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魁首:CCTV5十年纪实

五魁首:CCTV5十年纪实

1星价 ¥14.2 (4.9折)
2星价¥14.2 定价¥2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3212905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05-07-01
  • 条形码:9787532129058 ; 978-7-5321-2905-8

本书特色

1995年1月1日中午12点,马国力等人站在中央电视台3楼播出机房,一起看着体育频道的片头飞了出去,他这样记录:“那感觉就像是看着我的儿子来到人世,只是又觉得这个降生仪式显得过于冷清,只好叫来了自己可以指挥的记者,拍上一条新闻以壮行色。”他说,体育频道的建立,将既是一个成功的纪念,又是一种不可摆脱的未来。
2005年,体育频道开播10周年,一位已经离开中央台的体育记者说:“体育频道应该庆祝自己的生日,这样能显出自己的历史感。”

内容简介

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播十年之际推出的一本纪实性作品。
  全书约21万字,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执笔,基于大量采访和**手资料,解密了众多CCTV5成长中的幕后故事,记述了CCTV5发展中有重要代表意义的事件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真实细节、性情人物、幕后故事,经由作者个性化的风格写作,辅以理性的分析和宏观的俯瞰,使得该书充实丰满、引人入胜。

目录

**章 从“9·23”到“7·13”
多年后,F1的车迷们才熟悉街道
一个在10年内能激励中国人的梦想
北京只听懂一个词,那是自己的名字
工作证7005,7006,7007
乌克兰饭店的713房间
第二章 《体育新闻》:不可摆脱的未来
韩老师有7件西装吗?
6937:著名数字
我们就按CNN的模式来做体育新闻
另一个采访马家军的人
体育新闻是次一等的新闻吗?
25岁的ESPN
50岁的《体育画报》
第三章 1995年发生了什么?
埃伯索尔,何许人也?
当年的大买卖
后来的大买卖
网络新贵与传播革命
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第四章 2002年世界杯
电视足球记者和比赛转播导演
一个200人的公司和95%的市场份额
轮到外国人要熬夜看电视了
是法国人开创了足球电视转播
德国人只能看24场世界杯
中央台这次不带你们玩了
第五章 《足球之夜》的光荣与梦想
刘建宏进京
坎通纳退役了,段暄配音了
足球报道领域的《焦点访谈》
朦胧诗与滥情音乐
干吗非要解说呢?
康泰克与天下足球
第六章 奥运会:体育大片
第七章 公共信号:玩得转与玩不转
第八章 篮球之梦
第九章 黄健翔:我是在做艺
第十章 韩乔生:这些年他说了什么
第十一章 网络与数字电视
第十二章 叙事者《体育人间》
第十三章 一场游戏一场梦
第十四章 所有问题归马国力
附录:脚印 马国力
展开全部

节选

993年9月15日,第7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举行。闭幕式前照例是足球决赛,北京队对辽宁队。当时的辽宁队无疑是实力*强的,但占有主场之利的北京队也有胜利的希望。北京球迷都想着去工体加油,却发现一票难求。闭幕式已经被安排好了,观众大多数是有组织的,他们要为比赛双方加油,挥舞旗帜营造出热烈的场面,文明、友好、热情,他们要传递和表达的并不是球迷的喜好,而是一句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这句主题口号1992年6月26日刊登在《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上,同时确定的其它口号是:中国的机遇,北京的荣誉;亿万颗心暖人间;和平进步迎接新世纪;历史名城,时代盛会;北京欢迎您。

  1993年1月11日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在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向萨马兰奇正式呈交了《申办报告》。3月6日,以国际奥委会委员贡纳尔·埃里克松为团长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一行12人抵达北京,开始对北京为期3天的考察。5月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副主席高斯帕等人抵达北京进行考察。

  9月23日,在蒙特卡罗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将投票决定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而北京,将第7届全国运动会安排在9月4日至15日举行。这次运动会把大家申办奥运、志在必得的心气鼓荡得非常之高,马家军在女子中长跑比赛中破了3项世界纪录,当时的《七运晨报》以“云霞满天”为标题报道王军霞、曲云霞,而相当一部分民众相信,成功申办的场景也会如“云霞满天”一样美丽。

  《七运晨报》由《北京青年报》主办,当时的《北京青年报》还是一张4开小报,他们想通过办《七运晨报》积累经验,改版为对开大报。《七运晨报》浓眉大眼的版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每天早上都会有许多人购买。那时候的北京城不像现在,一早上就有五六份报纸上市,雇佣大批报童沿街叫卖;当时的市民只习惯下班的时候买一张晚报。

  按照惯例,投票决定奥运会主办地,国际奥委会仅提供半小时的公用信号,而这显然不能满足公众对奥运投票的信息需求。中央电视台做出一个大胆的计划:第1套节目从23日晚8点一直播出到24日凌晨4点半。这样的“马拉松播出”在CCTV历史上还是**次。中央台派出了3个海外报道队,两个北京摄制组,联络了广东、上海、黑龙江等地电视台,设立了中心演播室,前期制作了4个小时的节目。

  3个海外报道队中,*重要的一队人马在蒙特卡洛,中央台一共去了20多人,副台长领队。体育部的师旭平是队中一员,他回忆说:“当时在蒙特卡罗就是没头苍蝇似地乱碰,事前也没有制定什么拍摄计划。我在投票之前编了3个专题,介绍当地的风光,码头、游艇、王宫换岗;还介绍了蒙特卡洛为这次会议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9月1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在蒙特卡洛希维体育宫开幕。20日下午6时,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体会议开幕。

  师旭平的片子在“9·23”直播当晚露面,**个镜头是工人们在路灯上悬挂奥运旗帜,镜头摇下来,是蒙特卡洛的街道,多年之后,F1的车迷们才在电视直播中熟悉那里的街道。

  9月22日晚上,国际奥委会委员霍英东先生包了一艘游轮,在那个著名的赌城著名的海湾款待宾客,报道队一组记者前往拍摄。霍英东说,投票结果肯定是北京,但现在还不能说是为什么,等到明天投票结果宣布了,我再说是为什么。中央台记者不断出去拍新闻——前往蒙特卡洛游说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接见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家的代表,大家都拱手祝贺,互相致谢,好像投票已经结束、北京已经获胜。但报道队领队的副台长沈纪告诫报道队成员——不能把国内的胃口调得太高,结果很难说,报道要有分寸。

  大师回忆说:“我们走之前也觉得是见证历史去了,北京肯定申办成功。到了蒙特卡洛,发现氛围不是那么回事,中国在那里挺孤立,是被敌视的。西方国家捏得很近,当时那几个申办城市——柏林可能没戏,欧洲国家对德国好像不是特别感兴趣;曼彻斯特、伊斯坦布尔也希望不大,但他们都不会转投北京,而是会投向悉尼。我们**次近距离观察国际奥委会,看到澳大利亚代表与英国代表之间的那种融洽,这些东西倒给记者带来被排斥在外的感受。当时台长打电话到前方,要求我们调门再高一点,说国内热情高涨了你们那边怎么还那么冷静?当时前方的人和后方的人感觉是有差异的,体育部的宋世雄、冯一平,我们几个碰头,都说没有那种志在必得非我莫属的感觉,不能跟着再煽乎,如果跟着国内的情绪走,到时候打击会更大。所以我们要保持比较低调、冷静的报道姿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