军方修筑,功能只是纯军事,镇守着城市北大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没一点关系。
永乐大帝把京城迁到北京,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城兵力不足,干脆把仪凤门给堵了起来。把后门给关上了,虎踞龙盘的南京,从此与北面的长江隔绝,说起来是沿江城市,有连绵的山,有很长的城墙,滚滚而来的长江阻隔在外,波光粼粼的玄武湖也挡在城外。

目录

楔子    1
上部
章    7
第二章    40
第三章    74
第四章    111
第五章    145
下部
第六章    181
第七章    212
第八章    245
第九章    284
第十章    326
第十一章  381
尾声    409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历史和现实、文化和物质,多维度刻画南京与南京人的精神图谱,构成了兆言《仪凤之门》的一个重要标志。 ——评论家 潘凯雄 叶兆言的书写沿袭了江南文人的古典气息,具有典型的儒家文人特性,并且经过了现代化的转型,是古典文人气息的现代演绎。……《仪凤之门》书写的是草莽英雄传奇,但也间或有这样的气息体现。《仪凤之门》中依然也有那种典型的江南文人气息,特别是,整个文本流露出一种文人固有的感伤色彩。杨逵能够在乱世中成为下关一号人物,在财富的江湖上独孤求败,也在内外交困中走下坡路,走上盛极必衰的宿命。小说还多次写到这座城市遭受到战火的侵袭,饱受灾难的洗礼,这种书写既是历史的写真,也是一种作家的悲悯情怀体现,具有很深的情感蕴藉。 ——《当代文坛》编辑部主任 刘小波 在这本新书(《仪凤之门》)中,他(叶兆言)透过一座很多南京人都未必知晓的仪凤门,来观察南京的城市性格和一个民族的时代命运。……一扇小小的仪凤门,见证了南京城乃至一个民族在攻与守、开拓和封闭、凋敝和繁荣之间的沧桑变幻。 ——《新华日报》

起义时,彭锦棠与张海涛负责打开敌军封锁的仪凤门。攻打老虎山炮台的计划被取消了,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到时候只需要打开城北的仪凤门,迎接新军入城就行。新军第九镇的主攻方向,将是南京城南的雨花台炮台,届时也会派一支部队绕到城北的下关,从仪凤门进城,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可惜这只是纸面上的计划,由于约定时间的差错,行动还未开始,失败已不可避免。7 日晚上到了时间,彭锦棠带领他的人,主要是水师学堂的学生,从城里向仪凤门发动正面攻击,张海涛则率领巡警老李,还有杨逵和冯亦雄,还有另外三名同伴,一共是七个人,从城外翻越城墙,趁黑埋伏在山坡上。仪凤门两侧都是高坡,战斗一旦打响,他们立刻登上城墙,居高临下,沿着城墙往下冲,占领仪凤门城楼。
这个计划有太多漏洞,彭锦棠与他的学生,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正面进攻本来就不太可取,更何况计划要来的第九镇新军根本不会来。彭锦棠他们磨刀擦枪,箭在弦上,子弹已经上膛,按分按秒地在等待,第九镇的官兵们还蒙在鼓里,还在呼呼大睡。7日晚上三点,一直在等信号的彭锦棠,似乎听到了一声炮声,毫不犹豫地立刻按计划发动,呼喊着向仪凤门冲去。为什么要呼喊,因为这样既可以为自己壮胆,也能在气势上吓唬敌军。如此一呼喊,吓唬的作用起到了,同时也惊醒了正在睡觉的敌军。短兵相接,密集的枪声响起来。彭锦棠他们眼看快到城门口,可只差那么几步,就是到达不了。
好在这时候,张海涛率领的几个人,悄悄地接近了城楼。他们手中的武器,主要就是雷管,先往城楼上扔,占领城楼以后,再接着往城楼下乱扔。从上往下,扔起来十分顺手。火光四起,混乱中,s伤力并不是很大的雷管,效果却出人意外地好,非常有效。
首先是动静大,声音巨响,极易给人造成震慑。虽然只有七个人,城楼很快被拿下。城楼上,张海涛他们得手了,城楼下正在攻击城门的彭锦棠等,也得到了鼓舞,本来已被阻拦住了,又一次发动攻击,这次攻击一鼓作气,终于冲进了仪凤门的门洞。水师学堂的一名学生,非常兴奋地打开了仪凤门。

作者简介

叶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后,进工厂dang了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三卷本短篇小说编年《雪地传说》《左轮三五七》《我们去找一盏灯》及八卷本中篇小说系列,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苏珊的微笑》《很久以来》《刻骨铭心》《仪凤之门》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